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94)
2023(20244)
2022(17233)
2021(15857)
2020(13550)
2019(31278)
2018(31057)
2017(59553)
2016(32577)
2015(37021)
2014(37303)
2013(36795)
2012(33955)
2011(30620)
2010(30796)
2009(28669)
2008(28104)
2007(25254)
2006(22352)
2005(19785)
作者
(96106)
(80420)
(79802)
(76290)
(51077)
(38625)
(36548)
(31625)
(30362)
(28722)
(27130)
(27117)
(25712)
(25479)
(24905)
(24772)
(24190)
(23808)
(23163)
(23100)
(20037)
(19971)
(19665)
(18441)
(18109)
(17847)
(17757)
(17668)
(16322)
(15986)
学科
(145180)
经济(144967)
管理(92563)
(86308)
(71517)
企业(71517)
方法(61823)
数学(52900)
数学方法(52193)
(37461)
中国(37098)
(33626)
(32045)
业经(31520)
地方(30938)
(25577)
农业(24755)
理论(23880)
(23366)
贸易(23354)
(22571)
(22233)
(20639)
财务(20544)
财务管理(20495)
(20219)
银行(20156)
环境(20092)
(19780)
金融(19770)
机构
大学(472408)
学院(469896)
(190524)
经济(186330)
管理(180674)
研究(161001)
理学(155801)
理学院(154002)
管理学(150930)
管理学院(150103)
中国(118841)
(101200)
科学(100991)
(86388)
(82317)
(79992)
研究所(74947)
中心(72914)
业大(71543)
(70518)
财经(68990)
北京(63953)
(63431)
师范(62773)
农业(62674)
(62444)
(57837)
经济学(57637)
(56714)
经济学院(51591)
基金
项目(315587)
科学(246784)
研究(228292)
基金(227412)
(198721)
国家(197095)
科学基金(168319)
社会(143376)
社会科(135236)
社会科学(135197)
(123813)
基金项目(120015)
自然(109801)
自然科(107227)
自然科学(107197)
教育(106034)
自然科学基金(105227)
(104101)
资助(94316)
编号(93593)
成果(76734)
重点(70802)
(69108)
(67191)
课题(65004)
(64406)
科研(60422)
创新(60142)
教育部(58994)
大学(58692)
期刊
(213396)
经济(213396)
研究(138400)
中国(91883)
学报(78621)
(73201)
科学(70199)
(67267)
管理(66585)
大学(59196)
学学(55477)
教育(53995)
农业(49602)
技术(42578)
(39069)
金融(39069)
经济研究(34424)
财经(34176)
业经(33958)
(29328)
问题(27731)
(25656)
图书(25610)
技术经济(23790)
(23196)
统计(22918)
科技(21691)
理论(21640)
商业(20750)
(20487)
共检索到698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斌  薛佳滢  颜利  黄俊  杨锐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19个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凝聚子群角度,量化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程度。研究发现:重庆主城和成都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核心,对整个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还不够充分,渝东片区、成渝的中间地带与成都或重庆主城的联系都还不够紧密,亟待加强经济圈内其他节点城市对重庆主城和成都等核心城市的支持,从而有效推动实现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蒋永穆  李想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临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陈莉   张源  
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对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2—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度量,并进一步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在波浪式变化中呈现整合态势,但未能形成有效协同,第二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较小。研究结论旨在促进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助力成渝地区成为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纾解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晨  罗强胜  黄俊  睢大亮  肖子涵  
基于国家“双循环”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科技创新与合作将成为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以成渝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网站上的科技创新相关文本作为数据,基于社会网络与LDA主题模型对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还较为薄弱;政、产、学、研等主体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还不够紧密,更多是集中于政、学、研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产业的合作参与还较为缺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占金刚   黄林   潘柳榕  
区域城市一体化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随着城市经济联系的不断活跃,区域的城市经济联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本文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出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桂滇川渝42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值矩阵,然后将其导入Ucinet软件测算社会网络指标(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凝聚子群)。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间经济已基本形成比较紧密的网络状关联;(2)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核心城市展开,且存在比较明显的4个凝聚子群;(3)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但有加深趋势。为此,文章提出应着力解决城市地区市场分割问题,发挥城市之间网络协同功效;优化区域城市内部网络结构,提高网络中心性效益;增强核心城市的扩散功能,促进区域城市整体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霞  玉波香  刘亚男  
