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9)
- 2023(6256)
- 2022(5518)
- 2021(5142)
- 2020(4726)
- 2019(11083)
- 2018(11117)
- 2017(21093)
- 2016(12174)
- 2015(14183)
- 2014(14599)
- 2013(14553)
- 2012(13968)
- 2011(12719)
- 2010(12820)
- 2009(11965)
- 2008(12049)
- 2007(11271)
- 2006(9566)
- 2005(8544)
- 学科
- 济(49916)
- 经济(49866)
- 管理(30188)
- 业(29764)
- 方法(24251)
- 企(21978)
- 企业(21978)
- 数学(21584)
- 数学方法(21398)
- 农(16037)
- 学(13060)
- 地方(12474)
- 中国(12428)
- 财(12051)
- 农业(10522)
- 贸(10158)
- 贸易(10155)
- 易(9796)
- 业经(9369)
- 制(9103)
- 和(8399)
- 银(7800)
- 银行(7756)
- 融(7494)
- 金融(7490)
- 环境(7473)
- 行(7365)
- 务(7273)
- 理论(7253)
- 财务(7249)
- 机构
- 学院(179036)
- 大学(178647)
- 济(69557)
- 经济(67861)
- 管理(64395)
- 研究(64322)
- 理学(54606)
- 理学院(53910)
- 管理学(52792)
- 管理学院(52464)
- 中国(48263)
- 科学(43278)
- 农(40105)
- 京(39315)
- 所(34927)
- 业大(32388)
- 研究所(32006)
- 农业(31695)
- 财(31286)
- 中心(30619)
- 江(28616)
- 北京(25170)
- 财经(24828)
- 范(23980)
- 师范(23726)
- 院(23033)
- 州(22751)
- 经(22260)
- 省(21499)
- 经济学(21046)
- 基金
- 项目(119430)
- 科学(90367)
- 研究(84119)
- 基金(82689)
- 家(74128)
- 国家(73484)
- 科学基金(59880)
- 社会(49521)
- 省(48152)
- 社会科(46647)
- 社会科学(46630)
- 基金项目(44226)
- 划(41145)
- 自然(39882)
- 教育(39024)
- 自然科(38783)
- 自然科学(38767)
- 自然科学基金(38022)
- 编号(35250)
- 资助(34674)
- 成果(29106)
- 重点(27843)
- 发(26368)
- 部(25854)
- 课题(25278)
- 计划(23987)
- 创(23972)
- 科研(23471)
- 创新(22532)
- 科技(22113)
共检索到264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兵 崔莉 宋丽娟 罗新 马丹炜
本文对成都园林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起源地、危害程度及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园林入侵植物总共有25科47属57种,其中园林植物16科30属37种,园林杂草9科17属20种,均以菊科种类最多,分别占该地区园林入侵种的45.95%和40%;从起源上统计入侵园林植物有51.35%、入侵园林杂草有55%皆起源于美洲。区系研究表明,成都市入侵的园林植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较少;但入侵的园林杂草世界分布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少数种类属温带分布,体现了该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分布过渡的性质。基于此,对该区园林入侵植物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关键词:
成都市 园林植物 入侵植物 区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扬 唐龙 张猛 梁宗锁 张跃进 李绍军
入侵植物控制行为可被视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因而以成熟的干扰理论指导入侵植物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为提高控制入侵植物的效率提供参考。文章对构成控制体系的6个技术因子(包括类型、频次、时令、强度、面积和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依据干扰理论构建入侵植物控制体系的步骤。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杂草 控制 干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瑞芬 杨东梅 刘东明 戴建阅 邢福武
2008年2月底有针对性地对广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展开冷害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广州市中心城区不少常见的园林植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隶属于60个科,154种,受害等级在I-V之间。其中,受害程度比较严重的植物主要集中在夹竹桃科、龙舌兰科、露蔸树科、蝎尾蕉科等几个典型热带分布的科,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容易受害。植物的受害程度还与生境、栽培历史、管理方法等因素有关。针对本次冷害园林植物受害的特点与原因,提出关于广州市园林植物引种栽培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冷害 常见园林植物 广州市 调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宿敏 周伟磊 王苏铭 李景文 王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
关键词:
北京 外来种 入侵种 分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之波 杨玲
当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交通的发达,外来植物种的入侵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外来种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农业遗传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农地景观多样性等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甚至整个农业环境的变化,以致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林业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外来种的入侵及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期对防治植物入侵提供依据,从而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植物入侵 农业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鑫怡 李永春 王秀玲 李永夫 陈志豪 徐秋芳
