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8)
- 2023(13200)
- 2022(11482)
- 2021(10730)
- 2020(8966)
- 2019(20558)
- 2018(20576)
- 2017(39622)
- 2016(21694)
- 2015(24537)
- 2014(24296)
- 2013(24199)
- 2012(22344)
- 2011(20311)
- 2010(20285)
- 2009(18450)
- 2008(17955)
- 2007(15884)
- 2006(14042)
- 2005(12033)
- 学科
- 济(87365)
- 经济(87268)
- 业(63817)
- 管理(55125)
- 农(48137)
- 企(42293)
- 企业(42293)
- 方法(38176)
- 数学(33248)
- 数学方法(32853)
- 农业(31990)
- 业经(22964)
- 学(22380)
- 中国(21376)
- 财(19112)
- 地方(18093)
- 制(15858)
- 贸(14807)
- 贸易(14801)
- 易(14357)
- 技术(13636)
- 环境(13528)
- 理论(13305)
- 发(12820)
- 和(12785)
- 策(12140)
- 银(12099)
- 银行(12048)
- 体(11525)
- 行(11523)
- 机构
- 学院(313637)
- 大学(312857)
- 管理(123484)
- 济(120993)
- 经济(118364)
- 理学(108281)
- 研究(108009)
- 理学院(107068)
- 管理学(105065)
- 管理学院(104539)
- 中国(78987)
- 农(75326)
- 科学(72125)
- 京(66138)
- 农业(58401)
- 业大(57646)
- 所(56125)
- 研究所(51979)
- 财(51658)
- 中心(49200)
- 江(45769)
- 范(42269)
- 财经(42250)
- 师范(41822)
- 北京(40895)
- 经(38684)
- 院(38236)
- 农业大学(36707)
- 州(36573)
- 经济学(34681)
- 基金
- 项目(223843)
- 科学(175049)
- 基金(162214)
- 研究(160309)
- 家(143858)
- 国家(142646)
- 科学基金(120736)
- 社会(99098)
- 社会科(93428)
- 社会科学(93402)
- 省(88347)
- 基金项目(87625)
- 自然(80703)
- 自然科(78764)
- 自然科学(78743)
- 自然科学基金(77313)
- 划(74647)
- 教育(71581)
- 编号(65932)
- 资助(65372)
- 成果(52588)
- 重点(50681)
- 部(48876)
- 发(48594)
- 创(46124)
- 课题(44455)
- 科研(43307)
- 创新(43059)
- 计划(42224)
- 教育部(40578)
- 期刊
- 济(133759)
- 经济(133759)
- 研究(87041)
- 农(75758)
- 学报(58206)
- 中国(56499)
- 科学(52482)
- 农业(51741)
- 大学(43224)
- 学学(41245)
- 管理(39432)
- 财(35130)
- 教育(31158)
- 业经(27275)
- 融(25788)
- 金融(25788)
- 业(24706)
- 技术(24592)
- 财经(19103)
- 问题(18799)
- 经济研究(18557)
- 版(17915)
- 业大(17067)
- 科技(16696)
- 经(16103)
- 资源(16051)
- 图书(15335)
- 理论(14829)
- 技术经济(14713)
- 农业经济(14380)
共检索到44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冰 王昌全 张隆伟 代天飞 杨娟
在成都平原农田土壤和作物中Pb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Pb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形态Pb对水稻、小麦、油菜籽Pb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土壤Pb活性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含量相对较高,占总量的40%以上,其含量主要受土壤pH、有机质的影响。作物Pb含量以小麦籽粒最高,稻谷其次,油菜籽最低,对Pb的富集能力为:水稻>小麦>油菜。稻谷与小麦Pb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结合态Pb含量的影响,而油菜籽Pb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成都平原 Pb 生物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淑敏 谢瑞芝 李朝苏 杨锦忠 汤永禄 吴春 王灵便 李少昆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该地的耕作模式,为提高当地土壤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获取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产指标的影响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在不同土壤层次存在明显差别:0—1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1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渗水速率、土壤吸湿水、土壤紧实度;0—20 cm土层...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成都平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淑敏 谢瑞芝 汤永禄 杨锦忠 李朝苏 王灵便 吴春 李少昆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成都平原主导耕作模式的筛选和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通过5年对5个处理[CK:麦稻双旋(WRCT)、麦免+稻旋(WNRCT)、麦稻双免(WRNT)、麦稻垄作(WRRT)、麦免+稻旋+秋作(WNRCVNT)]的大田试验研究,系统分析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与对照相比,单免和双免耕处理降低了0-10cm土层的容重,增加了1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的小孔隙、小孔隙的比例及0-10cm土层的大孔隙,降低了10-20cm的大孔隙,使土壤孔径分布得到改...
关键词:
成都平原 耕作模式 土壤性状 作物产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婷 王昌全 李冰 何鑫 张隆伟 杨娟
采用随机布点方法在成都平原采集了0~20cm耕层土样及 20~40cm的底层土样共 98 个。分析了成都平原土壤铅含量状况,同时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并对污染土壤的分布规律以及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大多数农田土壤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在 86 个耕层土样中,只有 20 个样点没有受到铅污染。受铅污染的样点中,污染级别为1~4级,以 1、2 级为主,属无污染到中污染的过渡状态和中度污染。其中1级污染有33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38.4 %),2级污染有30个样点(占总样点数的 34.9 %)。个别样点已接近或达到了强度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位...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农田土壤 铅污染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刚 李虎 邱建军
【目的】明确黄淮海平原地区典型作物种植类型下,农田土壤N2O排放特征,并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其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休闲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不同氮肥量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3种种植方式N2O排放在秋季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至12月中旬左右降到最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则呈总体上升趋势。冬小麦/夏玉米地土壤N2O排放高峰值为433.5μgN2O·m-2·h-1,出现在7月下旬;棉花地为146.5μgN2O·m-2·h-1,出现在6月中旬;休闲地为175.16μgN2O·m-2·h-...