对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的研究,对于区域旅游宣传、旅游营销提供有益借鉴,有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2016—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搜索指数,利用月度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首位度等方法,分析其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关注度呈上下波动态势,2020年大幅下降;网络关注度月度变化与节假日和淡旺季有较强相关性;网络关注度呈现出“以重庆、四川为核心,东部地区偏高,向中部、西部地区递减”的空间格局;5年间大部分景区的网络关注度较稳定,主要集中于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支出、互联网接入户数、初中及以上人口数呈正相关,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基于此,应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差异化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完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红  李孝坤  奂璐迪  常梓煜  张爱国  
通过建立城市经济综合质量指标体系、OD成本距离矩阵并考虑产业结构差异修正传统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内36个行政单元的经济联系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密度水平均较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总体呈两极化、密集化、复杂化趋势。(2)网络中心势水平总体较高,但有缓慢下降趋势,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中心性水平高,点入度高于点出度,城市间相互作用较明显,对核心城市的依赖程度略微下降。(3)凝聚子群构成城市较稳定且地域邻近性强,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第一子群聚集性显著,是资源互通和产业交流中心。(4)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为两大核心区,过渡区城市核心程度波动上升,大部分边缘区城市边缘化程度小幅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冷志明  易夫  
基于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内涵及目标,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剖析其在城市圈经济一体化中的适用性,将参与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各方作为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种群,进而通过分析其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机理和对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明霞   刘磊  
【目的/意义】分析预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44个市(区县)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前景,为区域碳达峰提供建议。【设计/方法】采用LMDI分解法识别成渝地区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及重点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情景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对成渝地区及各市(区县)2020~2035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静态和动态模拟,测算演化路径与达峰概率。【结论/发现】静态模拟下成渝地区的碳排放仅在极低碳情景和低碳情景下可在2030年前达峰,动态模拟下的达峰概率为32.8%。绵阳市、遂宁市和眉山市等36个市(区县)在静态与动态模拟下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等其他8个市(区县)在静态模拟的特定情景下无法实现碳达峰,在动态模拟下,成都市、泸州市、宜宾市和雅安市依然难以实现碳达峰目标,而南充市、自贡市、德阳市及乐山市的达峰概率分别为85.7%、55.42%、58.9%及20.4%。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韩腾飞  
基于基础创新和协同创新两个维度构建考察城市协同创新综合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实现量化数据和关系数据的结合,并从空间维度直观地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时空演化。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处于探索追赶阶段,协同创新水平不均衡;整体网络联系尚不稳定,协同创新联系强度断层现象严重,各节点的协同创新自主性较为均衡,但成渝双核的“控制力”和“桥梁”作用过强;凝聚子群重构优化形成“成都—荣昌—永川—重庆主城”的协同创新主轴,但存在邻近“抱团”情况,行政壁垒尚未完全破除,缺乏跨越地理格局和行政区划的创新凝聚子群;“接壤区洼地”“东北翼边缘地带”是成渝地区形成紧密协同创新空间联系网络需着力破除的关键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都、重庆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在没有次一级的中心城市支撑下,造成了对本区域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虹汲效应",内江、自贡等成渝经济区的中部地带发展陷入了"塌陷"的境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方向是推行"多极多点"发展战略。由于内江、自贡等城市之间独特的条件和基础,推动内自一体化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首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强  罗守贵  
上海都市圈内部各个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冲突屡屡发生。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降低了区域的整体效率。要想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持续的增长,上海都市圈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上海都市圈分工现状,本文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目前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类:专业化支柱行业、移出型行业、潜力型行业和竞争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构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经济圈竞争优势有赖于其金融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本文以广佛肇经济圈金融一体化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和矩阵分析,形成四种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