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1)
- 2023(16904)
- 2022(14151)
- 2021(12731)
- 2020(10871)
- 2019(24252)
- 2018(23715)
- 2017(45374)
- 2016(24658)
- 2015(27293)
- 2014(27144)
- 2013(27224)
- 2012(25313)
- 2011(23085)
- 2010(23464)
- 2009(22251)
- 2008(22308)
- 2007(20481)
- 2006(18410)
- 2005(16547)
- 学科
- 济(127174)
- 经济(127044)
- 业(95387)
- 管理(80092)
- 企(77241)
- 企业(77241)
- 农(48359)
- 方法(48093)
- 数学(39042)
- 数学方法(38779)
- 业经(34458)
- 农业(32087)
- 财(31233)
- 地方(28366)
- 中国(27687)
- 学(23891)
- 制(22063)
- 务(21371)
- 财务(21354)
- 财务管理(21320)
- 贸(20908)
- 贸易(20899)
- 易(20250)
- 企业财务(20182)
- 环境(19942)
- 和(19676)
- 技术(19341)
- 划(18391)
- 策(17836)
- 体(17024)
- 机构
- 学院(373994)
- 大学(366066)
- 济(165520)
- 经济(162472)
- 管理(143636)
- 研究(129015)
- 理学(123664)
- 理学院(122286)
- 管理学(120512)
- 管理学院(119832)
- 中国(99306)
- 农(81622)
- 科学(80679)
- 京(75903)
- 财(71377)
- 所(67447)
- 农业(63422)
- 业大(61910)
- 研究所(61326)
- 中心(59016)
- 江(58122)
- 财经(57173)
- 经(51692)
- 经济学(50729)
- 北京(47117)
- 经济学院(45744)
- 院(45285)
- 州(45182)
- 范(44772)
- 师范(44264)
- 基金
- 项目(246518)
- 科学(193933)
- 基金(179689)
- 研究(175012)
- 家(158602)
- 国家(157163)
- 科学基金(133859)
- 社会(114859)
- 社会科(108624)
- 社会科学(108589)
- 省(98696)
- 基金项目(96167)
- 自然(86575)
- 自然科(84441)
- 自然科学(84411)
- 自然科学基金(82936)
- 划(81608)
- 教育(76383)
- 资助(71298)
- 编号(68864)
- 发(56116)
- 重点(55873)
- 部(53518)
- 成果(53470)
- 创(53357)
- 业(50272)
- 创新(49396)
- 国家社会(47957)
- 科研(47284)
- 课题(46823)
- 期刊
- 济(196552)
- 经济(196552)
- 研究(104563)
- 农(79645)
- 中国(68522)
- 学报(62522)
- 科学(57872)
- 财(56923)
- 管理(53256)
- 农业(53233)
- 大学(46304)
- 学学(45020)
- 业经(35949)
- 融(35155)
- 金融(35155)
- 技术(30813)
- 经济研究(30020)
- 财经(29110)
- 业(28622)
- 问题(26302)
- 经(25211)
- 教育(23960)
- 技术经济(21897)
- 世界(19783)
- 版(19683)
- 贸(18540)
- 商业(18527)
- 资源(18507)
- 现代(17568)
- 科技(17435)
共检索到55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代芬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博宇 韩鹏 黄一鸣
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1978-2012年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5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分区的模型估计则发现,各变量对重庆和四川分区的影响不尽相同,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依旧不够,重庆和四川相关地区没有能够有效打破省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若愚 邹玲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剑
本文在回顾品牌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品牌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品牌的价值分布、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成渝经济区品牌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认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成渝经济区品牌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文章提出成渝经济区应以具有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不断寻求品牌创新,使区域品牌具有高额附加值,形成区别于其它区域品牌的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渝经济区产业品牌集群等建议。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品牌分布 区域经济实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斌飞
文章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内46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将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不发达区4个等级。从经济总量、人均实力及综合实力方面,揭示出4个等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特征。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经济发展水平 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子曦 万代君
"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经济网络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入手,对"成渝经济区"16座城市的空间分布、中心职能强度、经济联系度和外向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得出加强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登科 杨林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 新格局 成渝经济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昶 李嵩然
区域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汇聚优化金融资源、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梳理区域金融中心理论,总结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定位分析,提出在金融条件欠成熟的情况下,成渝金融中心建设应突出特色走专业化金融中心之路,模式宜选择"双核"推动下的区域金融协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庆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化方向),应是借鉴东部的重点推进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对“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区分功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划分“三大战略重点区域”(优势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沿边开放地区)重点推进。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经济区的繁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以成渝经济区8所高职院校为例,对人才培养质量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成渝经济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不均衡现象。对此,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实施区域倾斜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剑波 尹庆玲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高度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通过展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成果,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子天 李冀明
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渝经济区内的成都、绵阳、资阳等15个市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间辐射效力指数的指标体系,求得各城市的城市辐射力、城市辐射效率和城市距成都距离,并通过对比得出城市间辐射效应与城市辐射效率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与城市间辐射力差距相关性不明确的结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云 曹跃群 彭小兵
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方法,从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属性出发,通过构建区域外溢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城镇化区域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之间的动态机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和城镇化的区域外溢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即城镇化的不断扩大会带来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也会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以成渝经济区44个区县为例,检验了区域经济增长在该区域内确实存在趋同现象。在考虑区域外溢的情况下,成渝经济区发生经济增长趋同的速度为3.16%。同时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也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