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8)
- 2023(4537)
- 2022(3721)
- 2021(3344)
- 2020(2764)
- 2019(6217)
- 2018(5958)
- 2017(11235)
- 2016(5830)
- 2015(6315)
- 2014(6351)
- 2013(6102)
- 2012(5618)
- 2011(4892)
- 2010(4799)
- 2009(4382)
- 2008(4605)
- 2007(4212)
- 2006(3532)
- 2005(3112)
- 学科
- 济(25267)
- 业(25257)
- 经济(25245)
- 管理(23822)
- 企(20884)
- 企业(20884)
- 方法(13761)
- 数学(12548)
- 数学方法(12461)
- 技术(11760)
- 财(9206)
- 务(7112)
- 财务(7093)
- 财务管理(7079)
- 技术管理(6685)
- 农(6669)
- 企业财务(6496)
- 中国(6316)
- 农业(5364)
- 业经(5223)
- 贸(4350)
- 贸易(4348)
- 易(4281)
- 学(4238)
- 制(4112)
- 银(3712)
- 银行(3701)
- 环境(3687)
- 融(3602)
- 金融(3602)
- 机构
- 大学(85578)
- 学院(85286)
- 济(38184)
- 经济(37477)
- 管理(33984)
- 理学(29346)
- 理学院(29121)
- 管理学(28676)
- 管理学院(28518)
- 研究(28089)
- 中国(21352)
- 财(17956)
- 京(17528)
- 科学(16104)
- 财经(14453)
- 所(14045)
- 农(13818)
- 中心(13615)
- 经(13346)
- 业大(12713)
- 经济学(12699)
- 研究所(12634)
- 江(12535)
- 经济学院(11737)
- 财经大学(10994)
- 北京(10970)
- 农业(10952)
- 院(10378)
- 技术(10326)
- 商学(9713)
- 基金
- 项目(60075)
- 科学(47922)
- 基金(44851)
- 研究(43122)
- 家(39937)
- 国家(39669)
- 科学基金(34253)
- 社会(28930)
- 社会科(27767)
- 社会科学(27762)
- 基金项目(22915)
- 省(22706)
- 自然(21638)
- 自然科(21192)
- 自然科学(21188)
- 自然科学基金(20831)
- 教育(19963)
- 划(19307)
- 资助(18891)
- 编号(15857)
- 部(14295)
- 重点(13740)
- 创(13455)
- 国家社会(13272)
- 创新(12766)
- 发(12503)
- 教育部(12324)
- 成果(12225)
- 人文(11738)
- 制(11738)
共检索到123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帮喜 顾珊 梁俊尚
本文从经验层面对置盐定理进行了检验和反思,使用中国(1987—2017)和日本(1960—2015)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三大部类模型对两国的生产成本变化、均衡利润率以及实际利润率等进行测算。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置盐定理所使用的成本准则假定具备一定现实依据;二是满足成本准则并不能保证实际利润率上升,实际利润率与均衡利润率存在显著差异和系统性背离。由此,本文对置盐定理及其所依托的均衡生产价格体系提出了批评:置盐定理仅描述了均衡状态下的利润率变动,而我们更需要从非均衡视角正确解读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梁俊尚 顾珊
置盐定理在理论上十分稳健,但其所依赖的技术选择标准——置盐准则——在经验上是否成立尚未得到严谨验证。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方法对1947年至2018年间美国非金融公司经济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假定实际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技术变革对均衡利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置盐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战后美国非金融公司部门主要发生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型技术变革大体上符合置盐准则。因此,我们为置盐准则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梁俊尚 顾珊
置盐定理在理论上十分稳健,但其所依赖的技术选择标准——置盐准则——在经验上是否成立尚未得到严谨验证。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方法对1947年至2018年间美国非金融公司经济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假定实际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技术变革对均衡利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置盐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战后美国非金融公司部门主要发生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型技术变革大体上符合置盐准则。因此,我们为置盐准则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骆桢
置盐定理通常被认为挑战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然而,我们用一个单部门模型将置盐定理表述为总量形式,发现马克思和置盐的技术变动是不同类型。在马克思模型中,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而使得利润率下降的新技术要被资本家采用的前提是实际工资提高。从而,不论是在马克思还是在置盐的理论中,实际工资提高都是利润率下降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中的技术变动会导致不变资本增速超过净产出,难以持续。因此,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描述的是生产力发展受阻时的技术变动,置盐定理则描述的是生产力发展时的技术变动,两者互补。但马克思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长征 吉星
文章在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异质性视角分析技术进步率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率异质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研发强度、国际贸易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也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骆桢 戴欣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认为,机器替代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生产率,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会下降。然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生产资料变得便宜,因此资本技术构成提高并不在逻辑上等同于资本价值构成提高。对单部门模型的利润率公式进行分解,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假定下,可以得出利润率下降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即劳动生产率对资本技术构成的弹性大于1。基于中国1990~2014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在当前的技术进步模式下,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正在逐渐放缓,这意味着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正发挥着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魁早
针对当前较低的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一现实,文章以探讨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不同钢铁亚产业中两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却存在差异。我国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促进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关键词:
钢铁产业 产业集中度 利润率 VAR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纯灿 胡日东
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进步。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能源反弹效应,着重分析了应该在生产函数中选择索洛中性技术进步来刻画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并从经济含义和理论上推导了能源进入生产函数的方式,然后测算了中国1979—2009年的能源反弹效应,其平均值为132%,有着明显的"回火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实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除了技术进步外,还需要能源价格改革及总量控制等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航 孙早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航 孙早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姚博 汪红驹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行业的中间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来,进口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带来的影响,相比于进口加工品和初级品的中间品,进口零配件中间品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要更为突出。此外,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研发决策以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且研发投入效应要大于研发选择效应,也就是说,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已有研发企业增加了研发力度。研究表明,中国要坚持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自主创新研发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技术进步 研发 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戴杰 陈锐
前沿文献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此,文章考察了我国适宜性生产函数并测算了技术进步方向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1978-2010年间有偏性生产函数描述我国经济产出更优,技术进步正朝有利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其偏向水平不断强化并不断降低劳动收入占比,表明解决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应关注技术进步方向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六亿
就业弹性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出现了"无就业增长"。基于宏观层面的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无就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技术进步一方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减少就业。为了实现高增长高就业,在微观层面,政府必须主导有利于就业的技术偏向。
关键词:
无就业增长 技术进步 就业弹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焦翠红 王芳玲
前沿研究关注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却普遍忽视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非一致性。文章构建二阶段模型演绎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机制,检验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方向关系、环境规制陷阱的存在性及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效果。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存在陷阱,环境规制强度和清洁技术研发并非同向变化,仅当清洁技术创新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时环境政策才能有效激发清洁技术研发。(2)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吻合厚左U形关系,出现非同步性效应且多数地区处于U形左侧阶段。而这类环境规制与清洁技术创新的非同步性源于技术进步方向转变的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临界状态时,政策管制才可能转变技术进步方向,提升环境...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方向 清洁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