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2)
- 2023(13985)
- 2022(12108)
- 2021(11359)
- 2020(9293)
- 2019(21602)
- 2018(21547)
- 2017(40828)
- 2016(22416)
- 2015(25168)
- 2014(25282)
- 2013(25108)
- 2012(23386)
- 2011(21330)
- 2010(21411)
- 2009(19459)
- 2008(18951)
- 2007(16695)
- 2006(14934)
- 2005(13266)
- 学科
- 济(94708)
- 经济(94616)
- 管理(62588)
- 业(59107)
- 企(48133)
- 企业(48133)
- 方法(38251)
- 数学(32544)
- 数学方法(32119)
- 中国(27749)
- 地方(25591)
- 农(25453)
- 业经(22105)
- 学(20924)
- 财(19613)
- 农业(17523)
- 和(16463)
- 环境(16173)
- 制(15811)
- 理论(15681)
- 贸(15429)
- 贸易(15415)
- 技术(15003)
- 易(14851)
- 发(14593)
- 银(14422)
- 银行(14378)
- 融(14044)
- 金融(14043)
- 行(13830)
- 机构
- 大学(318241)
- 学院(317510)
- 管理(125597)
- 济(122005)
- 经济(119078)
- 研究(112220)
- 理学(107801)
- 理学院(106517)
- 管理学(104647)
- 管理学院(104075)
- 中国(82956)
- 科学(72223)
- 京(70704)
- 所(57766)
- 财(54590)
- 农(54373)
- 研究所(52711)
- 中心(50228)
- 业大(49086)
- 江(47349)
- 北京(45553)
- 范(44844)
- 师范(44421)
- 财经(43164)
- 农业(42478)
- 院(41071)
- 州(39290)
- 经(39141)
- 师范大学(35926)
- 技术(35129)
- 基金
- 项目(217233)
- 科学(169313)
- 研究(158877)
- 基金(153895)
- 家(134823)
- 国家(133642)
- 科学基金(113728)
- 社会(96992)
- 社会科(91802)
- 社会科学(91776)
- 省(86639)
- 基金项目(82188)
- 自然(74579)
- 划(72975)
- 自然科(72706)
- 自然科学(72690)
- 教育(72419)
- 自然科学基金(71314)
- 编号(66094)
- 资助(63487)
- 成果(53409)
- 发(50133)
- 重点(48891)
- 部(46724)
- 课题(46300)
- 创(44748)
- 创新(41676)
- 科研(41122)
- 项目编号(39975)
- 发展(39565)
- 期刊
- 济(140675)
- 经济(140675)
- 研究(94631)
- 中国(66871)
- 学报(51369)
- 农(49336)
- 科学(47863)
- 管理(46696)
- 教育(40289)
- 财(39018)
- 大学(37711)
- 农业(35007)
- 学学(34947)
- 技术(29101)
- 融(26792)
- 金融(26792)
- 业经(24319)
- 经济研究(21352)
- 图书(20641)
- 财经(19686)
- 业(18428)
- 问题(17991)
- 资源(17347)
- 经(16723)
- 科技(16399)
- 技术经济(15710)
- 理论(15614)
- 现代(14585)
- 实践(14350)
- 践(14350)
共检索到47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仲礼 游韵 李艳
从成都市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都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决策集和隶属度函数,并通过隶属度函数求出评判矩阵,然后确定模糊集以及综合评判矩阵,最后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出评价等级指数,并就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大,而新津县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弱,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仲礼 游韵 李艳
从成都市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都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决策集和隶属度函数,并通过隶属度函数求出评判矩阵,然后确定模糊集以及综合评判矩阵,最后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出评价等级指数,并就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大,而新津县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弱,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青 齐邦峰 乔德明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集中分布于中部河谷平原地带的第四系沉积物及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中。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并探讨合理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曲阜,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黄河影响带 地下水模型 可开采量 水源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长军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地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86m3,山地、岗地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超采地下水严重,已出现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文在分析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基础上,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浅层、深层地下水总量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做出了总体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然后按照满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先后顺序,又做了专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浅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剑飞
地下水资源具有水质良好。不易污染、水量比较稳定等优点,因而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地下水开采数量不断上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此,今后要搞好节流和补源问题,要实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要加强地质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等等。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地质环境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晓华 杨志峰 郦建强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当前的评价模型随着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精度较难控制。为解决单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各层次的分辩力和评价模型的精度,论文采用大样本数据,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插值型曲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GPPIM)。实例研究表明,GPPIM建模方法直观、可靠、精度高,既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有较好的排序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德林 李媛媛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政策的缺失和失灵是其中重要一点,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参考和借鉴南非等国家在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先进政策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地下水地质环境的保护政策。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和保护政策 政策缺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承载力 投影寻踪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刘庆华
以西安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处于水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地区如户县、周至、高陵、蓝田的水资源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开发规模较小,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一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国富
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全省水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超采严重、局部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水龙
依据地下水资源与城市的组合特征,将海河流域平原区的城市划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类型。选择其中的典型城市石家庄市、唐山市、衡水市、沧州市、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对各个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压力过大,地下水资源系统状态紊乱,自然环境对地下水系统的响应日趋成灾,人为控制措施少而不力的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爱荣 周爱国 梁合诚 鄂建
从污染物入渗土壤-包气带-含水层的过程出发,以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为主控因素,选取地下水埋深(D)、降雨入渗补给量(P)、含水层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坡度(T)、非饱和带介质(I)及含水层渗透系数(C)7个指标,建立了九江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DPASTIC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DPASTIC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指标参数级别划分定额差异和指标值不连续性变化的缺陷,寻求出最优的级别定额划分状态和指标值的连续性变化情况;在指标级别定额划分上,引用了指标标准特征值的概念,根据实测参数数据资料,建立了10个级别的指标标准特征值矩阵,确定指标参数的最优相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其海 唐仲华 何沛欣
为了加强洪湖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弄清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的开采潜力,以区内最有供水意义的孔隙承压水[Q_(2+3)]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开采潜力指数法分别对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承压水含水层[Q_(2+3)]允许开采量5.185"108 m3/a。现状开采量只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2.5%,地下水有较大的开采潜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洪湖市20个乡镇、街道办中,曹市镇、新滩镇、滨湖和新堤街办潜力较小,戴家场镇、瞿家湾镇、峰口镇、燕窝镇、螺山镇、小港和大沙湖管理区潜力中等,而余下大部分乡镇开采潜力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