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7)
- 2023(3483)
- 2022(2567)
- 2021(2327)
- 2020(1775)
- 2019(4137)
- 2018(3947)
- 2017(7662)
- 2016(4321)
- 2015(4653)
- 2014(4595)
- 2013(4436)
- 2012(4042)
- 2011(3672)
- 2010(3723)
- 2009(3386)
- 2008(3165)
- 2007(2818)
- 2006(2531)
- 2005(2175)
- 学科
- 济(19876)
- 经济(19854)
- 管理(13444)
- 中国(8753)
- 业(7326)
- 地方(6631)
- 方法(6217)
- 家(6031)
- 城市(5922)
- 国家(5898)
- 数学(5718)
- 企(5701)
- 企业(5701)
- 财(5690)
- 数学方法(5647)
- 城市经济(4251)
- 环境(3900)
- 财政(3826)
- 业经(3701)
- 国家机关(3495)
- 机关(3495)
- 政(3312)
- 学(3243)
- 工作(3211)
- 产业(3033)
- 人事(2972)
- 人事管理(2972)
- 发(2957)
- 农(2905)
- 制(2845)
- 机构
- 大学(58690)
- 学院(57812)
- 济(24660)
- 经济(23943)
- 管理(22509)
- 研究(21950)
- 理学(19465)
- 理学院(19173)
- 管理学(18804)
- 管理学院(18667)
- 中国(15320)
- 京(13099)
- 科学(13079)
- 财(12618)
- 所(10284)
- 中心(9739)
- 财经(9678)
- 研究所(9219)
- 经(8867)
- 院(8808)
- 范(8500)
- 师范(8444)
- 经济学(8381)
- 江(8281)
- 北京(8139)
- 经济学院(7588)
- 财经大学(7218)
- 师范大学(7101)
- 研究院(6845)
- 州(6746)
- 基金
- 项目(41817)
- 科学(34161)
- 基金(31702)
- 研究(30063)
- 家(27626)
- 国家(27453)
- 科学基金(24186)
- 社会(21018)
- 社会科(20034)
- 社会科学(20026)
- 基金项目(16764)
- 自然(15179)
- 省(14977)
- 自然科(14865)
- 自然科学(14864)
- 自然科学基金(14548)
- 划(13553)
- 教育(12901)
- 资助(12277)
- 编号(10731)
- 重点(9443)
- 国家社会(9431)
- 发(9400)
- 部(9221)
- 成果(8655)
- 创(8247)
- 课题(8098)
- 教育部(8009)
- 创新(7829)
- 制(7782)
共检索到84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何培育
政府转型是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途径,其目标在于合理配置政府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行政审批改革是推动政府转型的重要抓手。成渝城市群政府转型及其效能提升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强化协同发展、加强政府间协作,充分发挥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效应,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在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提升成渝城市群在"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政府转型 政府效能评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炼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本文在界定成渝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成渝地区16个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重庆、成都;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德阳、内江;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为绵阳、南充、自贡、资阳、眉山、雅安、泸州,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成渝城市群城市流优化的对策建议:培育城市群内次一级增长极;构建两圈两群四带,分梯度抓重点发展;跨越行政干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胡佯佯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双核、一轴、两带"布局,成渝、成绵乐、渝万客运专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沿线成为高层级网络集中分布地带。(2)城市网络极化现象显著,成都市市区与重庆主城区辐射能力过强,高等级网络过于集中,次级城市网络发育不足。(3)公路运输仍是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的基础运输方式,覆盖率高,而高铁动车对城市网络等级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公路交通与普通列车。此外,行政要素依旧会对城市网络产生影响。
关键词:
客运流 城市联系 城市网络 成渝城市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寰 陈静 魏奇锋
在知识网络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成渝城市群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测度指标体系和概念模型,基于熵权—改进TOPSIS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9~2016年城市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进行测度及评价。研究得出:成渝城市群城市知识网络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突出;历年发展状况横向比较呈一定的波动性,纵向比较基本呈"W"型曲线上升;绵阳和德阳的知识网络发展水平距离重庆和成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其余地区相对差距均较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奕廷 蒲波
基于空间经济学"城市引力"模型,构建了经济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测算了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质量,利用时间和货币距离计算了各城市间的经济距离,并综合计算了城市间的经济引力。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重庆两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成渝城市群内部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建设,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路网结构,形成成渝城市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城市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奕廷 蒲波
