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3)
- 2023(14853)
- 2022(12589)
- 2021(11792)
- 2020(9686)
- 2019(21456)
- 2018(21095)
- 2017(41476)
- 2016(22368)
- 2015(24446)
- 2014(23725)
- 2013(23258)
- 2012(21301)
- 2011(19053)
- 2010(19035)
- 2009(17940)
- 2008(17391)
- 2007(15492)
- 2006(13630)
- 2005(11913)
- 学科
- 济(85459)
- 经济(85362)
- 管理(68618)
- 业(66476)
- 企(53544)
- 企业(53544)
- 方法(36339)
- 数学(31847)
- 数学方法(31506)
- 农(26714)
- 财(26242)
- 中国(25354)
- 业经(20784)
- 制(19347)
- 贸(19213)
- 贸易(19206)
- 易(18762)
- 农业(17025)
- 地方(16886)
- 学(16471)
- 银(16128)
- 银行(16087)
- 务(15730)
- 财务(15691)
- 财务管理(15657)
- 行(15393)
- 企业财务(14629)
- 技术(14326)
- 融(14160)
- 金融(14159)
- 机构
- 学院(314594)
- 大学(309361)
- 济(131872)
- 经济(129322)
- 管理(121008)
- 理学(105060)
- 理学院(104006)
- 研究(103831)
- 管理学(102359)
- 管理学院(101799)
- 中国(78492)
- 财(63823)
- 科学(63002)
- 京(62985)
- 农(55287)
- 所(52183)
- 财经(50325)
- 业大(47734)
- 中心(47496)
- 研究所(47279)
- 江(46090)
- 经(45745)
- 农业(43932)
- 经济学(40683)
- 北京(38994)
- 范(38348)
- 师范(37860)
- 财经大学(37396)
- 院(37335)
- 经济学院(37042)
- 基金
- 项目(210851)
- 科学(166147)
- 基金(153343)
- 研究(152261)
- 家(134787)
- 国家(133671)
- 科学基金(114069)
- 社会(98742)
- 社会科(93845)
- 社会科学(93825)
- 省(83330)
- 基金项目(80505)
- 自然(73591)
- 自然科(71916)
- 自然科学(71893)
- 自然科学基金(70632)
- 划(70166)
- 教育(69588)
- 资助(62487)
- 编号(60597)
- 成果(48492)
- 重点(47507)
- 部(46498)
- 发(46460)
- 创(44954)
- 课题(42193)
- 创新(41960)
- 国家社会(41014)
- 科研(40632)
- 教育部(39833)
- 期刊
- 济(142880)
- 经济(142880)
- 研究(90420)
- 中国(55510)
- 农(50269)
- 学报(50177)
- 财(48935)
- 科学(45248)
- 管理(43816)
- 大学(37526)
- 学学(35998)
- 农业(34072)
- 融(31499)
- 金融(31499)
- 教育(29199)
- 业经(26282)
- 技术(24805)
- 经济研究(24720)
- 财经(24701)
- 经(21309)
- 问题(19464)
- 业(17125)
- 贸(16663)
- 商业(16257)
- 版(14966)
- 技术经济(14903)
- 科技(14515)
- 现代(14024)
- 理论(14020)
- 国际(13882)
共检索到454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文彬 宫铭烜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产业政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基于2006至2022年A股上市公司和“十一五”至“十四五”周期中的地方产业政策数据,采用异质性分析、PSMDID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成本及其传导路径为切入视角,研究探讨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揭示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提升和宏观经济环境差异性对地方产业政策降低成本的多维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方重点产业政策能显著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而一般产业政策呈现增加效果。PSM-DID实证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进入会降低供应链成本;一般产业政策进入则提升供应链成本,退出则降低成本且效果相较进入时弱,总体会增加供应链成本。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时,应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促使多项政策协同增效,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精准施策。同时,确保政策灵活可持续,优化经济与市场环境,并针对不同领域实施差异化指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受“美国优先”、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和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在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危机后,欧盟将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通过研究发现:欧盟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的主要特点:第一,通过技术优势和产业范式全面转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游戏规则的改变,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使工业继续成为欧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第二,重点发展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规则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气候变化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第三,鼓励欧盟制造,强化欧盟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权,建立稳定的欧盟核心矿产供应链,打造欧盟战略产业生态系统。从本质上分析,欧盟制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打压竞争对手,以强化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此,我们应跟踪欧盟产业政策的新变化,研判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能影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政策建设,树立中国是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可靠合作伙伴形象;短期应该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有序恢复,中长期要继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洋
文章将探究外部产业政策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供应链融资主要包括供应链融资供给和供应链融资获取两个部分,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整体上提高了供应链融资规模,即提高了供应链融资供给和供应链融资获取。但基于供应链净融资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降低了受支持企业的供应链净融资规模,这可能是因为产业政策带来的资源效应起到替代作用。同时产业政策对供应链净融资的降低作用在企业融资约束更大时更显著。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供应链融资 融资约束 商业信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李圆圆
