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1)
2023(14793)
2022(12792)
2021(11933)
2020(9875)
2019(22590)
2018(22769)
2017(42559)
2016(23831)
2015(26761)
2014(27142)
2013(26684)
2012(24979)
2011(22702)
2010(22835)
2009(20818)
2008(20177)
2007(17860)
2006(15769)
2005(14167)
作者
(73341)
(60732)
(60428)
(57286)
(38748)
(29368)
(27448)
(24020)
(23318)
(22024)
(20744)
(20642)
(19622)
(19477)
(19099)
(18650)
(18285)
(18120)
(17454)
(17433)
(15503)
(15384)
(14926)
(13844)
(13692)
(13672)
(13650)
(13375)
(12566)
(12254)
学科
(94762)
经济(94658)
管理(62267)
(59237)
(47131)
企业(47131)
方法(37136)
数学(31475)
数学方法(31070)
中国(28639)
(27162)
地方(26517)
(24220)
业经(21858)
(20739)
农业(18390)
(17929)
理论(16172)
(16110)
贸易(16096)
(15856)
银行(15773)
(15529)
(15481)
(15454)
金融(15445)
环境(15368)
(15227)
技术(14961)
地方经济(14327)
机构
大学(335889)
学院(335639)
管理(125500)
(124946)
研究(123428)
经济(121876)
理学(107370)
理学院(105986)
管理学(103841)
管理学院(103254)
中国(89867)
科学(82000)
(74842)
(66803)
(65577)
研究所(60032)
(57023)
业大(56848)
中心(54434)
农业(52428)
(51683)
北京(47880)
(46967)
师范(46394)
(45292)
财经(44650)
(42181)
(40432)
(40415)
技术(40237)
基金
项目(231033)
科学(177725)
研究(164796)
基金(162408)
(144950)
国家(143710)
科学基金(119960)
社会(98752)
社会科(93197)
社会科学(93174)
(93096)
基金项目(86419)
自然(80075)
(78593)
自然科(78148)
自然科学(78123)
自然科学基金(76664)
教育(75395)
编号(67711)
资助(67217)
成果(56057)
(53002)
重点(52543)
(48748)
课题(48678)
(47468)
科研(44520)
计划(44402)
创新(44302)
大学(41258)
期刊
(145754)
经济(145754)
研究(100024)
中国(72209)
学报(64092)
(62100)
科学(56059)
管理(47269)
大学(46675)
学学(44000)
教育(43774)
农业(42756)
(41258)
技术(29456)
(29340)
金融(29340)
业经(25322)
经济研究(22449)
(22006)
财经(20915)
图书(19457)
问题(18726)
科技(18291)
(17784)
业大(17652)
(17262)
林业(16373)
理论(15786)
技术经济(15258)
资源(14944)
共检索到510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孟巧巧  岳海燕  张玉琴  马丹炜  
【目的】蓝桉、巨桉和大叶桉是成都地区广泛引种栽培的绿化植物,本文挖掘了桉树植物资源的利用潜力。【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评价了3种桉树叶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蓝桉、巨桉和大叶桉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67%、1.21%和0.43%;分别从它们的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4、34和31种化合物;α-蒎烯、莰烯、右旋柠檬烯、桉油精、葑醇、龙脑烯醛、龙脑、香芹酮、别香橙烯、石竹烯、邻伞花烃等共17种化合物是3种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α-蒎烯和桉油精,在蓝桉、巨桉、大叶桉叶挥发油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18%、17.89%、41.91%,桉油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9.55%、50.49%、7.68%;3种桉树叶挥发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人正常肝L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效应大于L02细胞;大叶桉、巨桉、蓝桉叶挥发油对SMMC-7721细胞的IC_(50)为4.66、7.36、13.53μg·mL~(-1),以大叶桉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佳。【结论】同一地区桉属不同种类的挥发油组成成分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桉树挥发油具有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继宏  李晓储  高雪芹  高甜惠  陈凤美  冯友建  黄利斌  
用A lam ar b lue法对提取的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 I-H460有明显抑制率,分别为86.24%、47.80%和97.73%。其中以叶挥发油和种子挥发油最高。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和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和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都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小妮  梁宗锁  段琦梅  兰晓继  
【目的】研究陕西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15个临床消毒常见菌株的抗菌性能,为土荆芥天然消毒杀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用连续2倍梯度液体稀释法、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陕西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测到16种化学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15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p-伞花烃(29.95%)、驱蛔素(22.97%)、冰片烯(20.74%)、α-松油烯(17.67%);在临床消毒常见的15种菌种中,土荆芥挥发油除对绿脓假单胞菌CMCC10211株无抑制作用外,对炭疽芽胞杆菌CMCC6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竺锡武  徐朋  曹跃芬  谭济才  陈海敏  陈集双  