基于空间经济学"城市引力"模型,构建了经济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测算了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质量,利用时间和货币距离计算了各城市间的经济距离,并综合计算了城市间的经济引力。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重庆两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成渝城市群内部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经济质量建设,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路网结构,形成成渝城市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成渝城市群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城市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波 许源溪 冯田
探究城市群尺度碳平衡空间分异,为统筹城市群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以成渝城市群4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核算2005、2010、2015、2020年各城市的碳平衡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支持系数,利用二阶聚类法进行碳平衡分区。区域生态碳平衡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周围高”的特征;经济碳平衡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根据聚类结果将42个城市划分为碳源优化区域、碳汇优化区域、碳平衡经济补偿区及碳平衡生态补偿区,提出相应的碳平衡优化对策。成渝城市群碳平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四川与重庆碳平衡经济贡献系数和碳平衡生态贡献系数数值具有对立关系,成渝之间还存在生态、经济壁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鑫垚 韩文丽
为了对我国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由表及里地梳理,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其内部16个城市2010—2019年间的授权专利量为研究变量,分别运用自然断裂法、创新极化贡献度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该区域的创新极化问题从现状及演变过程、各城市极化贡献度以及影响因素3个层面进行分析,得到区域创新节点的创新能力(产出)与其对整体创新极化贡献程度并非严格对等的结论。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总体创新产出明显提升但极化问题严重,有15座城市呈现出创新产出收敛、1座城市创新产出发散,创新极化贡献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外围高、中间低的环状;5类影响创新产出的因子呈现较为稳定的空间分布,且峰值都出现在成都和重庆,其中政府支持、经济水平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而流动性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在此基础上,对成渝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解决尝试性地提出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全面合作框架、建设内部创新资源数据库与分享平台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了"一主一次多从"的网络联系基本格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志高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通过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举措的比较,可得到如下启示:区域中心城市要积极参与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体现发展的一致性;加快联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制定出台与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前瞻性;强调发挥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的辐射,彰显发展的全面性。这些启示对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同样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红波 宁思银
提高城市群在环境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效率(LUE)成为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环境约束指标引入SFA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单一要素的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的LUE在研究期内逐年提高,城市群内部差异不断减小;空间上整体呈现LUE西高东低的布局,空间扩散效应较为明显;从影响因素上看,环境规制的两个指标作用相异,仅是激励性环境规制激发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内在动力进而促进LUE增长,而其余社会经济指标和土地市场化指标也相应产生促进、抑制作用或倒U型影响。依据环境约束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来优化城市群资源配置、减小生态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文丽 杨鑫垚
以正在发育的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间百度指数和联合专利为变量构建城市网络,并从创新产出、投入、环境三方面对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利用象限图法对二者间的相关性及其时空变化做出分析。随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相关阻碍因素进行识别,最后从优化节点关系以及整合网络内部资源等方面为该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佳 何杰 项清
建立在网路城市理念的视角下,以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案例,基于引力模型计算旅游经济联系度,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通过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网络族群等指标模型分析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最终构建旅游地的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差距较大的层级,并且基本形成"T形"轴加内部"C形"圈的空间结构。成渝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整体的网络密度偏低,整体网络的各节点城市联系不高,中心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经济网络主要受到以成都、重庆作为核心节点的外向驱动作用,缺乏次级枢纽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内部出现凝聚子群,但凝聚子群的深度和广度不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