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8)
- 2023(14313)
- 2022(12354)
- 2021(11733)
- 2020(9448)
- 2019(22064)
- 2018(22139)
- 2017(40724)
- 2016(23215)
- 2015(26491)
- 2014(26973)
- 2013(26015)
- 2012(24254)
- 2011(22026)
- 2010(22291)
- 2009(19638)
- 2008(18910)
- 2007(16642)
- 2006(14874)
- 2005(13307)
- 学科
- 济(90266)
- 经济(90181)
- 管理(58774)
- 业(55750)
- 企(44179)
- 企业(44179)
- 方法(35859)
- 中国(31107)
- 数学(30685)
- 数学方法(30321)
- 地方(25762)
- 农(25273)
- 教育(23609)
- 学(20779)
- 业经(20709)
- 财(18863)
- 理论(18331)
- 农业(17355)
- 技术(16121)
- 贸(15869)
- 贸易(15855)
- 易(15268)
- 发(15197)
- 制(14785)
- 环境(14721)
- 和(14380)
- 地方经济(14130)
- 银(14007)
- 银行(13968)
- 融(13787)
- 机构
- 学院(319653)
- 大学(317405)
- 管理(119824)
- 济(118211)
- 经济(115258)
- 研究(112330)
- 理学(102899)
- 理学院(101584)
- 管理学(99772)
- 管理学院(99183)
- 中国(78620)
- 京(70981)
- 科学(70102)
- 所(57103)
- 财(52926)
- 范(52402)
- 师范(52011)
- 研究所(51984)
- 农(49600)
- 中心(49427)
- 江(48749)
- 北京(46066)
- 业大(45655)
- 师范大学(42312)
- 财经(41891)
- 技术(41744)
- 教育(40932)
- 院(40689)
- 州(40357)
- 农业(38396)
- 基金
- 项目(213955)
- 科学(168595)
- 研究(165249)
- 基金(149082)
- 家(128738)
- 国家(127478)
- 科学基金(108571)
- 社会(99157)
- 社会科(93599)
- 社会科学(93578)
- 省(86863)
- 教育(82345)
- 基金项目(79246)
- 划(74174)
- 编号(71651)
- 自然(69023)
- 自然科(67366)
- 自然科学(67353)
- 自然科学基金(66092)
- 资助(60896)
- 成果(59825)
- 课题(52585)
- 发(50200)
- 重点(49252)
- 部(47592)
- 创(44733)
- 年(43237)
- 项目编号(42914)
- 规划(41362)
- 创新(41352)
- 期刊
- 济(135340)
- 经济(135340)
- 研究(102669)
- 中国(73468)
- 教育(69507)
- 学报(47438)
- 农(45712)
- 科学(44554)
- 管理(44000)
- 财(37241)
- 大学(36483)
- 技术(33861)
- 学学(32745)
- 农业(32408)
- 融(26359)
- 金融(26359)
- 业经(23253)
- 经济研究(20707)
- 职业(20284)
- 财经(19503)
- 图书(18867)
- 问题(17346)
- 坛(16641)
- 论坛(16641)
- 业(16614)
- 经(16605)
- 科技(15367)
- 理论(14931)
- 发(14899)
- 技术经济(14431)
共检索到486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惠娟 宋新硕
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本要素、层次类型、区域分布和专业结构四个维度来看,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条件具备且优势突出,专业支持待加强,协同发展势在必行,但主体缺位、客体疏离、利益博弈、规范缺失致使协同发展的矩阵效应未能催发、耦合效应难以形成、乘数效应无法释放、热炉效应不易强化。因此,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应多元共融,推动成渝地区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多维驱动,增强成渝地区高职教育内生动力;合纵连横,促进成渝地区高职教育互利共赢;建章立制,完善成渝地区职教协同的政策法规。
关键词:
成渝地区 高等职业教育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玉平
高职教育担负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及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江苏沿海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匹配度欠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结构、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尚存在差距,江苏沿海经济建设急需高职教育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因此江苏沿海高职教育要为区域实现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壮大产业带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应该与区域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协调互动,达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
江苏沿海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文辉 伍运春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稳步推进,城市群发展迅速,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崛起成为国家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一批城市群也快速崛起。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成渝城市群2007—2016年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测算空间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度。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中心—外围"模式特点,趋于上升阶段,但还相对较低,重庆市核心区域的耦合度略高于成都市。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集聚效应 溢出效应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书中 邓纯余
高职教育在实现欠发达地区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中具有特殊意义。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与能力的不足,地方政府应强化服务高职教育的职能,构建地方政府主导的职教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强化本土化意识,确立低重心办学的差异化策略,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创造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高职教育 协同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树仁 董新伟
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教育转变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强烈愿望。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结构、功能、制度及政策等方面做出有效的实践举措应对,以更好地解决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机遇,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最终促成二者的和谐互动、有序配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麦秋 张孝理
在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需求结构方面: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产业结构方面:是农业大国、却基础薄弱,工业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服务是资源大国、但管理落后;要素投入结构方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主要发达国家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刺激和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我国从首次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到国务院正式决定以节能环保、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红莉 谭辉平
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的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协同发展,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导向,主要采取了制度化保障、均衡化发展、集群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等策略。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广东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密切服务产业结构转型需求,以创新为动力,以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平台,以良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保障,并进行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玉平
高职教育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之重任,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当前江苏沿海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江苏沿海高职院校要给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必须与区域经济建设协调互动,形成共同发展的态势。文章就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关系、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特征及发展布局、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与对策进行研究,达到促进江苏沿海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玉丁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导向。调研发现,贵州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度。因此,促进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城发展协同共进,应以产业需求为引导,增设与区域产业相配套的民族特色专业;以城镇建设为引导,增设与新型城镇化相配套的新专业;以产业升级和产城发展为指引,改造删并与产业升级、产城发展不协同的旧专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储开峰 孙杰
无锡高职教育在人才、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由于所培养的制造类人才技术技能相对单一,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总体偏弱等问题,其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精准对接制造类产业需求,培养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宇虹
促进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湖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存在无序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很难追上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专业设置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据此,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对接产业结构,健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丹
依据共生理论,对职教园区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拟构建出集约型职教园区共生系统模型。据此模型提出了广州教育城联动发展路径,即共生单元的选择上要围绕广州重点、新兴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集群板块组团方式选择入驻成员;在共生环境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以管委会形式进行组织管理;在共生模式的形成上,要坚持"共生、共享、共融"的设计理念,构建起广州教育城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集约型 职教园区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银奕淇 欧迪巧 欧长贵
职教集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从职教集团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实践角度,阐述株洲市职教集团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背景,分析株洲市职教集团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困境,提出株洲市职教集团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构建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职教集团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汇丰 邓忠奇
将双重差分法引入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中,采用中国大陆285座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更准确地评估了成渝经济区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政策效应并进行机制检验,同时对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1)成渝经济区政策显著提升了规划范围内城市的TFP;(2)从传导途径看,企业集聚、城市创新和行业创新是成渝经济区政策促进城市TFP提升的主要机制;(3)成渝经济区政策虽然显著促进了“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TFP,但是对“中心”城市TFP的促进作用更强;(4)成渝经济区政策通过对产业结构与企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缩小了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但通过对创新水平的影响,扩大了政策效果的中心—边缘差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优文 朱德全
为探究重庆市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采用重庆市200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重庆市高职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规模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是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是单向性的关系,没有形成协调互动发展。因此,必须构建促进重庆市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