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1)
2023(11218)
2022(9305)
2021(8390)
2020(6393)
2019(14522)
2018(14127)
2017(26376)
2016(14324)
2015(16109)
2014(16243)
2013(16244)
2012(15860)
2011(14645)
2010(15191)
2009(14183)
2008(13891)
2007(12716)
2006(12097)
2005(11556)
作者
(44442)
(37355)
(37274)
(35452)
(23906)
(17947)
(16814)
(14326)
(14243)
(13569)
(13060)
(12361)
(12217)
(12148)
(11841)
(11513)
(10997)
(10720)
(10686)
(10598)
(9685)
(9308)
(9201)
(8590)
(8470)
(8385)
(8313)
(8275)
(7802)
(7431)
学科
(83823)
经济(83749)
管理(37581)
(35009)
地方(27291)
中国(25154)
(24962)
企业(24962)
(22105)
方法(20732)
业经(18273)
数学(17558)
数学方法(17315)
地方经济(16496)
(15756)
农业(15550)
(13878)
环境(13747)
(13350)
(13331)
金融(13328)
(13228)
(13108)
银行(13091)
(12786)
(11907)
贸易(11892)
(11307)
(10162)
发展(9755)
机构
学院(217818)
大学(213573)
(98454)
经济(96300)
研究(86876)
管理(74088)
中国(66501)
理学(60722)
理学院(59882)
管理学(58857)
管理学院(58446)
科学(51160)
(47390)
(46083)
(44390)
研究所(40983)
中心(38149)
(37527)
(36194)
财经(33337)
(31924)
师范(31630)
北京(31590)
(30864)
经济学(30734)
(29822)
(29463)
业大(29208)
农业(28611)
(28424)
基金
项目(131431)
科学(101965)
研究(100227)
基金(90621)
(78821)
国家(78067)
科学基金(64807)
社会(63956)
社会科(60459)
社会科学(60448)
(53534)
基金项目(46657)
教育(44663)
(44425)
编号(40739)
自然(37729)
资助(36777)
自然科(36736)
自然科学(36729)
(36331)
自然科学基金(36013)
成果(34806)
课题(30808)
重点(30704)
发展(29860)
(29375)
(27898)
(27160)
国家社会(26266)
(25613)
期刊
(131935)
经济(131935)
研究(76445)
中国(52576)
(37810)
(32743)
学报(32124)
管理(30789)
科学(30188)
教育(27949)
(26405)
金融(26405)
农业(25540)
大学(24307)
学学(22761)
业经(21203)
经济研究(21007)
技术(20372)
财经(17432)
问题(16940)
(15277)
(13245)
(12670)
世界(12184)
技术经济(12064)
国际(11994)
经济问题(10863)
商业(10412)
统计(10361)
(10200)
共检索到369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课题组  郭仕利  丁祥宇  胡智勇  
绿色发展是当今各国城市建设所坚持的道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初步规划阶段就把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定位为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转型,首先,从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对成渝地区绿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逐年增加,各类污染源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改善明显,各类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区域性污染、河流水质下降等问题较为突出。其次,选取成渝地区内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为成渝地区整个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最后,结合成渝地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路径,推动成渝地区迈入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新阶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影  文传浩  沈体雁  
绿色发展效率是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测度200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预测其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为0.882较高水平,呈现从“较高水平较大差距”向“更高水平较小差距”转变的时序特征,但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Malmquist均值为1.278,绿色发展效率高增长且总体快于长三角城市群;(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以“雅安-资阳-重庆”与“成都-遂宁-广安”为平行双主轴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宜宾-泸州”与“绵阳-达州”为两翼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分布格局;(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率,并据此将其分为综合促进发展型、专项引领发展型、单项阻碍发展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本文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三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后基于相关研究内容,本文提出加快流通业发展、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利用流通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加快流通业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与ESDA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结合Tobit回归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地区间差异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以“成都—资阳—重庆”为主轴的工业绿色发展高效率区,以“乐山—宜宾—泸州”和“绵阳—达州”为两翼的工业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发展格局;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类型上主要以高—高(H-H)聚类为主;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因此,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注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奇锋  谭娟  石琳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及推进,将助推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及经济增长极。为分析成渝地区工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TFP)基础上纳入了环境污染因素,从工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角度进行研究。选取2008年至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含1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纳入工业生产中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产物变量指标,对成渝地区16个城市的工业G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并讨论其不同时段下的空间溢出网络结构。结果显示:污染物排放阻碍地区工业GTFP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GTFP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成渝地区整体绿色技术效率较低。从整体看,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性;从局部看,眉山、泸州、南充、绵阳等GTFP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溢出效应,重庆的G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绿色技术效率。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加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优化调整环境规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玉梅  易大智  陈颖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冯仁琼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系统,测度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采用核密度函数和Dagum基尼系数对其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双核独大”的空间格局;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耦合共生水平低于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耦合共生水平,存在明显的产业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子曦  青梅  杨玉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19年33个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寻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成渝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及动态演进趋势;选择SDM双固定空间效用模型检验了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呈空间“U”型且“双核独大”结构。(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存在极化现象。(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空间相关性为负,表明经济圈内部呈现竞争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立军  
"西三角"经济圈未来十年应坚持"交通先行、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由点到面、圈带辐射"的总规划路径发展。第一阶段以现有资源对重庆、成都和西安进行重点布局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城市群,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对腹地的吸引和辐射功能,与周边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第三阶段要积极拓展"西三角"经济圈腹地,有效扩大圈域辐射范围,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晨  罗强胜  黄俊  睢大亮  肖子涵  
基于国家“双循环”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科技创新与合作将成为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以成渝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网站上的科技创新相关文本作为数据,基于社会网络与LDA主题模型对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还较为薄弱;政、产、学、研等主体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还不够紧密,更多是集中于政、学、研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产业的合作参与还较为缺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昊   胡果   唐宇   伍晓岚  
随着国家工业设计质量提升牵引的质量强国的战略部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数字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差异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产业-人才-教育-城市”互动的内在机理,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多元教学资源库建设路径思路,根据成渝地区数字产业特点差异,紧扣产业需求,构建“产教地政”相结合的特色人才模式,形成区域经济的人才供应链优势互补,为成渝地区高校、企业及政府之间展开协同育人活动,实现数字创意的设计人才培养资源共创共享合作提供参考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