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7)
2023(11163)
2022(9043)
2021(8041)
2020(6520)
2019(14381)
2018(13470)
2017(25060)
2016(13420)
2015(14515)
2014(14161)
2013(13741)
2012(12481)
2011(11148)
2010(11331)
2009(10493)
2008(9393)
2007(8475)
2006(7468)
2005(6290)
作者
(39714)
(32904)
(32794)
(30823)
(20528)
(15922)
(14814)
(12704)
(12698)
(11468)
(11255)
(11054)
(10436)
(10268)
(10156)
(10038)
(9927)
(9636)
(9470)
(9412)
(8253)
(7980)
(7915)
(7527)
(7473)
(7248)
(7190)
(7162)
(6569)
(6542)
学科
(54499)
经济(54454)
管理(36387)
(34585)
(27100)
企业(27100)
(25301)
金融(25300)
(22854)
银行(22812)
中国(22378)
(22143)
方法(20904)
数学(18912)
数学方法(18786)
地方(17953)
(15903)
(14637)
业经(13232)
(12311)
农业(11446)
中国金融(11093)
(10563)
贸易(10554)
(10434)
(10258)
(9603)
财务(9574)
财务管理(9564)
环境(9498)
机构
学院(182704)
大学(180904)
(75114)
经济(73575)
管理(66674)
研究(63799)
理学(57874)
理学院(57176)
管理学(56173)
管理学院(55862)
中国(53430)
科学(40681)
(37838)
(37234)
(33379)
(32066)
中心(31793)
业大(31232)
农业(30098)
研究所(29662)
(27109)
财经(26949)
(24632)
经济学(24096)
(23277)
(23162)
师范(22777)
北京(22669)
(22257)
经济学院(22078)
基金
项目(131536)
科学(103028)
基金(94973)
研究(92194)
(85438)
国家(84696)
科学基金(71734)
社会(60409)
社会科(57454)
社会科学(57439)
(53288)
基金项目(50928)
自然(46417)
自然科(45364)
自然科学(45349)
(44733)
自然科学基金(44545)
教育(41555)
资助(36936)
编号(35915)
重点(30660)
(30150)
(28654)
(27668)
成果(27523)
创新(26899)
科研(25729)
国家社会(25724)
课题(25542)
计划(25366)
期刊
(77289)
经济(77289)
研究(50455)
中国(38062)
学报(34616)
(33939)
(31146)
金融(31146)
科学(29377)
大学(25494)
(24328)
学学(24250)
管理(22409)
农业(22244)
教育(18350)
技术(14447)
业经(13318)
经济研究(13142)
财经(13138)
(11567)
(11303)
问题(10035)
(9435)
业大(9283)
科技(9211)
商业(8582)
资源(8510)
理论(8119)
图书(8045)
技术经济(8045)
共检索到271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显超  潘志远  陈维达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一直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服务作用,金融的活跃程度更是繁荣经济的重要因素,各区域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纷纷进行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除了人们的主观努力以外,在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具备这一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本文以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视角,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成都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进行求证,并对因子做系统的计量经济方法检验,实证结果认为区域内贸易规模、贷款规模、证券交易规模、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规模是其重要的形成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张丽宇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珂  
财富管理是金融中心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国外不同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因其历史背景、商业文化传统、法律等不同,财富管理在市场特征、主要参与机构、模式特点、驱动力量和推动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欧洲模式、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三大模式特点和共性基础上,以成都为例,研究了借助财富管理发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在分析成都具备介入财富管理发展良好市场条件基础上,建议成都借鉴美国"产品化"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亚洲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中政府政策供给引导的发展路径,推动财富管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美东  胡洋阳  
金融产业集群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合肥应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理利用合肥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敏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国  王春梅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美频  徐冰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推动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助推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优势与不足,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房朝君  
本文对我国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的基本趋势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比对分析,明确我国在建设金融中心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