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1)
2023(2934)
2022(2440)
2021(2248)
2020(1982)
2019(4233)
2018(4301)
2017(7648)
2016(4408)
2015(4731)
2014(4514)
2013(4402)
2012(4187)
2011(3768)
2010(3613)
2009(3012)
2008(3020)
2007(2584)
2006(2156)
2005(2011)
作者
(14367)
(12030)
(11961)
(11639)
(7854)
(6155)
(5281)
(4780)
(4746)
(4381)
(4327)
(4201)
(4108)
(4101)
(3939)
(3743)
(3658)
(3634)
(3561)
(3534)
(3196)
(3175)
(3063)
(2903)
(2897)
(2748)
(2664)
(2628)
(2544)
(2465)
学科
(14183)
经济(14174)
管理(7477)
(7163)
(6021)
方法(5914)
数学(5391)
数学方法(5318)
(4799)
企业(4799)
(4576)
中国(4508)
地方(3717)
(3461)
农业(3115)
(3031)
税收(2813)
(2772)
业经(2766)
环境(2718)
(2457)
资源(2332)
(2252)
贸易(2248)
(2233)
(2149)
(2139)
(2122)
(2067)
银行(2056)
机构
大学(57748)
学院(56468)
研究(26128)
科学(20008)
(19013)
中国(18672)
经济(18563)
(17692)
管理(16946)
(15221)
理学(14658)
农业(14557)
研究所(14365)
理学院(14338)
管理学(13747)
管理学院(13654)
(13238)
业大(13109)
中心(11571)
(10122)
(9960)
(9562)
(9531)
实验(9395)
农业大学(9268)
科学院(9107)
实验室(9024)
(8940)
(8720)
重点(8650)
基金
项目(44856)
科学(34535)
基金(33119)
(32647)
国家(32487)
研究(26415)
科学基金(25871)
自然(19373)
自然科(18913)
自然科学(18909)
自然科学基金(18569)
基金项目(18034)
(17457)
(16094)
社会(15923)
社会科(15130)
社会科学(15128)
资助(12846)
教育(11646)
重点(11644)
计划(11315)
科技(10386)
(10123)
科研(9605)
(9386)
编号(9254)
(8926)
专项(8779)
创新(8558)
(7842)
期刊
(20141)
经济(20141)
学报(17413)
(16086)
研究(15055)
科学(13666)
中国(12939)
大学(11957)
农业(11550)
学学(11536)
(6804)
(6253)
管理(5799)
业大(5626)
资源(5524)
教育(4695)
农业大学(4612)
(4193)
林业(3796)
自然(3785)
中国农业(3582)
(3562)
金融(3562)
技术(3508)
科技(3317)
经济研究(3173)
财经(3050)
(2708)
问题(2694)
(2667)
共检索到8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林龙飞  魏建军  王杰  
以盐酸为介质,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及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成都某地稻田水-土界面上土壤锰形态、总锰的含量及表面水、孔隙水中可溶态锰的浓度。结果表明:各形态锰含量随淹水时间、土质和灌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冬水田A可溶态锰的峰值于4、5、6月均出现在水-土界面下3~7 cm处,而水旱轮作田B的峰值则从4月的7~8 cm上移至5、6月的4~5 cm;2块稻田均出现氧化物结合态锰随着水淹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的现象;插秧前氧化物结合态锰含量最高,插秧后残渣态锰含量最高,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锰形态含量很少;2块稻田因灌溉水的酸碱性不同而导致了碳酸盐结合态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2块稻田总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黄秀丽  李小娇  
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采用连续浸提法将成都东郊稻田土中的硒分为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5种结合形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了样品中5种形态硒及总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总硒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7~0.472 mg/kg,平均值0.364 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0.290 mg/kg,但低于国家农牧业用地土壤有关硒的含量的最大限值1 mg/kg。在水平方向上,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残渣态硒存在,占土壤总硒含量的80%以上,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龚仓  母章  
以成都东郊深度20 cm的浅层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取1 cm厚分割样品,采用连续浸提法进行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砷的含量为15.37 mg/kg,以残渣态为主(74.43%),而可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砷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46%)。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其它3种赋存形态(碳酸盐结合态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无明显相关性,其它3种赋存形态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可交换态砷与迁移性砷呈增加变化,碳酸盐结合态砷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总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呈降低变化,此外,砷的生物有效性也随之减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华  秦鱼生  陈琨  曾祥忠  张焱  李丽君  涂仕华  
作物籽粒中镉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镉形态的含量与作物吸收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找出作物籽粒中镉与土壤镉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小麦/水稻籽粒中镉的来源,为阻断镉吸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调查采样方法,对成都平原镉污染区冲积性水稻土耕作层土壤镉形态及对应的作物秸秆和籽粒镉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镉超标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留态>水溶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各形态分布极不均衡,生物可利用形态所占比例较大。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南  路斌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陈成勋  
利用PeePer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的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结合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中原位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分析各离子在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整个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1NH4+-N、NO3–-N、NO2–-N、PO43–-P、sO42–-s和Fe2+都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在沉积物0~18 cm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18 cm后相对稳定;NO2–-N和PO43–-P在沉积物表层2~4 cm出现峰值,而在上覆水和深层沉积物中都相对较低;NO3–-N和sO42–-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阳  胡红青  谭文锋  陈世俭  邹平  
