- 年份
- 2024(10419)
- 2023(15371)
- 2022(13158)
- 2021(12720)
- 2020(10361)
- 2019(23919)
- 2018(23970)
- 2017(43680)
- 2016(24856)
- 2015(28513)
- 2014(28875)
- 2013(27829)
- 2012(26163)
- 2011(23962)
- 2010(24317)
- 2009(21967)
- 2008(21588)
- 2007(19425)
- 2006(17458)
- 2005(15823)
- 学科
- 济(96175)
- 经济(96074)
- 管理(64772)
- 业(61291)
- 企(49778)
- 企业(49778)
- 方法(37934)
- 中国(34238)
- 数学(31612)
- 数学方法(31140)
- 农(26562)
- 教育(25438)
- 学(25286)
- 地方(24915)
- 业经(22019)
- 财(21202)
- 理论(20669)
- 农业(18059)
- 技术(17470)
- 制(16680)
- 贸(16343)
- 贸易(16327)
- 和(16255)
- 银(15729)
- 易(15727)
- 银行(15686)
- 发(15611)
- 融(15392)
- 金融(15391)
- 行(15120)
- 机构
- 大学(353494)
- 学院(344962)
- 管理(128953)
- 济(127448)
- 经济(124159)
- 研究(124115)
- 理学(109956)
- 理学院(108528)
- 管理学(106371)
- 管理学院(105733)
- 中国(88295)
- 京(79421)
- 科学(78296)
- 所(63605)
- 财(58632)
- 研究所(57631)
- 范(57550)
- 师范(57097)
- 农(55493)
- 中心(54908)
- 江(53787)
- 北京(51940)
- 业大(50252)
- 师范大学(46484)
- 财经(45923)
- 教育(44970)
- 院(44754)
- 州(43808)
- 农业(43102)
- 经(41572)
- 基金
- 项目(225878)
- 科学(177124)
- 研究(172585)
- 基金(157509)
- 家(136056)
- 国家(134698)
- 科学基金(114204)
- 社会(103668)
- 社会科(97771)
- 社会科学(97747)
- 省(90357)
- 教育(85063)
- 基金项目(82916)
- 划(77408)
- 编号(73498)
- 自然(72478)
- 自然科(70742)
- 自然科学(70726)
- 自然科学基金(69411)
- 资助(64883)
- 成果(63804)
- 课题(53755)
- 发(51802)
- 重点(51359)
- 部(50187)
- 创(47064)
- 项目编号(45174)
- 年(43844)
- 大学(43696)
- 创新(43461)
- 期刊
- 济(150306)
- 经济(150306)
- 研究(115189)
- 中国(83176)
- 教育(74661)
- 学报(55565)
- 农(51459)
- 科学(50541)
- 管理(49037)
- 大学(43223)
- 财(43000)
- 学学(37835)
- 农业(36412)
- 技术(33658)
- 融(29413)
- 金融(29413)
- 业经(24678)
- 图书(24572)
- 经济研究(22530)
- 财经(22084)
- 经(18865)
- 业(18842)
- 问题(18734)
- 科技(18427)
- 坛(17745)
- 论坛(17745)
- 职业(17196)
- 书馆(17015)
- 图书馆(17015)
- 理论(16841)
共检索到54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张笑涛
教育以发展人的灵性为本体,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提升人的灵性,使之得以充分生成、达到至善;教育过程是一个"无知——有知——无知"的过程;学校德育应适应全球问题和全球化的挑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和德育制度建设;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传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科学课程应体现人文精神,教学应体现对话精神,教学过程是一种解放的过程;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与人格、知识、顿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应当是人文理念型专业而不是科学技术型专业,本真的教育理念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高师学生培养应坚持知识、技能、思想三位一体的模式。教育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教育研究应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治金
社会适应心理机制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条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又是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涉及健康人格的基本属性观、健康人格的发展观和健康人格的基本教育观等几个基本问题。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创造性认知是创造活动的核心,知识以认知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活动,学校教育与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因素。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研究生素质教育需要有多样化的目标,并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发展 创造性发展 心理素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以团队形式开展了对学生贷款的研究。10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对国内相关政策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将成本、学费、学生资助的类型和对象作为学生贷款运行的前提,对这些前提要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对学生贷款的核心内容研究集中在起点"放贷"、终点"还贷",及中间过程中的"政府责任"上;提出并逐一研究了学生贷款的结果,包括财政收益、社会公平及学生发展。
关键词:
学生贷款 学生资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院校研究,经过10年的探索,院校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一时期院校研究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探索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迈出了第一步;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推动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开展院校研究,既不能等待,也不能急于求成,院校研究工作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将实践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要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
院校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学校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柯佑祥 李洁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从理论、实践、政策等层面进行分析和探索,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呼吁和主张,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满足高等教育的各类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利用名校办民校,完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比较、研究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借鉴经验,揭示规律。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 需求 机制 比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东升 尹晓龙
文化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黄容霞
经过30年的发展,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成熟,其发展成就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基本定型,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学科体系初步建构,研究方法日趋成熟,研究内容逐步深化,学科建制逐步规范,政策影响日益显现。回顾我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从无到有的开创历程,可以发现一条基本的路径贯穿其发展始终,即贴近经验、面向问题、实践取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廷柱
自2000年以来,围绕"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操作技术"、"不同层次与类别高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典型案例"等主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师生发表了一系列高校战略与规划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之所以在我院脱颖而出,是我们深度参与国内众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或咨询任务的需要和产物,与我院大力倡导和推广院校研究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在此方面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密切相关。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的精神,探索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发展教育学科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突出应用性、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发展教育学科的路子。未来10年,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珈 李进仪
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视角,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探索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模式——"技术立院",即通过弥补高校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断层,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支撑引领的转变,从而为其他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建设发展模式 技术立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别敦荣
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大学的自觉行为。一部分大学为此开展了一场"静悄悄"的生态再造运动,形成了新的更有利的生态系统,包括边界延展、学科群落建立、运行机制创新、和谐功能维护等。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应当着眼于崇尚学术,陶铸英才;扎根社会,引领方向;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目标定位,采取更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发展品质,提升学术和社会功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为鸿 张应强
中国现代大学在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引导下,致力于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大学文化的"不自觉",制约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于大学文化内在地制约着大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自主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个案,揭示了大学文化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文化 组织发展 文化创新 个案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国内第一家成建制从事民办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及民办学校研发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也是一家在上海和全国率先进行体制改革实验的教育科研机构。现有事业编制科研人员15名,其中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8名;另有杂志、网站采编及行政人员7名。研究所遵循"科研为中心、学校为基地、周边事业作保证"的办所方针,实施"业务精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的办所策略,坚持为政府教育决策服务和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聚焦民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前华中理工大学)数量经济学科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82年就在国内率先成立数量经济研究所,开始培养研究生,至1985年又成立数量经济系,同时招收本科生。多年来,在我国老一辈计量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林少宫教授的带领下,一直从事计量与数理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1989年以后又比较注重在金融方面的应用研究。该学科始终强调数量经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与国际接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罗家才
华中科技大学建校65年来,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不断创新,一直走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抚今追昔,校长力排众议选择校址,为学校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师资和教学水平;创办理科、文科,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学研产三足鼎立,以服务求发展;优选并校方案,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举办"国际青年学者东湖论坛",推进国际化走向新阶段,可谓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发展中的七个关键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