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6)
- 2023(13810)
- 2022(12220)
- 2021(11422)
- 2020(9295)
- 2019(21760)
- 2018(21476)
- 2017(41905)
- 2016(22487)
- 2015(25192)
- 2014(24964)
- 2013(24234)
- 2012(21668)
- 2011(19166)
- 2010(18697)
- 2009(16620)
- 2008(15639)
- 2007(13067)
- 2006(11116)
- 2005(9094)
- 学科
- 济(89091)
- 经济(88992)
- 管理(63142)
- 业(58635)
- 企(48648)
- 企业(48648)
- 方法(44136)
- 数学(39043)
- 数学方法(38516)
- 中国(24572)
- 农(22685)
- 财(21349)
- 业经(19370)
- 地方(19319)
- 学(18416)
- 农业(15302)
- 环境(14606)
- 贸(14404)
- 贸易(14400)
- 理论(14347)
- 易(13935)
- 务(13805)
- 财务(13737)
- 财务管理(13710)
- 技术(13668)
- 和(13627)
- 企业财务(12997)
- 制(12874)
- 划(12125)
- 发(11244)
- 机构
- 大学(306656)
- 学院(305443)
- 管理(127114)
- 济(119203)
- 经济(116561)
- 理学(112159)
- 理学院(110909)
- 管理学(108815)
- 管理学院(108266)
- 研究(96952)
- 中国(69388)
- 京(63901)
- 科学(62063)
- 财(51487)
- 业大(46611)
- 所(46030)
- 农(45766)
- 中心(44910)
- 财经(43102)
- 研究所(42640)
- 江(41455)
- 范(40806)
- 师范(40448)
- 经(39522)
- 北京(39247)
- 院(36336)
- 农业(35831)
- 经济学(35765)
- 州(34038)
- 师范大学(33118)
- 基金
- 项目(225778)
- 科学(178944)
- 基金(165663)
- 研究(163230)
- 家(144115)
- 国家(142991)
- 科学基金(124844)
- 社会(103610)
- 社会科(98319)
- 社会科学(98291)
- 基金项目(89457)
- 省(87470)
- 自然(82845)
- 自然科(80982)
- 自然科学(80963)
- 自然科学基金(79447)
- 教育(74616)
- 划(73913)
- 资助(67122)
- 编号(66515)
- 成果(51227)
- 重点(50005)
- 部(49144)
- 发(47406)
- 创(46837)
- 课题(44313)
- 创新(43722)
- 科研(43586)
- 国家社会(42790)
- 教育部(42398)
- 期刊
- 济(119533)
- 经济(119533)
- 研究(83952)
- 中国(48856)
- 学报(46780)
- 科学(44088)
- 管理(43541)
- 农(40263)
- 财(37425)
- 大学(35854)
- 学学(33833)
- 教育(30307)
- 农业(28368)
- 技术(26895)
- 业经(20394)
- 融(19803)
- 金融(19803)
- 财经(19516)
- 经济研究(18930)
- 问题(17370)
- 图书(16727)
- 经(16594)
- 资源(15048)
- 科技(14946)
- 理论(14762)
- 技术经济(14242)
- 业(13921)
- 实践(13768)
- 践(13768)
- 现代(13680)
共检索到413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垠 李磊 廖菲
基于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计算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区县平均灯光强度值,并与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灯光强度与该复合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用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水平。采用1992、2002、2012年三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制作成都平原城市群夜间灯光指数图,对比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格局,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1992~2013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中国总体地区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其动态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区域内部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尚缺乏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统一框架。(2)南部沿海地区对于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影响较大,地区内部尤其是广东省内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并未发挥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3)空间Markov转移概率估计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在中国地区经济动态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显著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张超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庆旭 章立玲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发展出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进行1992—2010逐年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992—2010年间: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城镇用地信息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了88.11%和0.61,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从总体上看,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由1992年的0.82%增至2010年的3.20%,年均增长率指数为7.80%;3从区域差异上看,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之间、滨海城市与非滨海城市之间、距海岸线不同距离的区域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4从空间特征上看,土地城镇化水平高值区呈现出一定的向海性。本研究可为快速有效地测度分析区域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而调整和优化区域城镇化格局,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洋 林爱文 胡碧松 鞠民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继而使用FRAGSTATS 4. 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 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 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 56%和21. 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兵 魏康霞 宋巍巍
通过分析1994~2009年16a逐年DMSP/OLS的静态平均灯光数据的DN值分布情况,考虑实际空间格局分布数据需求和数据质量,选择1994、2000、2005、2009年4个年度为代表,进行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分布应用研究,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9年度江西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扩展趋势基本一致;在城镇化增长速度上,2000~2005年比1994~2000年大29.53%,2005~2009年比1994~2000年大43.57%,说明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正逐步提速,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景观指数分析表明江西省城镇化扩张过程中,面积越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金浩 张超
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西南部环鄱阳湖地区城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周边50-100公里左右区域已初步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边缘城镇群"。从经济空间联系强度格局演化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组团"多极化、碎片化"特征显著,武汉都市圈组团、长株潭组团和南昌-九江组团扩张显著,从而严重挤压了宜昌组团和萍乡-宜春-新余组团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裴延峰 贾文星
基于1992—2013年DMSP/OLS城市夜间灯光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且城市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城市群内部差异中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不同,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及哈长城市群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则逐渐缩小;而从相对差异来看,除成渝城市群的相对差异略微扩大之外,其他城市群整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昌亭 吴绍华
为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1999-2010年城镇地域边界,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了该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于苏州市辖区内,以上海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仍然是该区域的城镇发展核心区域,城市群西南部分扩张较快;(2)城市群地域扩展趋于一体化,蔓延程度增强,城镇首位度增大,上海市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凸显;(3)城市群主要沿交通主干线呈"Z"字型线性模式扩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战豫 张伞伞
研究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从更精细尺度推动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估算中国19个城市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研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19个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且占比稳定,西南地区碳排放量占比最小;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碳排放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趋势;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空间分异影响力最强,且地区生产总值与科学技术支出、年平均人口、公路客运量的交互作用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跃云 徐旳 朱喜钢
尝试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对1993-2003年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格局的演化过程加以探讨,对1993、1998、2003年三个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1)1993~2003年江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江苏省历年城镇用地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小幅波动,但扩展趋势基本一致。(2)县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一直占江苏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较大比重。(3)江苏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增长在1993~1998年时段呈"扩散"状态,在1998~2003年时段则呈"集聚"状态。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 夜间灯光数据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流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异质性研究
西部大开发政策效果再评估——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设计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呼包鄂城市群空间扩张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基于MODIS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基于灯光数据的中国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分析
基于POI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结构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