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8)
2023(5187)
2022(4706)
2021(4320)
2020(3968)
2019(9461)
2018(9350)
2017(18551)
2016(10309)
2015(12012)
2014(12363)
2013(12533)
2012(12077)
2011(11039)
2010(11238)
2009(10524)
2008(10643)
2007(9912)
2006(8387)
2005(7500)
作者
(32720)
(27717)
(27380)
(26217)
(17383)
(13352)
(12770)
(10865)
(10177)
(9787)
(9284)
(9208)
(8837)
(8687)
(8664)
(8617)
(8596)
(8057)
(8036)
(7937)
(6951)
(6815)
(6788)
(6374)
(6211)
(6172)
(6158)
(6148)
(5664)
(5532)
学科
(46540)
经济(46500)
(27211)
管理(26676)
方法(23978)
数学(21352)
数学方法(21184)
(21038)
企业(21038)
(13084)
(11196)
中国(10989)
(10893)
(9737)
贸易(9735)
(9438)
地方(9220)
农业(8554)
业经(8433)
(8138)
(7402)
(6840)
银行(6805)
(6803)
财务(6787)
财务管理(6765)
(6590)
金融(6588)
(6451)
企业财务(6351)
机构
大学(157687)
学院(156453)
(65456)
经济(64048)
管理(57904)
研究(56903)
理学(49647)
理学院(48994)
管理学(48114)
管理学院(47808)
中国(42629)
科学(36674)
(34262)
(31965)
(31217)
(28781)
研究所(28567)
中心(26030)
业大(25971)
农业(25645)
(23982)
财经(23007)
北京(21790)
(20792)
(20725)
师范(20586)
经济学(20209)
(19950)
(18778)
经济学院(18472)
基金
项目(101692)
科学(78462)
基金(72794)
研究(71729)
(64461)
国家(63958)
科学基金(53000)
社会(43514)
社会科(41109)
社会科学(41093)
(39600)
基金项目(38952)
自然(35297)
自然科(34410)
自然科学(34398)
(34232)
自然科学基金(33792)
教育(33019)
资助(30432)
编号(29768)
成果(24444)
重点(23709)
(22896)
(22387)
(20572)
课题(20390)
科研(20059)
计划(19902)
创新(19332)
教育部(18917)
期刊
(70712)
经济(70712)
研究(43701)
中国(28828)
(28240)
学报(27774)
科学(24578)
(22924)
大学(19771)
管理(18844)
农业(18739)
学学(18609)
教育(14389)
(13576)
金融(13576)
技术(13129)
经济研究(11421)
财经(11398)
业经(11192)
(10763)
问题(9920)
(9809)
(8597)
技术经济(8517)
资源(8366)
(8126)
统计(7974)
理论(7889)
商业(7671)
图书(7452)
共检索到230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新灵  罗隆诚  邱丽丽  
运用R/S分析法,对1951~2002年成都的平均值气温、极端气温值及降水累积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今后成都将继续变暖。依平均气候倾向率,未来10年,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25℃,年平均最低气温将升高0.14℃,年平均最高气温将升高0.04℃,年极端最低气温将升高0.54℃,年极端最高气温将升高0.13℃。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趋势的持续性强度很强。成都未来降水量将继续减少。未来10年的年降水量将减少45.2 mm,并且这种减少趋势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少华  杨永辉  邱国玉  樊彤  胡玉昆  
基于河北平原4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Hargreaves模型模拟分析了1966年~1999年共34年时间序列上河北平原的蒸散、降水和气温等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的四季和年蒸散变化中,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和年蒸散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蒸散呈幂函数下降并达显著水平(P<0.0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李岩  鲍振鑫  金君良  严小林  刘翠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排放情景的情景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未来30~50年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线性升率约为(0.07~0.59)℃/10a、(0.18~0.45)℃/10a和(0.33~0.65)℃/10a。未来降水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未来海河流域降水可能呈现增加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4%、6.8%和3.4%左右。在季节分配上,冬春季节气温升幅较大,春夏季节升温幅度相对较小;非汛期降水的相对变化幅度大于汛期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王文辉  丘永杭  靳全锋  林玉蕊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刘兆飞  赵芳芳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需通过降尺度处理得出区域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信息,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太湖流域7个气象站点基准期(1961年~1990年)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建立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太湖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模拟太湖流域未来的气温变化。与基准期相比,A2、B...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增温最小。但在1990年-2008年期间呈现增暖迅速特征,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为显著,增温率为0.9℃/10a,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有关;②胶州湾近50a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19mm/a,同期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梓行  何春阳  刘志锋  赵媛媛  杨延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10 a增长至0.48℃/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冰  姜加虎  孙占东  王洁  
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是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使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得以在区域尺度上展开。本文将SDSM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流域分析它的适用性,并对流域未来气温和降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降雨量为预报量,选取合适的NCEP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利用196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的实测数据和NCEP大气变量分别对SDSM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效果较好。把HadCM3输出的A2、B2情景下的大气环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模拟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90s)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蕤  李宁  刘少军  陈小敏  邹海平  吕润  
