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9)
- 2023(8664)
- 2022(7281)
- 2021(6428)
- 2020(5103)
- 2019(11638)
- 2018(11414)
- 2017(21484)
- 2016(11533)
- 2015(12882)
- 2014(13101)
- 2013(13212)
- 2012(12797)
- 2011(12032)
- 2010(12378)
- 2009(11561)
- 2008(11141)
- 2007(10064)
- 2006(9425)
- 2005(8878)
- 学科
- 济(77265)
- 经济(77206)
- 管理(29170)
- 业(27311)
- 地方(24724)
- 方法(21415)
- 中国(21090)
- 企(19906)
- 企业(19906)
- 数学(18765)
- 数学方法(18613)
- 农(16145)
- 地方经济(15625)
- 业经(15257)
- 学(12923)
- 发(11677)
- 农业(11660)
- 融(10806)
- 金融(10806)
- 环境(10648)
- 银(10132)
- 银行(10122)
- 制(10104)
- 财(10096)
- 行(9944)
- 贸(9202)
- 贸易(9190)
- 和(8839)
- 易(8705)
- 产业(8427)
- 机构
- 学院(176082)
- 大学(174039)
- 济(84701)
- 经济(83069)
- 研究(70569)
- 管理(62560)
- 中国(53200)
- 理学(51923)
- 理学院(51246)
- 管理学(50521)
- 管理学院(50192)
- 科学(41096)
- 京(38420)
- 所(36693)
- 财(35852)
- 研究所(32883)
- 中心(30617)
- 农(29054)
- 江(28331)
- 财经(27475)
- 经济学(26841)
- 北京(25310)
- 院(25197)
- 范(24984)
- 师范(24774)
- 经(24675)
- 经济学院(23676)
- 业大(23293)
- 州(22536)
- 农业(22222)
- 基金
- 项目(108167)
- 科学(84840)
- 研究(80857)
- 基金(75860)
- 家(65508)
- 国家(64939)
- 科学基金(54809)
- 社会(53144)
- 社会科(50471)
- 社会科学(50457)
- 省(44089)
- 基金项目(39339)
- 划(36012)
- 教育(35715)
- 自然(32095)
- 编号(31842)
- 资助(31345)
- 自然科(31279)
- 自然科学(31272)
- 发(30767)
- 自然科学基金(30660)
- 成果(26129)
- 发展(25360)
- 重点(24962)
- 展(24928)
- 课题(24038)
- 部(23372)
- 国家社会(22140)
- 创(21833)
- 创新(20593)
共检索到293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霞
文章设计了成渝经济区区内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成渝经济区各区(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分析。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区内发展水平 差异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斌飞
文章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内46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将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不发达区4个等级。从经济总量、人均实力及综合实力方面,揭示出4个等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特征。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经济发展水平 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颖 陆玉麒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琴 黄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战略地位,经济圈内各县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研究是协调稳定发展、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基于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147个县域的28个指标,综合运用熵值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因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整体不高,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社会发展水平且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双核心"的分布特征。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度上,耦合度整体较高;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中度失调-基本协调的过渡时期,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并呈现出"双核心"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高-高集聚显著区分布于成渝"双核心"处。在影响因素上,社会因素主要为城镇化率和基础教育。提出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同方向地协调发展,缩小各区县与"双核心"的发展差距,充分发挥"双核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双核心"相向发展;同时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就业环境与减少市民化制约障碍,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刘鹤 王岱 许旭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总体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全国战略视角,从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成渝经济区更好的贯彻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华 何维达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登科 杨林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 新格局 成渝经济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庆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化方向),应是借鉴东部的重点推进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对“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区分功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划分“三大战略重点区域”(优势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沿边开放地区)重点推进。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经济区的繁荣...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本文是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最终成果。《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包括一个主题报告:《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与行动计划》和十一个分报告。十一个分报告分别对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区域特征、区域定位、国土开发与综合整治、空间聚集特征与城市布局、交通网络与快速通道建设、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产业布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建设、社会进步与发展、体制和政策保障、未来发展展望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背景 定位 五个基地一个屏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子曦 青梅 杨玉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19年33个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寻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成渝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及动态演进趋势;选择SDM双固定空间效用模型检验了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呈空间“U”型且“双核独大”结构。(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存在极化现象。(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空间相关性为负,表明经济圈内部呈现竞争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业型经济转型。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大发展,大赶超。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合作等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建设内容的统筹兼顾。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在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中,绿色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理念又是其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成渝经济区的贯彻与落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新华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重要经济中心,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本文在分析交通银行在成渝地区面临的新机遇和存在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制定了交行在该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交通银行 发展机遇 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斌
在我国区域发展中,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处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长江开发战略的交叉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发展潜力与障碍因素分析(一)成渝经济区发展潜力分析成渝经济区具有优越的土地资源条件。其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重庆市总面积的52.75%,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