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7)
- 2023(12212)
- 2022(10714)
- 2021(9851)
- 2020(8210)
- 2019(19002)
- 2018(18901)
- 2017(36764)
- 2016(19739)
- 2015(22341)
- 2014(22503)
- 2013(22419)
- 2012(20691)
- 2011(18877)
- 2010(19011)
- 2009(17442)
- 2008(16739)
- 2007(14523)
- 2006(13023)
- 2005(11444)
- 学科
- 济(101990)
- 经济(101897)
- 管理(56355)
- 业(50118)
- 企(41289)
- 企业(41289)
- 方法(39059)
- 数学(34000)
- 数学方法(33678)
- 地方(25890)
- 中国(24399)
- 农(20970)
- 学(20756)
- 业经(19334)
- 财(18062)
- 地方经济(15160)
- 环境(14744)
- 农业(14439)
- 和(14115)
- 制(14003)
- 贸(13813)
- 贸易(13804)
- 理论(13709)
- 易(13230)
- 融(12017)
- 金融(12015)
- 划(11723)
- 技术(11591)
- 银(11388)
- 银行(11355)
- 机构
- 大学(291364)
- 学院(288992)
- 济(123435)
- 经济(120743)
- 管理(115804)
- 研究(100913)
- 理学(100371)
- 理学院(99224)
- 管理学(97631)
- 管理学院(97111)
- 中国(72131)
- 京(62148)
- 科学(61976)
- 财(52380)
- 所(50221)
- 研究所(45863)
- 中心(44053)
- 财经(42744)
- 农(42230)
- 业大(41502)
- 江(40727)
- 北京(39516)
- 经(38754)
- 范(38483)
- 师范(38199)
- 经济学(37530)
- 院(36788)
- 州(33512)
- 经济学院(33452)
- 农业(32760)
- 基金
- 项目(198451)
- 科学(156003)
- 研究(144656)
- 基金(144269)
- 家(125160)
- 国家(124153)
- 科学基金(106905)
- 社会(92393)
- 社会科(87552)
- 社会科学(87525)
- 基金项目(77429)
- 省(76150)
- 自然(69229)
- 自然科(67520)
- 自然科学(67507)
- 自然科学基金(66247)
- 教育(64793)
- 划(64246)
- 资助(59256)
- 编号(58248)
- 成果(46914)
- 重点(43963)
- 部(43366)
- 发(43027)
- 创(40352)
- 课题(39958)
- 国家社会(37821)
- 创新(37686)
- 教育部(37344)
- 科研(37083)
- 期刊
- 济(140158)
- 经济(140158)
- 研究(89950)
- 中国(49271)
- 学报(43114)
- 管理(42569)
- 科学(41568)
- 农(37803)
- 财(37345)
- 大学(32440)
- 学学(30715)
- 教育(27345)
- 农业(26263)
- 技术(24950)
- 经济研究(22693)
- 融(22340)
- 金融(22340)
- 财经(21113)
- 业经(20509)
- 问题(19591)
- 经(18087)
- 技术经济(15551)
- 图书(14427)
- 理论(14401)
- 现代(14102)
- 科技(13431)
- 资源(13431)
- 实践(12966)
- 践(12966)
- 业(12791)
共检索到422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治伟 孟卫东
对于成渝经济区这种典型的增长极开发模式,选取合适的次级中心,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章章借助空间引力模型找出区域次级中心的候选城市,并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进而确定了遂宁、南充、自贡和宜宾为成渝经济区的次级中心城市,并据此对各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都、重庆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在没有次一级的中心城市支撑下,造成了对本区域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虹汲效应",内江、自贡等成渝经济区的中部地带发展陷入了"塌陷"的境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方向是推行"多极多点"发展战略。由于内江、自贡等城市之间独特的条件和基础,推动内自一体化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首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昶 李嵩然
区域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汇聚优化金融资源、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梳理区域金融中心理论,总结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定位分析,提出在金融条件欠成熟的情况下,成渝金融中心建设应突出特色走专业化金融中心之路,模式宜选择"双核"推动下的区域金融协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善信
城市化是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现小康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证了建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困难的经济学原因在于资本积累、分配和使用的属地化和城乡户籍行政隔离制度,提出了加速淮海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淮海经济区 中心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子曦 万代君
"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经济网络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入手,对"成渝经济区"16座城市的空间分布、中心职能强度、经济联系度和外向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得出加强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娟 王宪明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主要由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和沧州7个地级市组成。这些地区与北京、天津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本文根据环京津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环境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威尔逊模型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各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名,最终确定了唐山和保定为环京津地区的次级中心城市,从而形成了该地区"1+2"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晓鹰 王亚清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改革试验区的繁荣。应用"椭圆城市群"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新的诠释后发现,对国家"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在成渝地区的落实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和明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子天 李冀明
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渝经济区内的成都、绵阳、资阳等15个市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间辐射效力指数的指标体系,求得各城市的城市辐射力、城市辐射效率和城市距成都距离,并通过对比得出城市间辐射效应与城市辐射效率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与城市间辐射力差距相关性不明确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对外放射通道为第二等级,4条地市间互通通道为第三等级;3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囊括现有成渝经济区中的117个区、县级行政区,边缘地区的30个区、县未能纳入;4成渝经济区正经历从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成渝城市群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剑
本文在回顾品牌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品牌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品牌的价值分布、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成渝经济区品牌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认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成渝经济区品牌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文章提出成渝经济区应以具有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不断寻求品牌创新,使区域品牌具有高额附加值,形成区别于其它区域品牌的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渝经济区产业品牌集群等建议。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品牌分布 区域经济实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合作等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建设内容的统筹兼顾。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在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中,绿色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理念又是其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成渝经济区的贯彻与落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
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 战略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嘉宁
对成渝经济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绩效的测算及其收敛性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绩效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另外,新兴产业科技发展不平衡,而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在科学规划、资源共享与政策支持等方面,促进成渝经济区科技政策绩效的提升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