在四湖地区采集了不同潜育程度 5个水稻土剖面共 2 0层样品 ,用傅积平改进法测定了样品的腐殖质组成 ,分析了松结态和稳结态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结果表明 ,潜育度越高 ,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升 ,土壤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也越高 ,紧结态腐殖质在重组有机质中的比例下降 ,而稳结态和松结态腐殖酸的比例增高。胡敏酸、富里酸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 .4~ 8.8、0 .5~ 10 .1、8.4~ 14 .6g/kg。松结态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相应土壤中稳结态的含量。胡敏酸 /富里酸比值 (H/F)在松结态中为 0 .6 7~ 0 .98,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南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李志斐  夏耘  
利用Peeper(pore water equilibriums)技术采集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使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营养盐NH4+-N、NO3--N、NO2--N、PO43--P和SO42--S的浓度,从而分析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温棚养殖池塘各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1)两罗非鱼温棚养殖池塘,4个Peeper实验组在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组间重复性都较好,且各营养盐都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主要存在于沉积物间隙水中,从其表面深度0至6 cm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卜思怡  王翠红  周伟军  杨蕾静  石敏  盛浩  施强  
以长株潭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即河沙泥、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和紫泥田为研究对象,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24个及剖面土样137个,分析测定了土壤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铜、锌、镍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全铜、全锌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全铜含量分别为26.82、21.54、18.54 mg/kg,全锌含量分别为75.84、66.00、63.19 mg/kg,全镍含量分别为18.40、17.50、18.23 mg/kg;土壤铜、锌、镍有效态含量平均值随剖面加深均逐渐降低,耕作层、犁底层、底土层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04、2.99、1.29 mg/kg,有效锌含量分别为4.77、2.76、1.14 mg/kg,有效镍含量分别为0.54、0.44、0.23mg/kg;黄泥田的全量和有效态铜、锌、镍含量均较高,麻沙泥的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有效态铜、锌、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是决定土壤全铜、全镍含量的主要因子,全锌含量与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上,长株潭地区水稻土0~25 cm土体以及部分剖面土壤全层有效态铜和锌含量高于临界值(铜1.5 mg/kg、锌0.5 mg/kg),呈盈余状态,可满足浅根或中根作物对铜、锌的需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峰  陈书强  李培培  袁莹  徐正进  陈温福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谷粒形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分布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整穗籽粒的粒长、粒宽、长宽比以及长厚比均高于直立穗型品种,其中粒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种穗型品种一次枝梗籽粒的粒长、粒宽、长宽比、长厚比均高于二次枝梗;且在一个枝梗上稻米的粒长、长厚比与开花早晚有一定联系,但又不严格按照开花的顺序,而会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发生变化。粒宽、长宽比则与颖花的开花时间无必然的联系。穗型对不同部位、不同粒位籽粒粒长、粒宽、长宽比以及长厚比在整穗上的分布与排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选择来改良直立穗型品种的籽粒的外观品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家虎  高俊峰  刘聚涛  许妍  
利用波段比值算法对经几何校正和大气矫正后的MODIS/Terra L-1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04~2010年天气晴好条件下太湖及各分湖区蓝藻水华的面积与时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太湖地区共暴发蓝藻水华539次;2004~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提前,暴发频次逐年增加,2007~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首次暴发时间逐年推迟,暴发频次逐年减少;2004~2010年3~8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增加的趋势,8~12月份蓝藻水华暴发次数有减小的趋势;2004~2010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湖区,东部和南部湖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涛  李宝林  何元庆  杜建括  牛贺文  辛惠娟  
鉴于高时空变异地区降水观测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ISODATA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区逐月回归的TRMM数据订正方法,并以横断山区为例,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年的TRMM 3B43 V7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去15 a横断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RMM 3B43 V7数据在横断山区的总体精度较高,单站精度较低。订正后的TRMM 3B43数据,与实测值偏差大为减少,降水相对偏差大于10%的站点由原始数据的16个(42.1%)减少为7个(18.4%),有81.6%的站点年降水量相对偏差小于10%,且相对偏差大于等于20%的站点仅3个,能够基本满足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晚华  汪扩军  陆魁东  帅细强  李民华  
对湖南省1961—2005年共45年的8月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月低温发生频率以湘南、湘东等地最低,洞庭湖区和湘中次之,湘西、湘西南及湘南山区较高;从年际变化看,低温发生站次数呈现增多的趋势,强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结合田间试验分析受8月低温影响的一季稻产量结构,发现8月低温主要影响时段为齐穗前10d至齐穗后5d,以始穗期至齐穗期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徐明岗  辛景树  段建军  任意  李冬初  黄晶  申华平  张会民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常佳楠   张建琳   段元亮   沈亦非   沈茜妤   赵爽   张梅菁   赵子滔   何培民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及海-气界面CO_2通量(FCO_2)值,并分析pCO_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_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 FCO_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_2与FCO_2值四季变化显著(P<0.05),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其中,仅春季为碳汇,碳汇强度为(-32.79±3.73)mmol·(m~2·d)~(-1),夏、秋、冬季皆为碳源,碳源强度分别为(14.74±33.35)mmol·(m~2·d)~(-1)、(18.39±6.63)mmol·(m~2·d)~(-1)、(50.34±9.27)mmol·(m~2·d)~(-1),其中,春、夏、秋季FCO_2最低值均出现在鱼类养殖区,最高值出现在贻贝养殖区。养殖区内的生物活动是影响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pCO_2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下三横山岛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的碳汇研究提供了前期数据及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