关键词:
N2O 黄淮海平原 农田土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力 杨亚提 王爽 李荣华 张增强 冯静 陈雅 梁楚涛 麻乐乐 康雪婧
【目的】研究陕西省采矿业污染农田土壤中Cd、Pb的分布及其释放特征。【方法】以采自陕西凤县、潼关、洛南某铅锌矿区污染农田土壤(FX、TG、LN)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粒径土壤中Cd、Pb的总量和有效态量,并对不同农田土壤中Cd、Pb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探讨,采用批处理法对FX、TG、LN土壤中Cd和Pb的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3个矿区污染农田土壤Cd总量均严重超标,TG和LN土壤Pb总量也达超标水平,FX、TG和LN土壤中Cd、Pb总量分别达到了107.84,218.62,179.29mg/kg及208.93,2 216.61,1 046.24mg/kg。3种土壤不同粒径土样中Cd、Pb...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土壤 Cd Pb 粒径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华 秦鱼生 陈琨 曾祥忠 张焱 李丽君 涂仕华
作物籽粒中镉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镉形态的含量与作物吸收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找出作物籽粒中镉与土壤镉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小麦/水稻籽粒中镉的来源,为阻断镉吸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调查采样方法,对成都平原镉污染区冲积性水稻土耕作层土壤镉形态及对应的作物秸秆和籽粒镉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镉超标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土不同形态镉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留态>水溶交换态>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各形态分布极不均衡,生物可利用形态所占比例较大。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与
关键词:
水稻土 镉形态 水稻 小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辉 童纯菡 周四春 李巨初 朱礼学
四川唐昌地区是成都平原上典型的土壤汞含量高异常区。为研究汞异常来源,在该地区开展了多剖面地气测量,工作区面积约4 km2,布置了5条测量剖面,共121个测点,点距30 m。利用地气采样器积累式收集地气样品,采样时间为45 d,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试了地气样品中10余种元素。地气中As、Au、Fe、La、Sm等多个元素出现规律性异常分布,反映出该地区隐伏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走向为NE 40°,宽度90~120 m。用ICP-MS分析断裂上方收集的地气样品,发现含有微量的汞。成都平原西部汞异常区的分布趋势与隐伏断裂走向一致,且位置重合;而来自地下深部的汞能够随地气迁移至地表;隐伏断裂为地气迁移提...
关键词:
地气 隐伏断裂 汞异常 成都平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黄秀丽 李小娇
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采用连续浸提法将成都东郊稻田土中的硒分为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5种结合形态,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了样品中5种形态硒及总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总硒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7~0.472 mg/kg,平均值0.364 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0.290 mg/kg,但低于国家农牧业用地土壤有关硒的含量的最大限值1 mg/kg。在水平方向上,成都市东郊稻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残渣态硒存在,占土壤总硒含量的80%以上,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
关键词:
水稻土壤 硒 含量 形态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吴海勇 秦红灵 魏文学 吴小丹
为了研究城郊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质量状况,采用ArcGIS缓冲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长沙城郊农田土壤Pb、Cd的空间变异规律;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土壤Pb、Cd的质量状况进行了现状评价;采用Hakanson法对农田土壤Pb、Cd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b、Cd含量大部分处于Ⅰ级水平(背景状况),但两种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尤其是Cd的累积程度更为突出。土壤Pb、Cd的平均含量在20km以内、20~40、40~60km的缓冲区由近至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城市人类活动在一定空间尺度内对城郊区农田土壤Pb、Cd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土壤Pb、Cd在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安祥 孙江 王纪华 董文光 韩平 张国光 王开义 潘立刚
【目的】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变化趋势,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北京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持续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和年度变化趋势,并结合采样点的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2005年至2009年间,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中,Hg和Cr的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g的含量逐年为0.053、0.065、0.077、0.090和0.116 mg·kg-1,Cr含量为50.0、53.3、55.8、56.1和61.8 mg·kg-1。其它重金属含量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传杰 肖婧 蔡岸冬 张文菊 徐明岗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生物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养分重要的周转库。探讨不同气候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的特征及容量,对于深刻认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从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 3个文献数据库,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国农田"和"长期施肥"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42篇,包括458组含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414组含土壤全氮(TN)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的数据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聂督 程滨 赵瑞芬 刘平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田土壤交换性镁(Mg)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255.1 mg/kg,变幅为78.1~641.8 mg/kg,其中85%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0~400 mg/kg之间,随地区不同而异。土壤剖面(0~100 cm)交换性镁含量为78.1~717 mg/kg,其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K/...
关键词:
土壤 交换性镁含量 土壤化学性质 山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关键词:
吐鲁番市 盐渍化 土壤盐分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晓光 高崇升 隋跃宇 张兴义 丁光伟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健康有重要的生物指示功能。比较东北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间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特征,为维持或提高东北农田黑土的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利用Biolog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定空间移位(嫩江、北安、海伦、德惠、梨树)5年后5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结果】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细菌数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真菌数量则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北安土壤与其它土壤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平均色度变化表明,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北安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