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5)
- 2023(8746)
- 2022(7164)
- 2021(6176)
- 2020(5008)
- 2019(10980)
- 2018(10476)
- 2017(19972)
- 2016(10587)
- 2015(11705)
- 2014(11584)
- 2013(11692)
- 2012(11251)
- 2011(10775)
- 2010(11126)
- 2009(10139)
- 2008(9841)
- 2007(8820)
- 2006(8129)
- 2005(7364)
- 学科
- 济(74763)
- 经济(74704)
- 管理(27019)
- 方法(22397)
- 地方(21935)
- 业(20592)
- 数学(20051)
- 数学方法(19890)
- 中国(18046)
- 学(15578)
- 企(14890)
- 企业(14890)
- 地方经济(14404)
- 农(12301)
- 业经(11982)
- 环境(11435)
- 财(9231)
- 农业(8880)
- 发(8860)
- 融(8577)
- 金融(8575)
- 经济学(8503)
- 制(8327)
- 和(8004)
- 产业(7659)
- 贸(7548)
- 贸易(7544)
- 资源(7331)
- 城市(7212)
- 银(7199)
- 机构
- 大学(171942)
- 学院(170514)
- 济(82017)
- 经济(80398)
- 研究(68506)
- 管理(59676)
- 理学(51437)
- 理学院(50615)
- 管理学(49668)
- 管理学院(49333)
- 中国(48793)
- 科学(42174)
- 京(36402)
- 所(35266)
- 财(33838)
- 研究所(32407)
- 中心(29041)
- 经济学(27870)
- 财经(27680)
- 农(26632)
- 江(25758)
- 经(25164)
- 院(25011)
- 经济学院(24913)
- 范(24594)
- 师范(24401)
- 业大(23001)
- 北京(22685)
- 科学院(21609)
- 农业(20809)
- 基金
- 项目(115969)
- 科学(93228)
- 基金(87092)
- 研究(80966)
- 家(77507)
- 国家(76997)
- 科学基金(65487)
- 社会(56133)
- 社会科(53371)
- 社会科学(53356)
- 基金项目(46139)
- 省(43512)
- 自然(41308)
- 自然科(40338)
- 自然科学(40327)
- 自然科学基金(39567)
- 划(37801)
- 教育(35107)
- 资助(34268)
- 编号(29390)
- 发(27581)
- 重点(27344)
- 部(25445)
- 国家社会(24863)
- 成果(23416)
- 创(23032)
- 发展(22354)
- 展(22049)
- 创新(21888)
- 科研(21651)
共检索到257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艺
研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成都城市经济圈,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和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带动发展思路。
关键词:
成都城市经济圈 区域特征 带动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章勇 张先锋
文章在对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合肥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制约合肥经济圈同城化效应充分发挥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产业、区域以及政策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合肥经济圈 同城化效应 障碍性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长丰 沙海萍 章定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林细细 张海峰 张铭洪
近年来,各种不同层级的经济圈不断出现,其经济效应关系着政府的经济决策。于是,如何评估经济圈的区域经济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心—外围理论,以合肥经济圈为例,采用合成控制法等实证方法全面研究其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圈的建设给中心城市合肥市带来6.305%的增长效应;经济圈建成后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收敛趋势,经济圈的"外溢效应"大于"虹吸效应",该"外溢效应"通过产业的集聚和互补效应来实现;合肥经济圈对经济圈外的外围城市具有正向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课题组 罗扬
我国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功能组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合作体系构建尚未优化和到位的障碍。为此,本文介绍了东京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经验、措施,并阐述了其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东京都市圈 长三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晓岚 孔令刚
从国际国内经济圈发展实践看,产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合肥经济圈发展为例,分析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与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探讨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经济圈 产业结构 产业整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英勤
要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合理有效开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明确贵阳城市经济圈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确认贵阳城市经济圈的特色优势产业,即:能源产业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发展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具有明显优势;发展以烟酒、畜牧、绿色食品为重点的特色食品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以喀斯特高原风光与多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正兵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形成若干重要的旅游经济圈,并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及其理论探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旅游经济圈 产业集聚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艳 徐爱萍 朱金悦
提高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选取2013-2022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总体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渐上升,其中东海经济圈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同时,对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区域差异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区域间差异最明显。基于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政策环境、技术与人才支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碧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秦尊文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边缘化 中部崛起 武汉 城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