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4)
2023(16259)
2022(14354)
2021(13668)
2020(11427)
2019(27106)
2018(26634)
2017(50659)
2016(27771)
2015(31665)
2014(31888)
2013(31450)
2012(28996)
2011(26116)
2010(25916)
2009(23926)
2008(23612)
2007(20395)
2006(17397)
2005(15104)
作者
(80606)
(67278)
(66657)
(63943)
(42654)
(32419)
(30590)
(26664)
(25425)
(23754)
(22980)
(22462)
(21178)
(21053)
(21043)
(20711)
(20534)
(19973)
(19205)
(19183)
(16693)
(16334)
(16219)
(15342)
(15071)
(14970)
(14901)
(14812)
(13591)
(13334)
学科
(113469)
经济(113351)
管理(78050)
(73792)
(60745)
企业(60745)
方法(55648)
数学(49094)
数学方法(48459)
中国(30365)
(29752)
(28211)
(25028)
地方(23815)
业经(23509)
(20778)
贸易(20770)
(20117)
农业(19804)
(18355)
理论(18290)
(18100)
财务(18021)
财务管理(17976)
(17582)
环境(17440)
企业财务(16981)
技术(16428)
(15311)
银行(15254)
机构
大学(395109)
学院(393341)
管理(157014)
(154925)
经济(151396)
理学(136960)
理学院(135379)
管理学(132755)
管理学院(132054)
研究(130437)
中国(95550)
(84037)
科学(83848)
(68718)
(65436)
(65342)
业大(61512)
中心(60070)
研究所(60053)
(56217)
财经(55780)
北京(52657)
(52643)
师范(52128)
农业(51570)
(50699)
(47763)
经济学(46069)
(45850)
师范大学(42323)
基金
项目(275090)
科学(215488)
基金(199267)
研究(196754)
(174236)
国家(172854)
科学基金(148536)
社会(122440)
社会科(115985)
社会科学(115952)
(107843)
基金项目(106888)
自然(99213)
自然科(96900)
自然科学(96872)
自然科学基金(95096)
(91126)
教育(90914)
资助(82321)
编号(80555)
成果(64120)
重点(61460)
(59996)
(57914)
(56388)
课题(55002)
科研(53209)
创新(52692)
教育部(51072)
大学(51032)
期刊
(162452)
经济(162452)
研究(110816)
中国(69578)
学报(64685)
科学(58808)
(58040)
管理(54087)
(52742)
大学(48415)
学学(45495)
教育(41098)
农业(40251)
技术(35244)
(28890)
金融(28890)
业经(26953)
财经(26095)
经济研究(26002)
问题(22869)
(22202)
图书(21284)
(20952)
技术经济(19406)
理论(19081)
(18911)
科技(18693)
资源(18692)
统计(18319)
商业(17658)
共检索到560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磊  潘永刚  
基于2000、2015年截面数据,对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人口、GDP、工业总产值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此阶段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城市群常住人口、GDP均保持向高等级城市集中的趋势,成都、重庆中心城市极化地位明显。重庆主城相对依赖工业,成都主城则以服务驱动、城镇人口集聚能力更强。不同于传统认知,重庆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了工业驱动的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快速于四川地市。县级单元人口流出多,但城镇人口增长快,就近就地城镇化明显。空间格局存在"东倾"现象,其中重庆渝西地区发展最明显,基础较好的成都平原与川南地区发展有所放缓,原本落后的渝东北、川东渝东南等板块均得到明显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斌  万栗江  罗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网络已然成为区域创新研究的重要视角。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分析对象,以该区域内16个地级市间联合专利为分析变量,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该地区近10年来的创新网络,并借助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凝聚子群分析、网络密度等指标方法对该网络组织框架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1)网络密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以成都为绝对核心,重庆、宜宾、绵阳等多次中心的网络结构;(2)节点城市间网络地位相差较为悬殊,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相差较大;(3)内部子群数量逐渐减少,成员间合作模式日益成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艳  俞树煜  黄慧芳  王国华  
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殊教育信息化也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数量和作者等维度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从发展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特殊教育教师及特教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均衡发展、国内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及管理平台几个方面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研究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对外放射通道为第二等级,4条地市间互通通道为第三等级;3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囊括现有成渝经济区中的117个区、县级行政区,边缘地区的30个区、县未能纳入;4成渝经济区正经历从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成渝城市群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张超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炼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本文在界定成渝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成渝地区16个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重庆、成都;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德阳、内江;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绵阳、南充、自贡、资阳、眉山、雅安、泸州,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成渝城市群城市流优化的对策建议:培育城市群内次一级增长极;构建两圈两群四带,分梯度抓重点发展;跨越行政干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胡佯佯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双核、一轴、两带"布局,成渝、成绵乐、渝万客运专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沿线成为高层级网络集中分布地带。(2)城市网络极化现象显著,成都市市区与重庆主城区辐射能力过强,高等级网络过于集中,次级城市网络发育不足。(3)公路运输仍是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的基础运输方式,覆盖率高,而高铁动车对城市网络等级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公路交通与普通列车。此外,行政要素依旧会对城市网络产生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景睿  赵婉婉  
基于金砖五国2000-2015年面板数据,探讨本土市场需求水平、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金砖国家出口产品技术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测度其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金砖五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内需求结构升级;庞大的人口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了创新的成功概率,为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障;过分依赖外部市场会让金砖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强度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因此,充分发挥本土市场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培育与提升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是金砖国家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景睿  赵婉婉  
基于金砖五国2000-2015年面板数据,探讨本土市场需求水平、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金砖国家出口产品技术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测度其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金砖五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内需求结构升级;庞大的人口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了创新的成功概率,为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需求保障;过分依赖外部市场会让金砖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强度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因此,充分发挥本土市场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培育与提升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是金砖国家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奕廷  蒲波  
基于空间经济学"城市引力"模型,构建了经济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测算了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质量,利用时间和货币距离计算了各城市间的经济距离,并综合计算了城市间的经济引力。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重庆两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成渝城市群内部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建设,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路网结构,形成成渝城市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奕廷  蒲波  
基于空间经济学"城市引力"模型,构建了经济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测算了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质量,利用时间和货币距离计算了各城市间的经济距离,并综合计算了城市间的经济引力。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重庆两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成渝城市群内部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建设,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路网结构,形成成渝城市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了"一主一次多从"的网络联系基本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娟  孟凤娇  封洁洁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动态刻画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演变轨迹,识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旅游客流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旅游客流的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且呈现长半轴缩短、短半轴增长的趋势。在旅游客流节点-轴线特征方面,点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整体网络结构洞水平较低,效能值上升,约束值缩小;客流轴线指向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指向空间邻近城市的城市数量减少,指向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数量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信息化水平两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的塑造和演化影响力值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