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中国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的方法,从提质增效的视角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质量跃升效应和运作效率优化效应两条路径提升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市场行业协会支持力度较大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大。本文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中国如何提高供应链韧性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宋晓松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锻铸工作在科技研发、产业自主可控、联农带农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产业结构缺失、产业创新能力弱化、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和分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突破农业要素供给制约,健全农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农业安全与韧性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农业产业安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家国 许浩楠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暴露我国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严重威胁我国国家产业安全,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以抵御外部挑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指明了路径。在厘清新挑战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格局构建供应链韧性闭环循环路径。以基础创新为开关形成“动态迭代”的内循环供应链韧性建设路径,以“三力协同”为源泉推动外循环供应链“四位一体”的韧性建设,设计“一体两翼”路径实现联动韧性建设。根据战略路径的规划,提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内而外”的中国式供应链韧性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全球碎片化趋势下部署中国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湘丽
近年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暴发、半导体等战略物资短缺的国际环境变化,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日本萌生了强烈的经济安全意识,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从政策的方向性看,日本增强供应链韧性的做法分为减少经济损失和控制风险概率两个类型。前者包括增强国内生产能量、开拓多元生产基地、防止核心技术流失,后者涉及建立供应链的国际互补机制。从政策手法上看,日本政府在介入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对此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批评意见。日本供应链政策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中国撤退,而是以"China+1"即在中国之外补加供应基地的形式展开。
关键词:
供应链 韧性 经济政策 国际环境 日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刘素倩
打造具有韧性、安全、稳定和畅通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从供应链韧性角度考察供应链安全问题,讨论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及测度,以不利外部冲击下的供应链受损程度、恢复程度以及恢复时间来识别供应链韧性。在此基础上,基于WIOD的ICIO表,本文从中间品贸易视角测度了我国总体及部门层面的供应链对外依存度和供应链韧性。结果发现:我国供应链在进口端以及工业品部门高度依赖国外,容易面临供应链风险,但整体上比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制;以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自主可控;拓宽国内市场以内循环增强供应链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军卫
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我国政府致力于在对外开放与自主可控中找到平衡点,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试图在厘清供应链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梳理跨境电商与传统流通渠道的区别,从行业特点视角筛选基础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综合因子,并对测度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市场覆盖率水平、行业资金投入规模和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数量分别是提升跨境电商供应链抵抗力、恢复力以及适应力的关键因素,模型符合一般经济意义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园玲 李金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选取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供应链韧性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供应链韧性的提升积极推动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其次,相较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供应链韧性的提高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较为薄弱。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水平在供应链韧性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璐 丛林 赵君彦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加大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雪欣 赵芝晗 杨琦豪
基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定义及表现,提取反映供应链韧性的风险管理能力、协同合作水平、信息化水平、生产能力以及冗余资源五个因素;通过文献梳理筛选出韧性测度指标和成本变量,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指标之间的路径关系;最后基于模糊认知图(FCM)进行路径演化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希望为节约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数字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影响相对较弱;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物流发展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条路径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健飞
本文在构建智慧物流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省域层面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智慧物流发展会促进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继而起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后,提出尽快制定支持智慧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标准化发展,强化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