入侵植物通过影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菌群等造成环境威胁,危害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天然阔叶林影响土壤微生物特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会提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入侵创造有利土壤环境;入侵植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进而改变养分循环和其他环境条件,最终实现入侵。加强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其驱动的养分循环研究,阐明"植物—土壤"反馈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参77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瑞余 陈天生 王兵 林文雄
通过缩微实验,在网室中以pH值为3.5、5.0、7.0、9.0和11.0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水葫芦;通过测定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酸度下水葫芦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培养6周的时间内,水葫芦能够在pH值3.5-11.0的Hoagland营养液中生长,具有较宽的生存pH值范围.随营养液pH值升高,水葫芦的相对生长率从6.12倍降到3.08倍.pH值在3.5-9.0之间,水葫芦株高,叶柄长度,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根长、茎长和根系活力随pH升高明显下降.生理生化分析表明,随着营养液pH升高,水葫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下降,MDA含量也略有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陈心胜 李旭 李峰 潘瑛 邓正苗
2007-2011年间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实地踏察,对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有外来入侵植物19科34属43种,以菊科和苋科植物最常见,分别有7种和6种。危害较大的有美洲杨树(Populus deltoides)、意大利杨(Populus euramevican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慧 马瑞君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2种主要水生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的光合特性及差异性,探讨凤眼莲与大薸对环境光强、CO2浓度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09-08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凤眼莲与大薸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及光合-CO2浓度响应曲线,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自然光照条件下,凤眼莲与大薸在1 d中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现"双峰"型,但凤眼莲平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薸;凤眼莲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较大薸更为明显。(2)凤眼莲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杜丽 周兵 闫小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首次发现或引入时间及地点、地理来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共计84种,隶属30科,其中以菊科、柳叶菜科、豆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入侵植物繁殖方式多以种子进行繁殖,部分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首次发现或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时间较集中于1890-1969年,地点主要为中国一些沿海省份以及云南省,其地理上多来源于美洲;属于高、中、低入侵危害等级的外来观赏植物分别有8种、56种和20种,中等风险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樊翠芹 李秉华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
关键词:
黄顶菊 生长特性 光合作用 生物入侵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小玲 曹飞 何云核 强胜 秦卫华 蒋明康
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都有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实验区样方内共发现53种植物,其中外来入侵植物计有14种,占植物总数的26.42%,外来入侵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缓冲区样方内共调查到62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植物14种,占植物总数的22.58%,外来入侵植物小叶冷水花、胜红蓟和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优势度综合值最大。在核心区的样方内共调查到了24种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元德
对福建龙岩中心城市园林树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龙岩中心城市园林树木有265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分属于71科177属.其中,乡土树种46科76属93种,外来树种50科119属172种,外来树种数多于乡土树种数,呈现出高度城市化和人工化发展的特征.(2)园林树木在科、属的水平上均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质.(3)乡土树种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属数比较接近,温带成分略占优势.(4)外来树种属的热带成分十分显著,反映龙岩中心城市引进的园林树木种类以热带成分为主的倾向.
关键词:
龙岩 园林树木 分布区类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张玉钧
通过对北京小西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调查统计,从优势科、生活型谱及区系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小西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
关键词:
优势科 生活型谱 区系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