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3)
- 2023(14169)
- 2022(12560)
- 2021(11873)
- 2020(9958)
- 2019(22912)
- 2018(22704)
- 2017(44028)
- 2016(24473)
- 2015(27551)
- 2014(27776)
- 2013(27055)
- 2012(25007)
- 2011(22469)
- 2010(22753)
- 2009(20988)
- 2008(20595)
- 2007(18181)
- 2006(16117)
- 2005(14382)
- 学科
- 济(88083)
- 经济(87951)
- 管理(75494)
- 业(69602)
- 企(58920)
- 企业(58920)
- 方法(38875)
- 数学(33266)
- 数学方法(32800)
- 财(28126)
- 农(25747)
- 中国(24455)
- 制(22994)
- 业经(20879)
- 学(19971)
- 务(17703)
- 财务(17630)
- 财务管理(17593)
- 地方(17320)
- 理论(17295)
- 贸(16554)
- 企业财务(16549)
- 贸易(16546)
- 农业(16500)
- 易(16107)
- 银(15374)
- 银行(15316)
- 策(15073)
- 环境(15027)
- 技术(14842)
- 机构
- 大学(342594)
- 学院(342170)
- 管理(134213)
- 济(133300)
- 经济(130001)
- 理学(115469)
- 研究(115423)
- 理学院(114162)
- 管理学(112243)
- 管理学院(111617)
- 中国(85877)
- 京(73650)
- 科学(70693)
- 财(66166)
- 所(58295)
- 农(54049)
- 研究所(52673)
- 江(52201)
- 中心(52014)
- 财经(51381)
- 业大(49907)
- 北京(46947)
- 经(46576)
- 范(45945)
- 师范(45561)
- 院(42216)
- 农业(41961)
- 州(41576)
- 经济学(39118)
- 财经大学(37991)
- 基金
- 项目(230136)
- 科学(180495)
- 研究(171942)
- 基金(165012)
- 家(142809)
- 国家(141580)
- 科学基金(121479)
- 社会(105429)
- 社会科(99754)
- 社会科学(99731)
- 省(90187)
- 基金项目(87331)
- 教育(80321)
- 自然(79259)
- 自然科(77328)
- 自然科学(77311)
- 划(76085)
- 自然科学基金(75897)
- 编号(71962)
- 资助(68313)
- 成果(59873)
- 重点(51796)
- 部(51257)
- 课题(50357)
- 发(48354)
- 创(47723)
- 制(44870)
- 创新(44433)
- 项目编号(44078)
- 教育部(44023)
- 期刊
- 济(151579)
- 经济(151579)
- 研究(104497)
- 中国(71297)
- 学报(52516)
- 财(51790)
- 管理(50080)
- 农(49252)
- 科学(48287)
- 教育(45970)
- 大学(40142)
- 学学(37501)
- 农业(33903)
- 融(31774)
- 金融(31774)
- 技术(30205)
- 财经(25091)
- 业经(24276)
- 经济研究(22798)
- 经(21312)
- 问题(18953)
- 图书(17295)
- 理论(17034)
- 业(16935)
- 科技(16124)
- 实践(15619)
- 践(15619)
- 现代(15546)
- 版(15530)
- 技术经济(15505)
共检索到512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宏斌 杨淑华 赵伟 陈皓明
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后,研究生平均年龄可能上移,已婚者比例会增高,这将在学制、培养类别等方面对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为此,高校应及早研究应对措施,以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
成本分担 特征变化 机遇 挑战 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延兵 费毓芳 陶德坤
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给研究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和困难;提出了改革奖学金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择业观、加强产学研合作等相应的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玲 曲世友
本文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特点及相应的保障机制,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应确定合理分担比例、实行分段收费和完善资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成本 成本分担 教育公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符得团
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质是让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和研究生等直接受益主体合理分担成本,家庭、亲友和社会捐助者等间接受益主体补偿成本不足。在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将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地域结构和层次结构等,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成本 教育结构 成本分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颖 胡静
近年来,日本研究生教育领域为提高质量和国际化,进行了引人注目的变革。本文从研究生教育收费、拨款和资助三方面分析指出,研究生教育重点化、强调大学财政自主权、逐步减少日常性经费拨款、加大竞争性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等日本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曲世友
本文以研究生教育成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收费水平的分析,阐述我国现行研究生成本分担机制主体,即政府、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主体定位以及作用,从继续扩大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供给、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鼓励企业和社会的捐赠助学、高校有限度的负担部分成本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成本 成本分担 教育公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雪梅
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重点从完善研究生教育机制和转变观念的角度出发,将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整体,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成本分担等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孟东军 褚超孚
在勾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和分担的主体,进而构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框架模型。为解决研究生教育经费紧缺,保障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初步设计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发展三阶段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爱红 王雪松 黄国兵
分析了当前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从生源、导师作用、科研投入、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构想。改革方案包括优化研究生选拔机制、构建"学研用一体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构建军队特色鲜明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关键词:
军队研究生教育 转型 培养机制改革 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博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践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比例过高、企业分担比例较低、高职院校分担能力有限等问题。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等主体共同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合理机制是缓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成本分担 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茂林
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特点,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应最广泛地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实际发生成本和预期收益等实行灵活多样的收费标准;通过完善的资助体系来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关键词:
美国 研究生教育 成本分担 资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裴庆祺 姬红兵
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资助体系是否完善有效。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入手,探讨资助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成本分担 资助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缪园 刘栩凝 杨颖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涵义进行了探析,勾勒了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的构建,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的关系,并由此总结提出了有关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关键词:
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丽红
分析了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新资助体系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新生奖学金评定标准不易把握,学术失范增加,团队协作的弱化,研究生利益的保障不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三助"为主、奖学金为辅的完善新资助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