This paper compared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Solidago canadensis and S.decurrens.The volatile oils were respectively obtained from fresh leaves of the two species with hydrodistillation.S.canadensis a newly extended invasive species in east China and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儒珠  檀东飞  张建清  黄丽峰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车运舒  吴东顺  辛成莲  李康雄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为樟科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1]。由于生态条件、资源(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植物,主要分保护以及对其经济价值了解程度的不同,许多地区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的香叶树零星分布和灌木化,资源数量不大,但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跃君  岳永德  汤锋  郭雪峰  王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彬  邓樱花  苏明伟  张洪权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开跃  李晓储  张双全  樊英鑫  邱金芬  毕慧敏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叶片中分离出挥发油,经GC/MS/计算机进行成分分析和定量测定,并且测定了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与清除活性。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酯类(33.396%),萜类(18.313%),醇类(12.065%)和芳香族化合物(9.484%)。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叶片挥发油有较强的抑制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挥发油在稀释100倍时,抑制超氧阴离子活性最大,超过了植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在稀释20倍时,总SOD(T-SOD)活性达495.10 U.mL-1,其中CuZn-SOD活性为338.50 U.mL-1,占T-SOD的68.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颖  杨丹  李元  马丹炜  
通过2倍稀释法和熏蒸法检测了入侵杂草土荆芥挥发油对常见3种皮肤真菌羊毛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对这3种皮肤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和4~8 mL.L-1,除了对这3种真菌有直接的抑菌外,土荆芥挥发油还表现出熏蒸的间接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土荆芥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喜梅  李海朝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为柏科(Cupressaceae)圆柏属(Sabina)高大常绿针叶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地带,在青海除玉树州外,各天然林区均有分布,是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祁连山针叶林带重要的建群种之一。该树种分布于海拔2 600~4 300 m的阳坡、半阳坡(Chen et a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瑞赟  杜怡丽  黄雨霞  李鹏飞  郑海涛  李平兰  
为改善鲟鱼骨胶原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提高骨胶原多肽得率,提升水产品的附加值,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技术,以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骨胶原多肽的酶解条件。采用CCK-8法测定鲟鱼骨胶原多肽对人源结直肠癌细胞Caco-2、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Gp2、肺癌细胞A549及宫颈癌细胞HeLa 5株癌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并选取抑制效果明显的肺癌细胞A549为模型,进一步检测鲟鱼骨胶原多肽作用后对其caspase-1、caspase-3以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鲟鱼软骨胶原肽的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5×10~5 IU/g,骨粉与水质量比1∶25,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0℃,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比1∶2。该条件下骨胶原蛋白肽得率为(72.36±2.33)%;2)抑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鲟鱼骨胶原多肽通过激活凋亡蛋白酶caspase-1,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膜电位降低,诱导caspase-3酶活力增加,酶活力可达149.9 IU/μg,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抑制细胞的增殖。鲟鱼骨胶原多肽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能力,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学利  吕健全  章一德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 MS联用技术,对苦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5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94 69%,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7 08%,其次为2 己烯醛10 02%。在42种成分中醇类有9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38 87%;酸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5 46%;醛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4 49%。首次从竹叶中鉴别出弥猴桃内酯,含量为0 38%。图1表1参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慧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少花龙葵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51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38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少花龙葵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包括醇、醛、烷、酯、烯、酮及醚类等成分。少花龙葵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0.5%)为(E)-2-己烯醇(45.25%),(Z)-3-己烯醇(41.0%),7-甲氧基-2,2-二甲基-二氢-1-苯并吡喃(1.49%),十四醛(0.97%),己醛(0.97%),壬醛(0.88%),环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荣  姜子涛  
分别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MHD,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10,蒸馏时间1 h)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山东披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M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35%,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7.85%)、麝香草酚(16.18%)和邻伞花烃(3.00%)。从HD法披萨草挥发油中鉴定出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10%,主要成分为香芹酚(69.78%)、麝香草酚(16.08%)和红没药烯(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