【目的】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该病发生的主导环境因子,对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检疫及防控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前人研究橡胶树白根病发生流行的基础上,利用基准时段(1970—2000年)全球生物气候数据和橡胶树白根病灾情资料,筛选出影响橡胶树白根病发生的地理分布信息和主导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GIS)构建橡胶树白根病发生与主导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提供的5个常用大气环流模式(GCMs),结合等权重集合平均法,获取典型浓度路径(RCP) 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的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气候预估数据,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基准时段和未来(2050s和2070s)橡胶树白根病风险区分布,分析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根病风险区分布的影响,识别未来气候变化下橡胶树白根病的防治关键区及敏感区。【结果】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方面积(AUC)值分别为0.965、0.942,模拟预测结果与历史灾情基本吻合。贡献率较高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湿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基准时段中国橡胶树白根病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广东省西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云南省的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从基准时段到未来,风险区质心位置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呈现增加趋势。【结论】橡胶树白根病的风险区变化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显著。中国橡胶树白根病防治关键区为海南岛、云南省南部部分地区、广东省西南部部分地区,敏感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福建省南部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检验检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殿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省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对该区域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四川省1961年-2009年3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年代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热量资源增加,平均气温、≥0℃积温和≥10℃积温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经向带状特征,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亚热带向西扩展的面积高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减少,以盆地东北部减少最为明显;降水量在川西高原和攀枝花地区升高,而盆地大部减少;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下降,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盆地大部地区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低于高原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彩红  杨延华  王振宇  
本文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夏季流量与流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及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区域气候模式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龙羊峡夏季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来,黄河上游夏季气温升高、蒸发增大,降水略有减少;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平均入库流量呈递减趋势,夏季流量对流域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的响应显著;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30s)龙羊峡夏季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2010年)减少,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所差异,其中A2情景下夏季平均流量分别减少23.9%(2020s)和19.8%(2030s),B2情景下分别减少14.4%(2030s)和17.3%(203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流域夏季流量的可能影响将弊大于利,但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申红艳  李林  陈晓光  戴升  王振宇  刘彩虹  
本文从气候变化与波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发现气温、降水及蒸发的波动变化对水库流量有很大影响,依此关系建立了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龙羊峡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两个时期(2010s、2020s)龙羊峡平均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年-2008年)增加,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A2情景下平均流量分别增加6.3%(2010s)和6.1%(2020s),B2情景下增加20.0%(2010s)和10.7%(202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龙羊峡灌区的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怀志  李靖  赵昕奕  
利用1971—2010年中国气温数据和区域协同降尺度试验东亚地区项目组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分析了5℃为界限温度表征的气候生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1971—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生长期略有增加,生长期开始日期提前为主要特征;(2)在RCP 4.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的提前主要表现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结束日期的推迟表现在青藏高原地区中部、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的"三山地区",推迟日数均在30 d以上;(3)在RCP 8.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受影响范围在RCP 4.5情景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变化日数大幅增加,结束日期则是长江流域以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日数均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生长期均延长20 d以上;(4)青藏高原地区气象站点较少,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结果精度虽受影响,但无论是过去40年还是未来情景,其北部地区对生长期开始日期的变化最为敏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忠辉  刘实  郭春明  王冬妮  
基于国际水稻所开发的ORYZA2000水稻模型和未来A2和B2排放情景下逐日气象资料(2011—2050年),系统分析了未来4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灌溉满足的情况下,其2种排放情景下对水稻生产都是正效应,单产和总产都呈增加趋势。能够种植的区域也在增加,有北移的趋势,B2情景下比A2情景下更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在A2和B2排放情景下,东北区域相对基准段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及降水总体增加,个别年代减少、温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增加。有利的方面是当地可以根据温度升高的幅度,适当的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从而增加产量;不利的方面是气温升高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曙东  周文魁  林光华  乔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的不同情景方案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气温上升导致的粮食单产下降将对中国今后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构成重大威胁。部分省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对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未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可以充分利用气温上升带来积温增加的好处,使这些地区的水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