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9)
2023(16413)
2022(14301)
2021(13291)
2020(11123)
2019(25605)
2018(25286)
2017(48956)
2016(26179)
2015(29598)
2014(29447)
2013(28770)
2012(26257)
2011(23645)
2010(23750)
2009(21598)
2008(20567)
2007(17738)
2006(15469)
2005(13217)
作者
(74817)
(62708)
(62100)
(59341)
(39821)
(30094)
(28254)
(24757)
(23874)
(22041)
(21228)
(21078)
(19928)
(19684)
(19546)
(18947)
(18586)
(18254)
(17863)
(17788)
(15492)
(15364)
(15035)
(14362)
(14079)
(13879)
(13663)
(13530)
(12648)
(12111)
学科
(122357)
经济(122242)
管理(74573)
(68394)
(57340)
企业(57340)
方法(53317)
数学(46922)
数学方法(46163)
(27449)
中国(27235)
地方(27001)
(26593)
业经(24634)
(24581)
理论(19256)
农业(18750)
(17934)
贸易(17921)
(17426)
环境(17386)
(17283)
(17188)
技术(16208)
地方经济(15768)
(15590)
财务(15506)
财务管理(15472)
(14907)
企业财务(14628)
机构
大学(373503)
学院(373192)
(152935)
经济(149768)
管理(149004)
理学(130108)
理学院(128649)
管理学(125986)
管理学院(125312)
研究(123584)
中国(88868)
(78215)
科学(77592)
(65771)
(60962)
(56880)
研究所(55979)
业大(55633)
中心(55549)
财经(53999)
(52699)
(49525)
(49109)
师范(49073)
北京(48871)
经济学(46601)
(45332)
农业(44403)
(42720)
经济学院(41745)
基金
项目(261626)
科学(206577)
基金(190489)
研究(189067)
(166267)
国家(164949)
科学基金(142730)
社会(119552)
社会科(113420)
社会科学(113388)
(102218)
基金项目(101160)
自然(94206)
自然科(92027)
自然科学(92005)
自然科学基金(90286)
教育(87825)
(85921)
资助(78929)
编号(76697)
成果(60524)
重点(58486)
(57080)
(55680)
(54117)
课题(52436)
创新(50474)
科研(49905)
教育部(49273)
国家社会(49227)
期刊
(165297)
经济(165297)
研究(107200)
中国(64261)
学报(58248)
管理(54697)
科学(54271)
(50500)
(49108)
大学(44285)
学学(41909)
教育(39818)
技术(35326)
农业(35266)
经济研究(27491)
(26444)
金融(26444)
财经(26224)
业经(25923)
(22461)
问题(21098)
技术经济(19590)
统计(18787)
图书(18707)
(18114)
科技(17515)
理论(16974)
资源(16962)
(16872)
(16632)
共检索到52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森  蒲勇健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惟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在中国各个区域发展版图中,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最重要的是在于能否合理地重组其现有的空间经济结构。从产业演替的历史进程看,空间经济结构重组的一大主要动力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近来,随着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的出台,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建立合理的模型,并结合川渝两地的实际情况,对川渝产业布局规划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芳芳  蒲勇健  
根据中心地理论及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建立了一个以重庆、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四个城市圈为支撑点的空间菱形经济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的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后将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圈的空间菱形模型相结合,阐释了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可降低各城市圈之间的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区内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可云  
一、引言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落实到一定的空间位置与范围。研究经济活动不仅涉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而且还应回答在哪生产。后一问题实质上是要求解决如何选择最佳的经济活动空间。人类自产生以来,随着生产与生活不断提出新要求,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知识产生到学科形成的较长发展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学科体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琦  黄卓  
本文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同时,我们介绍了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的概况以及入选的六篇论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维达  
卢嘉瑞所著《空间经济学》从事实存在的空间向度即三维空间和空间的全部含义出发,来构筑他的《空间经济学》经济体系和框架,加之充溢全书的新观点、新理论、新资料,读了使人耳目一新。具体说来,该书有以下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尽管都把空间或区位作为研究的基础变量 ,但空间经济学并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 ,空间经济学一直处于分异与整合的动态变化之中。本文归纳了这个发展进程的主要方面和理论脉络 ,并在评析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空间经济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玲  陶士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君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通现象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流通经济学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内外学者对流通经济学的立论依据和定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成果仍不多见。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流通经济学的立论依据和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空间经济学为立论依据,并将流通经济学定位于空间经济学范畴,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个重大创新和理论突破,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娴  
多年来,流通经济研究一直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作为立论依据,由此形成了固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即以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为研究范畴,将流通定位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区域间贸易往来的频繁进行,流通的范畴、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而在理论界,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强大地位,流通经济学是否值得研究、是否需要研究、如何深入研究也成为困扰学界的一道难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流通经济发展的简单历史进程中找寻其存在的依据,并借鉴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流通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以求进一步推进对流通经济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宣昌勇  晏维龙  
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时,大多数缔约方对本方竞争力弱的产业往往采取关税保护措施。在确定需要保护的本方产业时大多数缔约方往往采用贸易竞争度等方法而忽略考虑了缔约双方的市场规模和产品特性。这往往会造成保护失当或达不到预期的保护效果。本文采用空间经济学模型,对市场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与关税保护的效果之间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虽然关税能够防止本方产业的流出,但是对市场规模小的缔约方来说效果有限;市场规模小的缔约方无需对产品差异化程度小的产品采取高关税保护措施而只需对产品差异化程度大的产品采取高关税保护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斌  
由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patial Economy,简称ICSE)2011年大会,于2011年7月2~3日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召开。ICSE2011由中山大学、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经济学(季刊)》杂志社协办,梁琦教授担任了本次大会的主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骥赟  
近年来兴起的空间经济学中建立了自由企业家模型。该模型基于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框架,表明区际间交易成本和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内生性地决定企业家和企业的空间聚集。该模型的政策含义表明,我国西部开发除了应提高企业家等人力资本存量之外,更要着力降低区域内部交易成本、培育西部内部经济核心区、促进东部向西部的技术溢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涛  任昊翔  黄印  陶思佳  陈书晴  卢思涵  洪涛  
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强烈冲击下,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间经济联系正在发生转变。数字经济通过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协同效应等机制降低各类成本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生产与匹配的结构和效率,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不断提升。当前空间经济学相关研究尝试从通信成本、信息摩擦、技术扩散、数据流以及数据要素等途径改变传统空间成本,以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经济模型来研究其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在未来研究中,可以从优化空间成本框架、重构数字贸易理论、引入数字化中间投入品、空间成本及地区间技术关联内生化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空间经济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空间经济学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要素重新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探讨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以及决定经济活动空间模式的因素与机制,并通过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来解释经济增长。本文点评了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模型的分类与建模技巧、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