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5621)
- 2022(13323)
- 2021(12503)
- 2020(10496)
- 2019(23776)
- 2018(23505)
- 2017(45102)
- 2016(24297)
- 2015(27172)
- 2014(26863)
- 2013(26757)
- 2012(24396)
- 2011(21526)
- 2010(21703)
- 2009(20119)
- 2008(19866)
- 2007(17718)
- 2006(15581)
- 2005(13868)
- 学科
- 济(99100)
- 经济(98989)
- 业(92957)
- 管理(86578)
- 企(83820)
- 企业(83820)
- 方法(43921)
- 财(35444)
- 数学(34067)
- 数学方法(33702)
- 业经(31189)
- 农(30714)
- 中国(25900)
- 技术(22344)
- 学(21855)
- 务(21739)
- 财务(21674)
- 财务管理(21643)
- 农业(21510)
- 理论(20797)
- 企业财务(20480)
- 地方(19908)
- 制(19789)
- 和(19423)
- 环境(17918)
- 划(17838)
- 策(17052)
- 贸(15368)
- 贸易(15355)
- 体(15094)
- 机构
- 学院(345979)
- 大学(342543)
- 管理(142692)
- 济(136550)
- 经济(133659)
- 理学(122962)
- 理学院(121680)
- 管理学(119851)
- 管理学院(119215)
- 研究(109025)
- 中国(83858)
- 京(73104)
- 科学(68702)
- 财(66980)
- 农(55335)
- 所(53982)
- 江(51617)
- 财经(51391)
- 业大(51227)
- 中心(49655)
- 研究所(48884)
- 经(46617)
- 北京(46003)
- 范(43683)
- 农业(43305)
- 师范(43284)
- 州(41880)
- 经济学(39946)
- 院(39884)
- 商学(37981)
- 基金
- 项目(234168)
- 科学(185061)
- 研究(174116)
- 基金(169037)
- 家(145833)
- 国家(144547)
- 科学基金(125994)
- 社会(109445)
- 社会科(103652)
- 社会科学(103625)
- 省(93435)
- 基金项目(90306)
- 自然(81500)
- 自然科(79546)
- 自然科学(79529)
- 教育(78686)
- 自然科学基金(78137)
- 划(76849)
- 编号(71298)
- 资助(68099)
- 成果(56888)
- 创(52592)
- 重点(51524)
- 部(50357)
- 发(49962)
- 课题(48475)
- 创新(48312)
- 业(44531)
- 项目编号(44493)
- 国家社会(44442)
- 期刊
- 济(154719)
- 经济(154719)
- 研究(101258)
- 中国(66374)
- 管理(56825)
- 财(54978)
- 学报(51470)
- 农(50824)
- 科学(48064)
- 大学(39117)
- 教育(37901)
- 学学(36751)
- 农业(35688)
- 技术(32515)
- 业经(27612)
- 融(27389)
- 金融(27389)
- 财经(25244)
- 经济研究(23455)
- 经(21610)
- 业(20861)
- 问题(19653)
- 技术经济(18779)
- 科技(18380)
- 图书(18234)
- 现代(17107)
- 理论(16314)
- 商业(15767)
- 财会(15453)
- 版(15264)
共检索到50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漆尉琦 薛婧
本文以成都市创新创业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创新创业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构建成都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营造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成都 创新创业 政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整合多方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毅 杜朝运
大学创新创业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现象,表现为大学创新创业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大学生应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创新创业要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转变,成为国家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和高效供给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刘博
新经济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综合实力的不竭动力,创新生态系统则是实现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不完备性会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障碍。以成都市为例,利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先对成都新经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现状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再对比“硅谷”创新生态系统,探究成都新经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途径。研究发现,成都新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高端人才集聚性较弱、资本活力较低以及孵化器市场化业务能力较差的问题;完善途径为在前期以政府为系统核心进行各要素整合与协调,在中后期以市场化孵化器为核心实现各要素统筹入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创新创业和人才创新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人才创新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的研究重点。姚远、冉玉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一书提出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教育为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冲突与矛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瑛 舒元 郑贵辉 刘攀 徐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创业需要教育的投入和研究的跟进,更需要服务的提升。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生态系统的构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是构筑这一生态系统的着力点和发展源。"四众"并非是个割裂的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融合的闭环。唯有通过"创新—创业—产业"的全链条战略,方能够做到"创客—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的全链条培育。如何进行全链条的培育,中大创新谷的启示是要把握和运用好政府、市场、企业三种力量,这将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创新力的释放,又将为社会持续地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四众 生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向红 周丽琴 康冰心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多主体单位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生态系统,它的成立有利于整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力,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其联盟生态系统可分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其构建应从宏观层面调整政策导向,强化价值理性,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中观层面搭建以职业院校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的联盟生态系统治理,增强创新创业智力、资源、信息的聚合力;微观层面搭建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创新创业育人平台,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协同育人。
关键词:
教育生态理论 职业院校 创新创业联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金兰
当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我们经常说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说出去以后要有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子,高等教育在这其中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理论,理念上要更新;第二个是路径设计,即应该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明灿 徐明霞 张琳潇
文章梳理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资源配置、中介服务水平、知识共享能力和政府政策四种影响因素为着力点,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的优化机制,即基于生态观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协同观的服务共享机制、基于知识观的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政策观的系统演化机制,以此助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绩效 优化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智敏 乔芳琦 陈翀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维
<正>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各行业发展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升,高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关注的热点。大学生作为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本身就具备创新创业所需专业知识基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莉 刘梅英
现阶段,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不健全、融入性课程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应从教育内涵出发,以生态化视角,打造"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多维化课程体系,搭建"无界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供给",系统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韵捷 梁静鑫 王明亮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体现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推动情境、组织等元素嵌入人才培育与创新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结构,如何提高对其治理水平业已成为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释放高校创新势能的核心问题。将组织治理作为切入视点,围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在建构意义、组织机构、系统运转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以国内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G大学为例,基于质性数据编码分析,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为促进其成为真正的可持续价值共创系统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高校管理者是治理体系的主导主体,生态系统组织层次、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是治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根据治理对象与治理背景的差异可综合运用契约机制、考核机制、错位发展机制、利益关联机制、情感传递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基于此,提炼出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理论模型,总结出案例高校重视治理体系主导主体的领导功能、满足相关行动者的社会情感需要、汲取学校或学科特色发展的智慧以及强调各类组织创新资源的生产等四大方面实践经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远征 倪杰 沈皆希
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适应“四新”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涵盖了系统的主体和构成要素、位置与边界、结构与关联、活动与功能等基本要素。从系统构成的不同要素入手,分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建设“、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和数智技术赋能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引入我国传统哲学智慧“道法术器势”的理论框架及其辩证关系,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之“道”,强化多维融合的生态体系之“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之“术”,实现实践平台一体化融合之“器”,营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生态系统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