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2)
2023(9764)
2022(7588)
2021(6441)
2020(5162)
2019(11138)
2018(10999)
2017(20763)
2016(11149)
2015(12484)
2014(12491)
2013(12123)
2012(11297)
2011(10470)
2010(10716)
2009(9951)
2008(9467)
2007(8527)
2006(7985)
2005(7549)
作者
(33813)
(28587)
(28565)
(27384)
(18473)
(13590)
(12871)
(11074)
(11011)
(10021)
(10014)
(9470)
(9464)
(9157)
(8985)
(8864)
(8326)
(8265)
(8115)
(8044)
(7199)
(6904)
(6845)
(6612)
(6591)
(6419)
(6118)
(6102)
(5836)
(5611)
学科
(72174)
经济(72117)
管理(27161)
地方(22740)
(22231)
中国(19978)
方法(17272)
(15878)
数学(15013)
(15006)
企业(15006)
数学方法(14926)
业经(14278)
地方经济(13736)
(13561)
农业(11146)
(10485)
环境(10237)
(9340)
产业(8939)
(8316)
(8247)
贸易(8240)
(8203)
金融(8202)
(7816)
城市(7792)
(7759)
发展(7728)
(7715)
机构
学院(168580)
大学(166346)
(79169)
经济(77466)
研究(67767)
管理(57379)
中国(48816)
理学(48244)
理学院(47538)
管理学(46692)
管理学院(46365)
科学(40296)
(36271)
(34706)
(31932)
研究所(31522)
中心(29114)
(28473)
(26327)
经济学(25808)
财经(25385)
(24741)
(24182)
师范(23981)
业大(23535)
北京(23249)
(22911)
经济学院(22813)
农业(21906)
科学院(21314)
基金
项目(109746)
科学(86172)
研究(80370)
基金(78576)
(69384)
国家(68803)
科学基金(57973)
社会(53711)
社会科(50845)
社会科学(50832)
(42497)
基金项目(41241)
(35810)
自然(35047)
教育(34679)
自然科(34159)
自然科学(34150)
自然科学基金(33496)
编号(31480)
资助(30618)
(27020)
重点(25370)
成果(25066)
国家社会(23154)
课题(23136)
(22986)
发展(22280)
(22002)
(21562)
创新(20388)
期刊
(100445)
经济(100445)
研究(56898)
中国(33782)
(27184)
学报(25489)
科学(24971)
(22725)
管理(22063)
大学(19242)
农业(18379)
学学(18328)
经济研究(16979)
(15539)
金融(15539)
教育(15055)
业经(14784)
问题(14375)
技术(14093)
财经(13445)
(11904)
(9401)
(9317)
世界(9252)
现代(9109)
技术经济(9097)
资源(8899)
(8785)
国际(8554)
城市(8256)
共检索到266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庆  林睿  
基于经济地理变迁的视角,借鉴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析框架,得出成渝经济区城镇化进程的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合力推进的领先地区选择、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的演进框架和机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的演进特征、领先发展与共享发展"并行不悖"的规律特点。应针对城镇化不同阶段确定政策重点和政策组合,把握成渝城镇化发展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霞  王明杰  
本文选取成渝经济区为案例区,以新经济地理的理论视角,从密度、距离、分割三个空间维度,选取相应度量指标和模型,构建了区域空间组织结构特征评判体系,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成渝经济区进行实证研究,进而诠释案例区区域合作的空间发展机理,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成渝经济区的"4+4+4+4"区域合作层次:第一层次(成都、重庆、德阳、绵阳)、第二层次(资阳、眉山、内江、泸州)、第三层次(自贡、南充、遂宁、宜宾)、第四层次(乐山、雅安、广安、达州),最后,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成端  叶怀凡  程碧英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类主体,关于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中心,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等四种共建共享模式。但通过考察发现,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仍存在共建共享意识不足、共建共享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共建共享融合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突破思维定势,树立区域共建共享意识;消除体制壁垒,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划定权责边界,维护共建共享下的大学自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博宇  韩鹏  黄一鸣  
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1978-2012年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5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分区的模型估计则发现,各变量对重庆和四川分区的影响不尽相同,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依旧不够,重庆和四川相关地区没有能够有效打破省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治伟  孟卫东  
对于成渝经济区这种典型的增长极开发模式,选取合适的次级中心,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章章借助空间引力模型找出区域次级中心的候选城市,并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进而确定了遂宁、南充、自贡和宜宾为成渝经济区的次级中心城市,并据此对各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青海  张国钦  崔胜辉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入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合作等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建设内容的统筹兼顾。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在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中,绿色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理念又是其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成渝经济区的贯彻与落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琴  
通过对GDP和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分析出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预测了2009~2020年成渝经济区的GDP、能耗、CO2排放、森林固碳量等,得出走低碳经济是成渝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未来,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子天  李冀明  
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渝经济区内的成都、绵阳、资阳等15个市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间辐射效力指数的指标体系,求得各城市的城市辐射力、城市辐射效率和城市距成都距离,并通过对比得出城市间辐射效应与城市辐射效率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与城市间辐射力差距相关性不明确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对外放射通道为第二等级,4条地市间互通通道为第三等级;3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囊括现有成渝经济区中的117个区、县级行政区,边缘地区的30个区、县未能纳入;4成渝经济区正经历从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成渝城市群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都、重庆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在没有次一级的中心城市支撑下,造成了对本区域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虹汲效应",内江、自贡等成渝经济区的中部地带发展陷入了"塌陷"的境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方向是推行"多极多点"发展战略。由于内江、自贡等城市之间独特的条件和基础,推动内自一体化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首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