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1)
2023(13758)
2022(11713)
2021(10601)
2020(9106)
2019(20785)
2018(20415)
2017(40131)
2016(21022)
2015(23344)
2014(23056)
2013(22593)
2012(20529)
2011(18480)
2010(18455)
2009(16851)
2008(15856)
2007(13631)
2006(11984)
2005(10501)
作者
(58118)
(49003)
(48658)
(46377)
(30785)
(23190)
(21968)
(19064)
(18523)
(17197)
(16600)
(16312)
(15341)
(15338)
(15183)
(14816)
(14573)
(13980)
(13848)
(13747)
(12063)
(11845)
(11808)
(11133)
(11013)
(10974)
(10541)
(10113)
(9792)
(9395)
学科
(111879)
经济(111795)
管理(62948)
(58290)
(49341)
企业(49341)
方法(46902)
数学(42017)
数学方法(41354)
地方(24773)
(23134)
中国(23048)
(22375)
业经(22024)
(18844)
环境(17486)
(15806)
地方经济(15757)
农业(15362)
(15064)
贸易(15054)
技术(14649)
理论(14603)
(14526)
产业(14486)
(14303)
财务(14248)
财务管理(14219)
(13925)
(13781)
机构
学院(299507)
大学(296267)
(136891)
经济(134588)
管理(120207)
理学(105180)
理学院(104140)
管理学(102152)
管理学院(101603)
研究(97329)
中国(72064)
(60271)
(57546)
科学(57385)
财经(46898)
(46809)
中心(44739)
经济学(43585)
(42735)
研究所(42698)
(42679)
(42398)
业大(42003)
经济学院(39092)
北京(37154)
(36069)
师范(35679)
(35616)
财经大学(34916)
(33528)
基金
项目(207352)
科学(166220)
基金(153381)
研究(150224)
(132896)
国家(131903)
科学基金(115836)
社会(99396)
社会科(94688)
社会科学(94664)
(81664)
基金项目(80961)
自然(74586)
自然科(72938)
自然科学(72927)
自然科学基金(71614)
教育(69158)
(67528)
资助(63524)
编号(58813)
重点(46835)
(46093)
(45907)
成果(44920)
(44035)
国家社会(42052)
创新(41172)
教育部(40199)
课题(40062)
科研(39723)
期刊
(147588)
经济(147588)
研究(84603)
中国(51550)
管理(46410)
(44791)
学报(41012)
科学(40694)
(37086)
大学(32795)
学学(31410)
技术(30125)
经济研究(25829)
农业(25465)
教育(24714)
财经(23806)
(23329)
金融(23329)
业经(23013)
(20662)
问题(18878)
统计(18002)
技术经济(17574)
(16433)
决策(14719)
商业(14502)
(13743)
(13468)
科技(13253)
现代(13166)
共检索到428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小强  蒲泱竹  
运用基于窗口分析的超效率非期望产出的MinDS模型,测度2010~2018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并基于非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最后对环境效率进行了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①成渝双城经济圈总体环境效率偏低,经济圈环境效率呈周期性波动上升态势;②在门槛模型下,人口密度、人均地区总产值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率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环境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③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与产业结构转型对其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显著改善环境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改善环境效率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柯言  陈海鹏  沈倩岭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成渝地区2007—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成渝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这一影响部分地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研究结论为成渝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建刚  李思思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交流合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适度干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以及大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波  王润娟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2009—2019年该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演变途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质量不断上升,二者耦合协调程度有所改善,但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均衡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地方财政支出将加剧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不协调形势,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开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的协调发展,教育水平能够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协调发展,对毗邻城市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汪亚美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特征和产城融合水平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数整体上呈平稳上升态势;从互动关系来看,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但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性不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整体耦合协调度还较低。鉴于此,应优化城市体系格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作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廖荣艳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接着采用重心模型探究空间演变规律,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整体偏低,存在不均衡性。(2)成渝地区东西方向非均衡性大于南北方向非均衡性,且环境效率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3)成渝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小。(4)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向影响环境效率;而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则抑制环境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鼓励绿色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高技术、低能耗产业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廖荣艳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接着采用重心模型探究空间演变规律,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整体偏低,存在不均衡性。(2)成渝地区东西方向非均衡性大于南北方向非均衡性,且环境效率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3)成渝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小。(4)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向影响环境效率;而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则抑制环境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鼓励绿色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高技术、低能耗产业集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春燕  
随着我国各省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各省域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征。文章通过利用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门槛模型实证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老龄化产业对结构升级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大于门槛值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反之,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以人口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且迈过平均人力资本积累门槛值后的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效应更大,其余28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以经济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4个省市,其余26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与ESDA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结合Tobit回归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地区间差异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以“成都—资阳—重庆”为主轴的工业绿色发展高效率区,以“乐山—宜宾—泸州”和“绵阳—达州”为两翼的工业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发展格局;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类型上主要以高—高(H-H)聚类为主;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因此,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注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晨  罗强胜  黄俊  睢大亮  肖子涵  
基于国家“双循环”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科技创新与合作将成为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以成渝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网站上的科技创新相关文本作为数据,基于社会网络与LDA主题模型对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成渝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还较为薄弱;政、产、学、研等主体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还不够紧密,更多是集中于政、学、研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产业的合作参与还较为缺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史育龙  潘昭宇  
重庆、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两市历史渊源深厚,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互动显著,是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新时代优化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应在科学把握成渝地区空间结构和联系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统筹把握历史和未来的总体要求,以"双城驱动、两翼突破、轴带拓展、极点支撑"的思路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全域共兴的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