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2)
- 2023(12587)
- 2022(10258)
- 2021(9154)
- 2020(7726)
- 2019(16921)
- 2018(16689)
- 2017(31651)
- 2016(16833)
- 2015(18922)
- 2014(18904)
- 2013(18976)
- 2012(17724)
- 2011(16044)
- 2010(16868)
- 2009(16189)
- 2008(16108)
- 2007(15019)
- 2006(13979)
- 2005(12974)
- 学科
- 济(99257)
- 经济(99149)
- 业(82235)
- 企(65248)
- 企业(65248)
- 管理(62350)
- 农(46040)
- 业经(31301)
- 农业(30850)
- 方法(30477)
- 地方(24521)
- 财(23795)
- 数学(22523)
- 数学方法(22397)
- 中国(22332)
- 制(18204)
- 务(16615)
- 财务(16594)
- 财务管理(16579)
- 技术(16339)
- 策(16027)
- 环境(15647)
- 企业财务(15629)
- 和(15622)
- 划(15461)
- 体(14931)
- 学(14911)
- 地方经济(13480)
- 理论(13456)
- 发(13413)
- 机构
- 学院(257826)
- 大学(247559)
- 济(122106)
- 经济(119933)
- 管理(102380)
- 研究(86667)
- 理学(86306)
- 理学院(85522)
- 管理学(84574)
- 管理学院(84109)
- 中国(70731)
- 财(53755)
- 农(52682)
- 京(51364)
- 科学(48102)
- 江(43477)
- 所(42833)
- 财经(41492)
- 中心(40821)
- 农业(39426)
- 业大(38348)
- 研究所(37922)
- 经(37263)
- 经济学(36727)
- 州(33587)
- 经济学院(32787)
- 北京(32295)
- 经济管理(30951)
- 范(30444)
- 院(30309)
- 基金
- 项目(158735)
- 科学(126760)
- 研究(122237)
- 基金(114860)
- 家(97540)
- 国家(96478)
- 科学基金(84599)
- 社会(82291)
- 社会科(77642)
- 社会科学(77621)
- 省(64711)
- 基金项目(60911)
- 教育(52660)
- 划(50718)
- 自然(50491)
- 编号(50012)
- 自然科(49160)
- 自然科学(49148)
- 自然科学基金(48284)
- 资助(45022)
- 成果(38951)
- 发(37557)
- 业(35537)
- 创(35429)
- 重点(35121)
- 部(34923)
- 国家社会(34152)
- 课题(34022)
- 制(32501)
- 创新(32342)
- 期刊
- 济(159629)
- 经济(159629)
- 研究(80252)
- 中国(55596)
- 农(55458)
- 财(43543)
- 管理(41558)
- 农业(36972)
- 科学(33735)
- 学报(32017)
- 业经(30500)
- 融(28062)
- 金融(28062)
- 大学(26178)
- 技术(24978)
- 学学(24971)
- 经济研究(23168)
- 财经(21570)
- 教育(20934)
- 问题(20871)
- 业(19417)
- 经(18892)
- 技术经济(16991)
- 世界(15966)
- 农村(14957)
- 村(14957)
- 农业经济(14357)
- 经济问题(14333)
- 现代(13552)
- 贸(13207)
共检索到41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代芬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保伟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本文是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最终成果。《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包括一个主题报告:《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与行动计划》和十一个分报告。十一个分报告分别对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区域特征、区域定位、国土开发与综合整治、空间聚集特征与城市布局、交通网络与快速通道建设、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产业布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建设、社会进步与发展、体制和政策保障、未来发展展望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背景 定位 五个基地一个屏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丽
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目标有机结合,实践证明,金融、尤其是区域金融合作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能有效提升其后发优势。本文立足于成渝经济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现实,分析成渝经济区金融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推动成渝经济区金融合作的战略建议。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金融合作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斌
在我国区域发展中,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处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长江开发战略的交叉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发展潜力与障碍因素分析(一)成渝经济区发展潜力分析成渝经济区具有优越的土地资源条件。其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重庆市总面积的52.75%,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华 何维达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登科 杨林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 新格局 成渝经济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全域全面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要在国务院划定的20.6万平方公里、46个市区县、约9000万人口的成渝经济区范围内,全面推进国家规划的实施;要在成渝经济区范围内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联动、三化统筹;要加快经济区的建设,培育次区域经济增长极,重塑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地理;要把成渝经济区建成现代产业基地;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要在成渝经济区这个内陆地区,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基地,重振现代南北丝绸之路。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区域规划 全域 增长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庆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同时,未来五年,西部总体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在上述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深化方向之一(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政策的深化方向),应是借鉴东部的重点推进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对“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区分功能,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划分“三大战略重点区域”(优势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沿边开放地区)重点推进。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经济区的繁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成端 叶怀凡 程碧英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类主体,关于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中心,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等四种共建共享模式。但通过考察发现,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仍存在共建共享意识不足、共建共享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共建共享融合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突破思维定势,树立区域共建共享意识;消除体制壁垒,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划定权责边界,维护共建共享下的大学自治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高等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东
绿色化、生态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实现成渝经济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生态产业 循环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合作等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建设内容的统筹兼顾。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在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中,绿色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理念又是其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成渝经济区的贯彻与落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新华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重要经济中心,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本文在分析交通银行在成渝地区面临的新机遇和存在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制定了交行在该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交通银行 发展机遇 政策措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凡斌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确立"美丽中国"奋斗目标,昭示着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国的坚定决心。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