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2)
2023(10470)
2022(8273)
2021(7289)
2020(5907)
2019(13220)
2018(13257)
2017(25023)
2016(14082)
2015(15607)
2014(15699)
2013(15094)
2012(13669)
2011(12303)
2010(12576)
2009(11806)
2008(11880)
2007(10518)
2006(9522)
2005(9005)
作者
(40134)
(33674)
(33237)
(31975)
(21564)
(16032)
(15257)
(12850)
(12804)
(11851)
(11580)
(11421)
(10964)
(10603)
(10595)
(10332)
(9888)
(9738)
(9719)
(9703)
(8406)
(8126)
(8121)
(7709)
(7541)
(7452)
(7430)
(7406)
(6700)
(6552)
学科
(56311)
经济(56205)
管理(42529)
(37231)
(29705)
企业(29705)
中国(19713)
(16901)
方法(16525)
(16274)
(16068)
地方(15377)
业经(14714)
数学(13842)
数学方法(13648)
(11555)
农业(11439)
(11305)
环境(10225)
(9910)
银行(9891)
(9748)
金融(9745)
(9482)
体制(9335)
(9267)
(9221)
财务(9192)
财务管理(9171)
企业财务(8750)
机构
大学(198431)
学院(197341)
(80227)
经济(78229)
研究(72734)
管理(71366)
理学(60367)
理学院(59510)
管理学(58487)
管理学院(58102)
中国(54974)
科学(43546)
(43404)
(40647)
(36383)
中心(32959)
研究所(32704)
(31598)
(31414)
财经(31136)
(28136)
(28134)
师范(27894)
(27242)
北京(27175)
业大(27133)
经济学(25483)
(24821)
农业(24467)
师范大学(22925)
基金
项目(132133)
科学(105279)
研究(97440)
基金(96731)
(84857)
国家(84206)
科学基金(72085)
社会(63865)
社会科(60412)
社会科学(60400)
基金项目(51535)
(50070)
自然(45241)
自然科(44139)
自然科学(44131)
教育(43920)
(43689)
自然科学基金(43314)
编号(38755)
资助(37317)
成果(32646)
重点(30577)
(29624)
(29514)
(29228)
课题(27712)
国家社会(27280)
(27049)
创新(25524)
教育部(25024)
期刊
(94603)
经济(94603)
研究(64357)
中国(43621)
(32107)
(30384)
学报(29180)
科学(29094)
管理(27624)
大学(22771)
教育(22400)
学学(21371)
农业(20045)
(19749)
金融(19749)
财经(15545)
技术(15349)
业经(14404)
经济研究(14261)
问题(14238)
(13419)
(10995)
现代(10421)
(10135)
资源(9967)
(9408)
世界(9093)
(9024)
科技(9021)
城市(8855)
共检索到307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晨   刘爽   耿佳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其进行主动干预和精明管治势在必行。文章以成都市为例,研究半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特征演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的自发发展3个方面解析成都市半城市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实施与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做法,进一步探讨半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规划介入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润  杨永春  任晓蕾  
1990年代末以来,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的变化特征。为探析这一变化情况,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文化空间类型增多,功能日益复合,区位选择的市场化与政策引导趋势逐渐增强,文化空间由市中心向城郊阶段性扩张,但存在类型与区域上的差异。②文化空间主体多元化,空间构建方式日趋个性化,开发模式呈现出专业化、节事化与网络化开发的态势。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文化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即制度转型通过改变文化空间发展的主体、改变主体对文化空间的认识和改变文化空间发展行为进而引发文化空间变化。关注新时期城市文化空间变化有助于及时掌握文化空间发展状况,进而为文化空间发展配置更优的资源与政策,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润  杨永春  任晓蕾  
1990年代末以来,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的变化特征。为探析这一变化情况,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文化空间类型增多,功能日益复合,区位选择的市场化与政策引导趋势逐渐增强,文化空间由市中心向城郊阶段性扩张,但存在类型与区域上的差异。②文化空间主体多元化,空间构建方式日趋个性化,开发模式呈现出专业化、节事化与网络化开发的态势。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文化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即制度转型通过改变文化空间发展的主体、改变主体对文化空间的认识和改变文化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贝贝  
半城市化地区是动态变化的区域,许多国家的半城市化地区是发展最快的区域,在空间、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半城市化地区显著的过渡性、动态性和不稳定等复杂特征已得到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概念内涵,重点辨析了城市边缘区、Desa-kota、城乡结合部等概念与半城市化地区的异同,并尝试提出了本文对半城市化地区的定义。而后梳理了国内外"半城市化地区"空间识别、类型识别和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研究方法的演变、争议或薄弱之处。最后,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行了简要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更多关注中国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成机理、人文思想与计量方法的深入融合以及半城市化地区内部类型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超深  赵炜  冯田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下,都市圈日趋成为重要的区域发展单元,但其学理基础仍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针对该问题,文章系统地梳理了都市圈相关概念,明确了其内涵、空间尺度与典型特征。以成都都市圈为实证对象,以都市带内主要交通交换量为研究对象,对集计模型和非集计模型测算值进行校核,验证了空间联系规模,梳理了都市带重大交通设施情况,测算了规划运能,从交易成本和交往机会等空间组织视角研判了空间发展趋势,分别对德阳、眉山和资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出当前应强化都市带布局与组织理念。对都市圈空间组织特征的定量描述有利于横向比较,提高相关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伽拉  吕斌  
分析了大学成长与社区发展互动关系的模式与机制,阐述了这种互动机制的特征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重构,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充分考虑与利用这种互动机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促进,并尝试在城市规划和相关规划中引入校园—社区界面的规划理念,以利于校园和社区的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任重  侯荔江  顾文军  
成都作为四川省最大的中心城市 ,在西南乃至西部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成都的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城市结构不平衡 ,城市郊区化已开始 ,市域内各类城镇的带动能力有限。因此 ,成都城市化今后发展的方向应当是 :( 1)提高对加快成都城市化进程重要性的认识 ;( 2 )以规划为龙头 ,严格执行规划 ,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 3)调整对产业结构与布局 ,增强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 4 )推动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 ,促进成都的城市化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春艳  
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690年,随后经历了酝酿期、初步完成期、郊区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内生的自我发展性、跳越性、流动性;总结了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睿  洪再生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半城市化地区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用地扩张变化剧烈。通过对20002015年中四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采用区位熵法,对天津市半城市化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藻  杨风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经济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本研究从当前乡—城迁移人口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对于目前成都市典型的乡—城迁移人口城市聚居形态展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产业引领"和"包容性规划"为核心,树立"功能互补,互惠共生"的城市规划理念;推进具有市民化能力的外来务工人员"迁转俱进";依托"过渡型社区",探索"大混居、小聚居"的和谐居住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翔  韩骥  孟醒  义白璐  曹武星  黄鲁霞  象伟宁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