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2)
2023(8621)
2022(7739)
2021(7435)
2020(6434)
2019(14973)
2018(14883)
2017(29238)
2016(16467)
2015(18877)
2014(19457)
2013(19180)
2012(18560)
2011(16741)
2010(17352)
2009(16643)
2008(17141)
2007(15894)
2006(14069)
2005(13004)
作者
(50030)
(41957)
(41770)
(40355)
(26787)
(20186)
(19269)
(16297)
(15756)
(15381)
(14185)
(14138)
(13439)
(13434)
(13384)
(13148)
(12997)
(12427)
(12213)
(12183)
(10609)
(10567)
(10333)
(9588)
(9529)
(9514)
(9483)
(9348)
(8608)
(8582)
学科
(67544)
经济(67462)
管理(47509)
(45907)
(36415)
企业(36415)
方法(30459)
数学(26696)
数学方法(26219)
(21647)
(19654)
中国(18531)
(15291)
(14874)
(14583)
贸易(14576)
(14152)
地方(13902)
农业(13708)
业经(13483)
(12022)
(12020)
银行(11989)
(11568)
财务(11529)
财务管理(11490)
(11385)
(10872)
金融(10870)
企业财务(10797)
机构
大学(244656)
学院(244302)
(99920)
经济(97519)
管理(90050)
研究(86151)
理学(75795)
理学院(74915)
管理学(73306)
管理学院(72843)
中国(67582)
科学(53363)
(52682)
(49433)
(46162)
(45456)
研究所(41225)
中心(40236)
(39886)
财经(37565)
业大(36711)
农业(35829)
北京(34018)
(33707)
(33116)
师范(32806)
(31466)
(30105)
经济学(29977)
(27751)
基金
项目(149083)
科学(115249)
研究(109225)
基金(105654)
(91850)
国家(91035)
科学基金(76187)
社会(66100)
社会科(62412)
社会科学(62391)
(58575)
基金项目(54753)
教育(51040)
(49844)
自然(49582)
自然科(48369)
自然科学(48353)
自然科学基金(47464)
编号(46149)
资助(45716)
成果(40062)
重点(33982)
(33359)
课题(32502)
(32303)
(29594)
科研(28697)
(28482)
教育部(28087)
大学(28009)
期刊
(117668)
经济(117668)
研究(75750)
中国(50340)
(42441)
学报(39542)
(39503)
科学(34951)
管理(32811)
大学(29369)
教育(28380)
农业(28020)
学学(27378)
(27118)
金融(27118)
技术(21403)
业经(19021)
财经(18864)
经济研究(18100)
(16220)
问题(15942)
(14618)
(14124)
图书(12708)
统计(12671)
技术经济(12651)
理论(12610)
(12424)
国际(12062)
实践(11277)
共检索到38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侯智龙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中水回用是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大力推进中水回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有利于极大地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国内外中水回用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成都由于自身优越的水资源条件,中水回用起步较晚,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都中水回用的大力发展,既需要有力的政策扶持,也需要严格的监督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文斌  蒋文闻  
我国推广中水回用多年,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对策,如宣传教育、政府补贴、改革水价等,但是这些对策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论证了只有利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加上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监管,中水回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捷  储媚  
北京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北京市已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为了缓解缺水现状,中水回用被提上日程。本文从北京市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三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并对中水回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北京市政府必须解决的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薇  
公立高校是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的接受主体。近年来,公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凸显。文章从预算管理入手,全面分析了公立高等学校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绩效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燕  
能否切实保障好广大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对成都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有益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宗平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集体建设用地大量进入市场,在集体内部、集体之间的流转日益活跃。为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成都市大力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市场主体缺失;入市程序复杂,农民内部决策机制不健全;地价体系不完善,定价机制不科学;使用年限、用途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本文旨在剖析成都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建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农民资产、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缓解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不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启宇  张文  
农地流转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和完善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产生了积极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农用地流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本文以成都平原为例,分析了当前农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珍  
太原市是严重缺水城市,如何开辟城市第二水源,走污水资源化道路,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污水回用率达到50%的挑战性指标,是摆在我们面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红伟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去年又实现了“软着陆”,经济总量大体平衡,通货膨胀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成效卓著。经济总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产业结构问题却日益突出。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主客观条件来看,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已正当其时,因此,必须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冰  韩冬  
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的抽样调查,农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以下几种意愿倾向:农民是否自愿参与取决于补偿预期的实现;部分农民不能适应集中居住带来的生产生活改变;希望通过产权改革真正获得土地的财产权利;希望建立起能够维护自身权益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希望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收入。为尊重农民的上述意愿和保障农民的权益,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本文在分析了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航  
现行盲文符号兼用存在有歧义和无歧义两种情况。无歧义的符号兼用有效节约了盲符资源。有歧义符号兼用主要表现为六种类型,大部分都需要阅读时根据语境消解歧义,给盲文使用者和盲文信息处理带来了明显的障碍。全面认识现行盲文符号兼用歧义问题,加强定量和定性研究,通过修订标准明确规则,可以减少盲文方案自身的歧义性,提升表义准确性,有助于盲人学习文化并促进盲文的信息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余义  张静超  
广东水资源总量充沛,相对于有限的用水总量存在较大盈余,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水安全正面临着空间分布和降水时间两大失衡和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洪涝灾害三大风险的双重挑战,应强化水资源调配,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雨洪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完善再生水利用体系,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余义  张静超  
广东水资源总量充沛,相对于有限的用水总量存在较大盈余,但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水安全正面临着空间分布和降水时间两大失衡和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洪涝灾害三大风险的双重挑战,应强化水资源调配,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雨洪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完善再生水利用体系,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世芹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入资金量大、周期长、公共性突出的特点。由于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县级财政收入因农业税取消而缩水,农民自身收入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等原因,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出现巨大缺口。本文以江西省吉水县为例,分析了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内外在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