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3)
2023(11752)
2022(10344)
2021(9745)
2020(8162)
2019(18930)
2018(19070)
2017(37060)
2016(20355)
2015(22707)
2014(22975)
2013(22304)
2012(20250)
2011(18016)
2010(17865)
2009(16071)
2008(15370)
2007(13351)
2006(11604)
2005(9987)
作者
(58469)
(48502)
(48085)
(45981)
(30713)
(23288)
(21906)
(19182)
(18537)
(17178)
(16742)
(16303)
(15421)
(15366)
(15027)
(14952)
(14487)
(14478)
(13866)
(13699)
(12129)
(11940)
(11683)
(11061)
(10864)
(10777)
(10662)
(10579)
(9768)
(9669)
学科
(77280)
经济(77189)
管理(55170)
(51001)
(42476)
企业(42476)
方法(35299)
数学(30540)
数学方法(30196)
中国(21421)
(21006)
(19312)
(19154)
地方(17975)
业经(16879)
(15435)
理论(13680)
农业(13642)
(12550)
(12258)
贸易(12252)
环境(12090)
(12061)
(11818)
(11806)
财务(11736)
财务管理(11715)
技术(11466)
(11449)
银行(11397)
机构
大学(280196)
学院(278722)
管理(110645)
(105372)
经济(102840)
理学(96404)
理学院(95235)
研究(94702)
管理学(93476)
管理学院(92980)
中国(67717)
科学(61732)
(60449)
(47714)
(47579)
(47442)
业大(44290)
研究所(43916)
中心(42120)
(40367)
财经(38540)
(38370)
师范(37949)
北京(37902)
农业(37218)
(35263)
(35093)
(32676)
师范大学(30771)
经济学(30754)
基金
项目(198754)
科学(155622)
研究(143867)
基金(143168)
(125806)
国家(124772)
科学基金(106672)
社会(88693)
社会科(83964)
社会科学(83942)
(78505)
基金项目(77292)
自然(70882)
自然科(69211)
自然科学(69190)
自然科学基金(67915)
(66224)
教育(65798)
编号(58867)
资助(58485)
成果(47635)
重点(44407)
(42959)
(42130)
课题(41003)
(40888)
创新(38141)
科研(38100)
大学(36455)
教育部(36387)
期刊
(114828)
经济(114828)
研究(80870)
中国(51588)
学报(47882)
科学(43266)
(43052)
管理(39440)
大学(35351)
(34390)
学学(33276)
教育(32819)
农业(29794)
技术(23731)
(20385)
金融(20385)
业经(19412)
经济研究(18000)
财经(17851)
图书(15716)
问题(15296)
(15147)
(14610)
科技(14282)
理论(13628)
(13242)
技术经济(12737)
现代(12622)
实践(12611)
(12611)
共检索到397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陈国阶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较典型的同心圆城市之一。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中期阶段。从空间结构理论入手,对成都市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行政辖区内的14个郊县(区)呈现具有黄金分割特征的五边形结构,并可划分为5个五边形。它们分别是:龙泉驿-新都-郫县-温江-双流5个近郊县、区构成的卫星城镇环;大邑-崇州-邛崃-蒲江-新津5个郊县构成的远郊城镇环;以都江堰为共同顶点,由近郊卫星城镇与远郊县、区构成的2个五边形城镇环(郫县-新都-青白江-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都江堰),以及成都主城区东、南部尚待形成的五边形城镇体系结构。在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若愚  钟易霖  
以第5次和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市成都2000~2010年间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0年间成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社会区、结构模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因子演变特征归纳为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和产业工人因子呈现较大变化;而外来人口和居住条件因子、高学历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因子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社会区演变特点归纳为中心老城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定位升级,并向"三降两提"演变;知识分子居住区扩展并与少数民族聚集区分离,呈现出居住分异趋势;外来人口逐渐向二三产业流动且集聚区规模扩大;农业人口聚集区逐渐远郊化及蓝领人口区域的凸显。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由2000年的单一化和同质化的"圈层+扇形"结构,向2010年的"圈层+扇形+多核心+多组团"格局演变,各类型空间区域扩大,空间异质化更为明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震  吕斌  王晶  
为填补当前城镇体系研究中对居民出行路径缺乏区分处理的空白,探索以出行路径耗时为测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文章以2016年度全国各地POI(point of interests)数据信息为基础,依托各级道路交通网络并对其进行优先级处理,计算居民从出发点至同级或较高级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耗时,对比分析天津、广州和苏州三个城市的市域城镇体系和建成区空间结构紧凑度。研究发现,空间布局形态而不是路网密度决定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紧凑度的大小,城镇体系下居民就近获取服务的出行时间长短与城镇的均衡分布程度紧密相关,建成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波  罗熙  郑华  顾惠娜  
利用分形理论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分形特征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集聚维数、关联维数、交通通达性的牛鸦维数。结果表明:(1)以长沙和湘潭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聚集程度高,而以邵阳和怀化为中心的西部和西南部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较低;(2)湖南城镇体系空间联系紧密,且交通体系发展较为完善。最后,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湖南省的现实条件,对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规划及发展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若愚  钟易霖  踪家峰  
