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6)
- 2023(7738)
- 2022(6530)
- 2021(5886)
- 2020(4818)
- 2019(10489)
- 2018(10227)
- 2017(18668)
- 2016(9796)
- 2015(10670)
- 2014(10320)
- 2013(10021)
- 2012(9200)
- 2011(8592)
- 2010(8906)
- 2009(8573)
- 2008(7942)
- 2007(6663)
- 2006(6343)
- 2005(5681)
- 学科
- 济(62220)
- 经济(62183)
- 管理(26894)
- 业(21108)
- 地方(18823)
- 方法(16671)
- 企(16652)
- 企业(16652)
- 数学(14553)
- 数学方法(14386)
- 中国(13002)
- 地方经济(12994)
- 农(11661)
- 学(11380)
- 业经(11126)
- 环境(8450)
- 财(8346)
- 农业(8184)
- 贸(7748)
- 制(7741)
- 贸易(7738)
- 经济学(7374)
- 易(7345)
- 和(6897)
- 融(6895)
- 金融(6894)
- 发(6852)
- 体(6412)
- 理论(6248)
- 产业(6036)
- 机构
- 学院(140460)
- 大学(137118)
- 济(66618)
- 经济(65313)
- 研究(53192)
- 管理(49712)
- 理学(42246)
- 理学院(41703)
- 管理学(40866)
- 管理学院(40590)
- 中国(39328)
- 科学(30534)
- 京(28337)
- 财(27886)
- 所(26640)
- 研究所(23809)
- 中心(23062)
- 财经(21919)
- 经济学(21388)
- 江(20949)
- 农(19835)
- 经(19731)
- 院(19580)
- 范(18857)
- 经济学院(18836)
- 师范(18722)
- 北京(18193)
- 业大(17715)
- 州(16820)
- 科学院(16431)
- 基金
- 项目(89719)
- 科学(70640)
- 研究(66623)
- 基金(64465)
- 家(56128)
- 国家(55704)
- 科学基金(47469)
- 社会(44069)
- 社会科(41770)
- 社会科学(41763)
- 省(35085)
- 基金项目(33154)
- 教育(29591)
- 划(29381)
- 自然(29071)
- 自然科(28291)
- 自然科学(28283)
- 自然科学基金(27714)
- 编号(26664)
- 资助(26179)
- 发(21459)
- 成果(20887)
- 重点(20648)
- 课题(18980)
- 部(18835)
- 国家社会(18556)
- 创(18425)
- 发展(17635)
- 展(17395)
- 创新(17228)
共检索到22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张萍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发布实施及"十二五"时期的到来,四川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将是贯穿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本文对四川省"十一五"时期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成渝经济区规划下全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四川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突出三个目标,一是加快西部发展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推进向西开放;二是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三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三个目标,需要拓展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辟向西开放的经贸合作渠道;积极推进大交通网络建设;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时期,四川和重庆要紧密合作,把工作重点放在成渝经济区的建设上,使四川和重庆双双成为西部以至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奇
以成渝城镇密集区为基础构建四川核心经济区孟奇本文认为,以成渝城镇密集区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区,而是以四川盆地腹心地带的城镇密集区为依托,跨越一般的行政经济区划,大体限定在两市两线范围,运用一定的扶持手段和政策,使其在中西部和四川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苗苗
融合川渝经济,形成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西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探讨了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模式,并提出了几个突破点。
关键词:
川渝经济区 双核心沿江开发模式 产业整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川渝经济开发建设研究》课题组
川渝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国家重点建设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主体 ,是西部三大经济带 (区 )中西北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西南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衔接区和战略接替区 ,在中国西部地区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本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川渝经济开发建设的发展基础、障碍因素和战略思路 ,提出全面推进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川渝地区 经济开发 制度创新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世庆
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川渝合作的切入点。从具有可比性的四个层次对四川省和重庆市进行比较说明:川渝毗邻地区发展差距最为突出,川渝毗邻地区四川区县的许多数据仅相当于重庆区县的一半甚至1/3!其原因主要是:川渝毗邻地区实际上是"双核"为特点的成渝经济区中以"重庆核"为中心的经济区,重庆区县自然更具区位优势且分享了重庆大规模基础建设、产业扩散、直辖政策、县直管体制等优势,重庆事实上是省域经济。缩小川渝毗邻地区发展差距,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思路为:四川区县要借势重庆加快发展;重庆要积极拓展腹地;潼南、遂宁、南充合作打造成渝北线枢纽;四川泸州、宜宾等沿江城市与重庆共建组合港;四川要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琴
通过对GDP和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分析出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预测了2009~2020年成渝经济区的GDP、能耗、CO2排放、森林固碳量等,得出走低碳经济是成渝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未来,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屏障 碳源 碳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辉建
1936年冀朝鼎的英文博士论文《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出版,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逐渐受到学者关注,魏特夫、吴景超、杨联陞、张荫麟、费孝通、胡适皆给予不同层面的评论。在朱诗鳌翻译的中文译本出版后,该书影响力更广,国内如庄辉明等学者皆运用过"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尝试进行新的研究。而鲁西奇教授则对"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进行了最为系统的反思与修正,并在"基本经济区"基础上提出了"核心区"的分析概念,延续了"基本经济区"的学术生命力,其修正"基本经济区"分析理路的过程向我们展现了如何利用更为丰富的史实修正一个旧的分析范式,并如何提出新的分析范式。要构建本土史学的主...
关键词:
学术史 冀朝鼎 基本经济区 核心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新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农村改革走过了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本文全面系统回顾了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客观总结了农村改革的宝贵经验,展望了四川农村明天的启动蓝图,对于四川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农村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四川 农村经济 改革发展 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刘鹤 王岱 许旭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总体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全国战略视角,从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成渝经济区更好的贯彻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华 何维达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登科 杨林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 新格局 成渝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