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7)
2023(8341)
2022(6980)
2021(6510)
2020(5494)
2019(11982)
2018(11999)
2017(22491)
2016(12110)
2015(13183)
2014(12340)
2013(12150)
2012(11454)
2011(10575)
2010(10739)
2009(10114)
2008(9746)
2007(9187)
2006(8276)
2005(7275)
作者
(35159)
(30214)
(29486)
(27661)
(18726)
(14509)
(12968)
(11666)
(11438)
(10547)
(10288)
(10003)
(9607)
(9425)
(9255)
(8998)
(8854)
(8654)
(8613)
(8500)
(7645)
(7325)
(7283)
(7200)
(6847)
(6748)
(6635)
(6547)
(6233)
(6118)
学科
(47752)
(46128)
经济(46076)
(45014)
管理(32131)
农业(29966)
(27449)
企业(27449)
技术(16717)
业经(16653)
方法(14039)
中国(13672)
数学(11648)
技术管理(11518)
数学方法(11515)
(11359)
地方(10326)
(10216)
农业经济(10078)
(9379)
(9336)
(9241)
(9064)
农村(9056)
土地(8974)
(8332)
(8045)
银行(8018)
(7746)
(7661)
机构
学院(167569)
大学(162402)
(70031)
经济(68682)
管理(65467)
研究(60725)
理学(56454)
理学院(55878)
管理学(55011)
管理学院(54710)
(54235)
中国(48419)
农业(41620)
科学(38474)
业大(34848)
(34507)
(31574)
中心(29416)
研究所(28610)
(28209)
(28045)
农业大学(25521)
(23120)
(21894)
财经(21667)
(21486)
北京(21174)
(21150)
(21146)
师范(20875)
基金
项目(115417)
科学(91452)
研究(85399)
基金(82539)
(73726)
国家(72927)
科学基金(61832)
社会(54531)
社会科(51146)
社会科学(51132)
(48552)
基金项目(44274)
自然(39645)
(39491)
自然科(38709)
自然科学(38697)
自然科学基金(38070)
教育(37074)
编号(34947)
资助(31389)
(30850)
(30494)
创新(27538)
成果(27347)
(26950)
(26423)
重点(26003)
(25184)
课题(24258)
(22441)
期刊
(85971)
经济(85971)
(59125)
研究(47962)
中国(43808)
农业(39945)
学报(29755)
科学(28765)
大学(23126)
管理(22604)
学学(22091)
业经(20983)
(20046)
金融(20046)
(19638)
(19357)
教育(18890)
技术(14620)
农村(13838)
(13838)
农业经济(13575)
问题(11837)
科技(11605)
(10675)
经济研究(10635)
世界(10498)
财经(10002)
业大(9922)
技术经济(9542)
农村经济(9133)
共检索到26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波  
自2007年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和抵押融资,为全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调查研究成都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担保创新实践,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西川  江如梦  
寻求抵押替代品是破解小农户贷款难题的主流做法,一些地区的反担保贷款创新实践案例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抵押担保融合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包含“抵押转化-风险控制”假说的小农户抵押担保融合贷款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3个反担保贷款案例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此揭示创新小农户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前提条件。研究发现:第一,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的结构嵌入与关系互嵌能形成小范围的抵押物流转市场,这不仅可以使小农户的资产成功转化为银行认可的、具有担保效力的、新担保关系中的抵押物,还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强有力的合约处置打破抵押物难以处置的局限。第二,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可以通过运用多重关系和复合治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甄别和贷款监督,并保证抵押物处置威胁的可置信性。同类研究多将抵押与担保单独考虑,而本文认为,在借贷双方之间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抵押担保融合贷款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复合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秋  王静静  牛海鹏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目前不允许抵押担保的原因,除了农地对农民具有特殊的保障功能外,还存在产权上的障碍。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相比,农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明晰性、排他性和安全性,处分权能受到严格限制,权利客体的分散零碎性,尚未建立完善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产权登记制度滞后等也是阻碍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宏东  
农村贷款难的原因是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土地是我国农民最大的财产,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建立我国农地抵押制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解决农村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坤  陈雨欣  
风险分担是制约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为合理进行分担风险,识别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成都温江的调查,在分析风险分担机制的基础上,从政府、银行、担保和环境四个维度探究农地抵押贷款风险分担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路径,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分析影响因素的依赖性和驱动力。结果发现,影响农地抵押贷款风险分担的因素间存在六级层级结构,政府因素位于深层,担保因素位于直接层,环境因素位于三至六层。其中,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财力是影响农地抵押贷款风险分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放应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政府应分阶段对风险分担给予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本文基于江苏599份地块调查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地流转的中介和担保使用做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村集体发挥中介和担保作用能促进地块合并、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拓宽农地交易范围,以行政村为中心建设农地流转市场,规范村集体行为,是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现中  
本文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抵押品决定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信贷行为优化模型,推导实现抵押替代机制的条件。分析得出,通过引进有效的监督和违约控制手段,可以实现抵押替代功能,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由抵押资产匮乏造成的融资困境。进一步,基于监督和违约控制这两种抵押替代机制,对山东省近年来主要的四类担保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和成效对比,探讨总结其创新中的核心和缺陷,验证与模型推导结论的一致性,据此提炼出有效担保模式的逻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课题组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农村土地等产权改革的力度,地方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各地金融机构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收益权、林权等领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和金融服务创新。但是,目前基于农村产权改革开展的金融创新还存在土地权属界定不清、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法律不支持等障碍,既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深入探索,也需要政府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相关配套,创造更为完善的外部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吉明  钱敏  吴登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农户因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合格抵押担保的非利息单位成本过高,导致其信贷需求转向非正规民间金融。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是抵押担保价值的递增函数,信贷资金供给只青睐抵押担保价值高的农户。在这种矛盾困境中,只有促使农村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建立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小型金融机构,并组建面向农户的信用担保机构,才能降低农户信贷供需的非均衡程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本文从研究我国土地流转法律和实践出发,以湖北为例,对农村金融市场基于土地的用益物权包括耕地、水面和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抵质押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制约抵质押创新的因素所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懋雄  杨雪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2007年以来,成都启动了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并围绕产权制度和金融"机构观"两个视角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农地金融实践探索。但农地金融并未随着产权制度框架和机构设置的逐渐完备而得到同步发展,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鉴于原有产权视角和金融"机构观"视角不能合理解释成都农地金融的实践,本文按金融"功能观"的分析框架,从"目标和外部环境-功能-结构"三个维度对成都案例进行了系统性审视,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政策和成都的创新型制度设计为农村土地发挥财产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但农地金融所面临的落后的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主体的缺失制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昌银  
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结合四川农业担保公司在运作模式上的做法和创新,分析了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农业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