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6165)
2022(5434)
2021(5007)
2020(4553)
2019(10695)
2018(10609)
2017(20644)
2016(11711)
2015(13521)
2014(13742)
2013(13871)
2012(13319)
2011(12219)
2010(12520)
2009(11644)
2008(12098)
2007(11122)
2006(9529)
2005(8501)
作者
(37363)
(31695)
(31487)
(30156)
(20098)
(15298)
(14455)
(12313)
(11786)
(11267)
(10881)
(10710)
(10118)
(10054)
(10049)
(9999)
(9879)
(9256)
(9239)
(9189)
(8032)
(7962)
(7837)
(7275)
(7210)
(7150)
(7107)
(6976)
(6549)
(6388)
学科
(50865)
经济(50812)
(29726)
管理(29683)
方法(25783)
(23061)
企业(23061)
数学(22902)
数学方法(22662)
(14449)
(13650)
(12577)
中国(11840)
地方(10110)
(9763)
贸易(9762)
农业(9535)
业经(9493)
(9422)
(8888)
(8159)
(7639)
财务(7624)
财务管理(7601)
(7477)
银行(7442)
理论(7426)
(7234)
金融(7231)
企业财务(7161)
机构
大学(181994)
学院(179233)
(70952)
经济(69357)
管理(65054)
研究(64308)
理学(56058)
理学院(55297)
管理学(54093)
管理学院(53753)
中国(47256)
科学(42945)
(39119)
(36922)
(35019)
(32752)
研究所(32295)
业大(30082)
农业(29551)
中心(29412)
(28052)
财经(26357)
(25308)
师范(25031)
北京(24444)
(23813)
(22522)
经济学(22222)
(21761)
师范大学(20399)
基金
项目(118711)
科学(91956)
基金(85733)
研究(82620)
(76468)
国家(75882)
科学基金(62753)
社会(50522)
社会科(47707)
社会科学(47688)
(46029)
基金项目(45948)
自然(42094)
自然科(41067)
自然科学(41048)
自然科学基金(40318)
(40075)
教育(38401)
资助(35366)
编号(33548)
成果(28338)
重点(27802)
(26687)
(25716)
(23830)
科研(23606)
计划(23437)
课题(23431)
创新(22420)
教育部(22005)
期刊
(76277)
经济(76277)
研究(49922)
学报(33602)
(32700)
中国(31641)
科学(29931)
(25394)
大学(24059)
学学(22780)
农业(21834)
管理(20289)
教育(17148)
(14268)
金融(14268)
技术(14196)
财经(12892)
(12145)
经济研究(11942)
业经(11930)
(11011)
问题(10904)
(10213)
资源(9202)
技术经济(9149)
统计(8869)
理论(8679)
(8528)
图书(8312)
业大(8282)
共检索到25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建  
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提出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指标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确切范围,并研究其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刚钰  黄建中  李峰清  
基于LBS画像大数据,从"人流活动特征"的视角,通过分析厦门、潭州、泉州本地人群与外来旅游人群在厦漳泉区域的活动特征,研究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发现:厦、漳、泉三市人群活动具有明显的地方依赖特征;厦泉之间人流联系高于厦漳,沿海人流活动高于内地城镇;外来旅游人群活动主要集中在厦门本岛。研究认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宜形成厦、漳、泉"三足鼎立,有机联系"的多核心、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大鹏  曹卫东  姚兆钊  岳洋  任亚文  
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决定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影响城市资源和生产空间的合理配置。以上海大都市区1995年以来物流企业属性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区位商、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及协同区位商等测度方法,探究各类物流企业的区位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及发展定位不同的影响,上海大都市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区域各类物流企业的时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上海大都市区物流企业正由"中心布局"转变为多"核心-边缘"模式,在中心区集聚极化的同时,郊区外围也集聚分布了大量物流企业,城市物流空间不断向外围扩张;(3)货代类和综合物流类企业通过信息共享、服务零库存等因素,促进企业间的共位选择;其他类型物流企业由于地域分工、企业选址分散,则出现了区位互斥现象。研究揭示了上海大都市区物流空间区位特征,既补充了城市物流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城市物流业和物流设施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炯,白明英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以内陆资源型省区中心城市太原市为案例 ,通过与发达地区都市区发展的比较来揭示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太原大都市区发育尚处于初期阶段 ,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都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 ,扩散力弱 ;城市资本集聚能力较低 ,外力推动不强 ;腹地总体水平较低 ,自下而上城市化动力不足 ;政策催化作用 ,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方面。文章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及调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都市和大都市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又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认为厘清这两个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大都市和大都市区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存在着某些共性的方面,但二者的内涵、衡量标准和阐述目标都是不同的;二者都是与城市化进程有关的重要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立华,丛艳国  
文章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从大都市区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作为"城际交通"主要方式的快速列车的运行态势及其对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中心辐射型"城际快速列车运行系统,并将中心城市的"城际交通"与"城内交通"衔接的规划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7—2007年北京国内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构成、行业分布和失衡度。结果表明:历年北京均是国内贸易隐含碳的净调入方;1997年、2002年北京是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净出口方,但2007年逆转为净进口方;北京一半以上的调出和出口隐含碳都是为满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投入而排放的,多半以上的调入和进口隐含碳是为满足本地最终需求而排放的;北京的国内外贸易隐含碳失衡现象严重,失衡度行业主要是原料、燃料及其加工型行业和轻型装备制造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承志  
大都市的出现是一个国家城市化的产物,而大都市区则是城市化到了相对成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美国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其大都市区的发展已经历了100来年的历程。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历程反映的是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之间的变动过程,其实质是对治理价值平衡状态的追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娉婷  张晓平  
区域重心模型能够直观地衡量经济属性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区域差异,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采用1989—2009年天津市人口与工业总产值数据,引入重心测度模型,以人口重心为参照,对天津市工业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各区县工业差异变动规律,对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与人口重心在北辰区内缓慢移动不同,21年来天津市工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由市中心移动到市区外围,且在东西方向的不均衡性显著大于南北方向。区位条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会对工业布局产生影响,引起工业重心迁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朝和  闫星祎  
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市区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是城市集聚经济的重要表现,而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东京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提高城市时空转换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视角和方式。尤其是大都市区轨道通勤体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压缩通勤时间距离,提高城市就业可达性,从而拓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回顾了东京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二战"后数十年间的积极转型,认为轨道通勤体系在提高其时空转换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东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大都市区概念界定标准的演变历程,对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反思。其次,探讨了轨道交通线网和快捷道路交通支撑条件下通勤率指标的取值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单向通勤率指标为10%或5%的阈值标准。最后,认为阈值标准具有动态性和可调整性的特点,应根据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对外交通通达条件不断对其进行修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非  颜莉虹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厦漳泉地区在福建省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三地构建大都市区条件已日臻成熟。三地构建大都市区面临着厦门城市体量和能级不足、三地行政区划导致的体制束缚、缺乏省级领导协调机构等突出问题。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应走拓展厦门市辖区空间、有效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引导三地产业有效分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