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8)
2023(8810)
2022(6751)
2021(6226)
2020(4900)
2019(10933)
2018(11088)
2017(20815)
2016(12104)
2015(13798)
2014(14120)
2013(13347)
2012(12457)
2011(11279)
2010(11611)
2009(10602)
2008(10579)
2007(9862)
2006(9073)
2005(8270)
作者
(34306)
(29271)
(28710)
(27417)
(18234)
(14098)
(12932)
(11417)
(11376)
(10336)
(9936)
(9790)
(9060)
(9032)
(8996)
(8855)
(8790)
(8449)
(8427)
(8314)
(7475)
(7221)
(7120)
(6876)
(6836)
(6572)
(6536)
(6242)
(5996)
(5892)
学科
(50879)
经济(50820)
(45193)
(35614)
农业(29944)
管理(24767)
中国(21048)
业经(16739)
(14797)
企业(14797)
地方(13869)
方法(13349)
(12080)
数学(11354)
数学方法(11171)
(10704)
农业经济(10183)
发展(10005)
(9994)
(9112)
农村(9092)
(8925)
(8388)
(8297)
土地(8292)
理论(7949)
(7947)
人口(7699)
城市(7449)
及其(7399)
机构
学院(171316)
大学(163941)
(67589)
经济(65793)
研究(61735)
管理(59896)
理学(51001)
(50393)
理学院(50375)
管理学(49282)
管理学院(48987)
中国(46973)
农业(38307)
科学(38246)
(36025)
业大(32361)
(31835)
中心(29909)
(28788)
研究所(28604)
(27469)
(26550)
师范(26355)
农业大学(23683)
(22430)
北京(22167)
(21502)
技术(21457)
财经(21317)
(21235)
基金
项目(111252)
科学(87896)
研究(86427)
基金(77963)
(67447)
国家(66668)
科学基金(56672)
社会(54304)
社会科(50791)
社会科学(50779)
(45763)
基金项目(41568)
教育(40551)
编号(38852)
(37802)
自然(34169)
自然科(33361)
自然科学(33355)
自然科学基金(32708)
成果(30540)
资助(29815)
(29382)
课题(27309)
(26703)
重点(25075)
(24668)
(22485)
发展(22103)
(22035)
国家社会(22024)
期刊
(86668)
经济(86668)
(56152)
研究(50024)
中国(43447)
农业(37804)
教育(27693)
学报(27464)
科学(25930)
大学(21921)
学学(20734)
业经(20381)
技术(19554)
(18895)
金融(18895)
(18830)
管理(17643)
(17424)
问题(14446)
农村(13990)
(13990)
农业经济(13745)
职业(12375)
(11046)
世界(10649)
经济研究(10258)
财经(10037)
经济问题(9386)
资源(9361)
农村经济(9196)
共检索到271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洁  肖勤  
随着城乡统筹建设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展开。失地农民群体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群体,其职业流向是个需要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选取成都失地农民典型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失地前后农民职业流向的变化及普遍存在的就业质量低,满意度低的问题,认为只有通过提高失地农民对自身职业发展关注度;充分发挥职校及职业教育的作用;利用生动具体的普法形式让失地农民了解新法,使之能够知法、懂法、用法,和加大创业帮扶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手段,才能逐渐改善现有失地农民就业状况,促进职业合理流动,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凤兰  李飞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失地农民职业适应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规范适应、职业人际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四个维度。现代教育不足、社会保障缺失和社会排斥是影响失地农民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为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以劳动法为主的法律培训,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乐芬  赵辉  安然  李佳  沈颖妮  
:本文通过对南京、昆山、无锡三个样本地区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土地存在严重依赖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技能比较高,当地政府给予的补偿比较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霞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健全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直接推手,而政府寻租严重和监管的缺失已经成为失地农民问题突出的关键。必须从历史根源出发,结合现实条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和胜  涂文明  
城市化必然带来失地农民 ,但不是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是政府决策层和操作层漠视失地农民利益、不切实际的发展观。本文提出解决的思路必然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并指出该观念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的具体表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勇  
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对我国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理论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在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驰  张荣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诺贝尔奖得主库兹涅茨在其《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过程”。因此,土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就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这一进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进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国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学术界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涉及与失地农民问题相关的各个层面。为了方便理论界进一步研究,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述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博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及征地以后遭到排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对失地农民受排斥的政策性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为失地农民受排斥的根源性因素。并对如何消除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性排斥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晓玲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对农民集体土地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致使一个新的群体-失地农民正在中国形成。说他们是农民,他们却没有了土地,说他们不是农民,他们却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获得工作的机会和社会保障,他们已经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的由来、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失地农民就业的有效空间等对策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段进军  陆田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农民非农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增加,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夺先  高朋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借鉴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总结失地农民贫困的类型,分析失地农民的贫困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发现: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贫困问题,经济贫困、文化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主要贫困类型。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与制度设置不合理、城市社会的剥夺与排斥、城乡文化的冲突与非物质文化变迁滞后以及失地农民个人能力缺失等。治理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强化制度与政策的保障作用,从微观层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斌  张咏梅  王佳音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安置、培训、自主创业出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以"区别对待"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以后的有关研究,还应从宏观层面系统性地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并多借鉴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文春  李世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出发,探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与政策进展,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有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