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7)
- 2023(10827)
- 2022(9236)
- 2021(8351)
- 2020(7145)
- 2019(16283)
- 2018(16187)
- 2017(31986)
- 2016(17105)
- 2015(19546)
- 2014(19750)
- 2013(19330)
- 2012(18034)
- 2011(16706)
- 2010(17197)
- 2009(15992)
- 2008(15295)
- 2007(13641)
- 2006(12199)
- 2005(10911)
- 学科
- 济(101179)
- 经济(101088)
- 管理(48393)
- 业(41932)
- 方法(41859)
- 数学(38507)
- 数学方法(37959)
- 企(33908)
- 企业(33908)
- 地方(24365)
- 中国(23384)
- 农(18722)
- 学(18310)
- 财(17948)
- 业经(16381)
- 制(15076)
- 地方经济(14918)
- 贸(12788)
- 贸易(12781)
- 理论(12706)
- 体(12650)
- 融(12533)
- 金融(12525)
- 农业(12446)
- 环境(12312)
- 易(12222)
- 银(11510)
- 银行(11483)
- 行(11016)
- 和(10585)
- 机构
- 学院(256372)
- 大学(255385)
- 济(116527)
- 经济(114196)
- 管理(96932)
- 研究(89716)
- 理学(83571)
- 理学院(82615)
- 管理学(80963)
- 管理学院(80493)
- 中国(66534)
- 京(53903)
- 科学(53224)
- 财(50743)
- 所(44880)
- 财经(40839)
- 研究所(40659)
- 中心(39604)
- 农(39047)
- 江(38250)
- 经济学(37812)
- 经(37041)
- 业大(35806)
- 北京(34013)
- 经济学院(33824)
- 院(32982)
- 范(32323)
- 师范(31968)
- 农业(30299)
- 州(30218)
- 基金
- 项目(170001)
- 科学(134686)
- 基金(124727)
- 研究(121363)
- 家(108875)
- 国家(108092)
- 科学基金(93327)
- 社会(79622)
- 社会科(75712)
- 社会科学(75694)
- 省(65914)
- 基金项目(64992)
- 自然(60210)
- 自然科(58854)
- 自然科学(58839)
- 自然科学基金(57740)
- 教育(56521)
- 划(55352)
- 资助(53361)
- 编号(47038)
- 重点(38533)
- 部(37670)
- 成果(37661)
- 发(37098)
- 创(34269)
- 课题(34061)
- 国家社会(33509)
- 教育部(32726)
- 创新(32255)
- 科研(31921)
- 期刊
- 济(131316)
- 经济(131316)
- 研究(79218)
- 中国(47471)
- 财(38268)
- 学报(38146)
- 管理(36772)
- 科学(36020)
- 农(33956)
- 大学(29304)
- 学学(28168)
- 技术(24044)
- 融(23191)
- 金融(23191)
- 教育(23146)
- 经济研究(23122)
- 农业(22220)
- 财经(21853)
- 业经(18913)
- 经(18885)
- 问题(18358)
- 统计(16650)
- 策(14669)
- 技术经济(14577)
- 决策(13512)
- 贸(12448)
- 商业(12435)
- 业(11722)
- 现代(11535)
- 世界(11397)
共检索到38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海燕
应用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模型,采集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属于双核首位分布型,成都和重庆双核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体系出现断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实力偏弱,属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集聚发展时期,扩散效应不明显。提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要以高位序城市为核心发展各种形态的城市群体,引导成渝整合构建成渝城市群;促进城市规模晋级,弥补特大城市缺口和大城市的薄弱环节;积极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建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完整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市体系,并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成渝城市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发曾 张改素 丁志伟 刘静玉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市体系空间组织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依据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采用多种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路径,结论如下:①通过规模实力、综合实力评价模型计算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空间组织等级,结合空间组织的均衡原则,确定以郑州为核心城市,洛阳、邯郸、信阳和商丘为区域中心城市,晋城、安阳、南阳、淮北为区域性次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②应用分形理论、圈层分析、缓冲区分析、城市相互作用模型等方法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具备以郑州为核心的圈层式、轴带状、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区的组织基础;③结合空间组织的等级层次和现实基础,提出中原经济区空间组织的"中心带动、圈层推动、轴带组织、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片"的模式选择与路径取向。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组织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裕凤 孙宇雯 阿娜力斯
研究目的: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基于廊道设计方法,开展中国西部能源经济区城市体系评价,研究中国西部能源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方法 :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部能源经济区鄂尔多斯市、银川市、庆阳市等跨越3个省、自治区的10个城市。通过对西部能源经济区各城市的人口、产业统计数据的研究,分别运用归纳演绎、图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西部能源经济区发展较为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平衡,处于功能转型和产业转型初期,城市间竞争多于合作。具有相似区位条件但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的地区在同类产业领域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2)西部能源经济区城市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东
绿色化、生态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实现成渝经济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生态产业 循环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平卫英 曾芳伊雯
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空间模式及变动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空间结构 探索性空间分析 成渝经济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丽 赵达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等31个区县,以及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后,成都成为西南"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结构 规模 等级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曾鹏 张显春 阙菲菲
本文从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确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结构特征,从而发现当前限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体系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肖利 张智 贾玉连 齐述华
为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模型,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的集聚维、网格维和关联维。研究表明:(1)南昌市和九江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作用明显(集聚维数分别为1.042 5和1.151 6),前人认为该区域城市体系具有双核结构特征,集聚维数的测算从城市自组织演化角度印证了该论点;(2)研究区城市体系在空间上以线(如公路、铁路)为轴线展布(容量维(1.035 6)、信息维(1.07)、关联维D→1),区域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达性良好(牛鸦维数比Q=0.941 6);(3)区域内城市体系系统演化动力比较单一(D1≈D0),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学 张伟 马继刚
利用分形理论进行城市体系的经济规模等级特征分析,推广了规模等级分形理论的应用领域。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县级以上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经济数据为载体,分别从分部门的经济总量、经济密度和第一无标度区3个角度计算了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的分维,验证了分形理论在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城市体系中的经济规模等级呈现较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研究的有力工具;(2)长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各经济社会部门的规模等级特征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垄断性较强;(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规模等级层次明显;(4)以无标度区为基础可以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划分为核心经济区和经济发展边缘区...
关键词:
分形 城市体系 经济规模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子曦 万代君
"成渝经济区"规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经济网络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入手,对"成渝经济区"16座城市的空间分布、中心职能强度、经济联系度和外向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得出加强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在分析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地区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过度扩张而中、小城市发育不足的失衡结构,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体系协调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充分发育,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被强化,结构失衡的城市化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注重中、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化路径,则能够更为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城市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顺毅
运用2006-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即结构相对协调的城市体系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更高;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会被进一步强化。认为在结构上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化战略都不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一个地区总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大军 朱相宇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 都市圈 等级规模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