以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社会区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有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流动人口与居住条件因子、少数民族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产业工人因子。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将成都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即:传统第三产业人口和白领人口聚居区、蓝领工人聚居区、高校人口及知识分子阶层聚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及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形成"圈层+扇形+多核心+多组团"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发展的历史路径构成的客观因素与城市规划、宏观政策构成的主观因素是限制、调节和控制成都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要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  
由于微波可以对地表的微起伏、建筑及地表粗糙度等具有敏感的响应 ,使得雷达遥感在这些方面研究中成为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由加拿大遥感中心 PCI提供的Radarsat Scan SAR数据 ,对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提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样式研究。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因素中水文 (河流、古河道 )、地形这两个重要要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样式 :1在水源充足的准“均质”河北冲积平原上 ,基本满足六边形形成条件 ,但由于周边中心地发展竞争力不同 ,故使得正六边形发生畸变——覆盖面积减小而周长却保持不变 ;2构建了在一条河流影响下的六边形网络结构朝五边形网络演变的模型 ;3构建了在平行状河流作用下六边形网络向四边形网络演替的模式 ;4指出了在水源充足的狭长地理空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成等间距的现象与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玉钊  钟业喜  蒋梅鑫  史焱文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小猛  陈敏  王杜涛  
受着"市场经济原则"的强烈支配,通过自组织演化所形成的城镇体系,在空间特征上具有无标度性(non-scaling)和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特点,也即是具有分形(fractal)优化趋向。以鲁豫皖相邻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技术和图像处理手段分别提取不同视点高度上的区域栅格图像,并对其进行监督分类解译。根据对不同的视点高度和对应图像中城镇及乡村聚落要素像元点数的回归关系统计分析,研究得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维数为2.284。该研究结论对揭示城镇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判定区域城镇系统地理优化程度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敬峰瑞  孙虎  袁超  
旅游资源吸引力可以反映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因此,对城市单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全面评价和空间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多元类型数据建立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指标,对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利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结构特征,挖掘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差异的因素,从旅游资源吸引力角度提出了成都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成都市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格局为城区>全市>其他区(市)县,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差别较大;(2)成都市旅游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敬峰瑞  孙虎  袁超  
旅游资源吸引力可以反映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因此,对城市单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全面评价和空间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多元类型数据建立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评价指标,对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评价,利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结构特征,挖掘影响旅游资源吸引力空间差异的因素,从旅游资源吸引力角度提出了成都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成都市整体旅游资源吸引力格局为城区>全市>其他区(市)县,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差别较大;(2)成都市旅游资源吸引力疏密不均,高值区集中在主城区和都江堰市,广大外围地区吸引力密度稀疏;(3)旅游资源点之间、行政区之间的旅游吸引力存在着全局或局部空间集聚特征;(4)区域人口密度、资源密度等因素与旅游资源吸引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建瓴  田焱  秦文文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研究小城镇就应首先研究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市小城镇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成都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土地制度和基础设施条件等重要因素。同时认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未来应该是在统筹城乡的进程中,服从全域成都概念下的产业布局,服从基础设施建设最低成本和产业发展最高效率的原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晗  吴晓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智武  
目的在于从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都市在国际性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和与成都市具有可比性的综合指标体系的确定,从而建立适合于成都市作为国际性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实施战略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应充分注意到: (一)国际大都会的内涵和特征。国际性城市系指现代化、国际化的在国际上或某一特定区域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其特点为:1、公认原则。国际性城市是世界公认的,而不是自封的。这一点往往容易忽视。这就要求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