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2)
- 2023(7191)
- 2022(5652)
- 2021(5355)
- 2020(4335)
- 2019(9787)
- 2018(9345)
- 2017(17798)
- 2016(9178)
- 2015(10602)
- 2014(10364)
- 2013(10385)
- 2012(9796)
- 2011(9119)
- 2010(8741)
- 2009(8069)
- 2008(8130)
- 2007(6899)
- 2006(6133)
- 2005(5650)
- 学科
- 济(49947)
- 经济(49917)
- 管理(24049)
- 贸(20519)
- 贸易(20509)
- 方法(20394)
- 业(20384)
- 易(19966)
- 数学(18348)
- 数学方法(18281)
- 中国(15767)
- 企(15354)
- 企业(15354)
- 地方(12138)
- 农(10153)
- 财(9221)
- 关系(9043)
- 出(8782)
- 业经(8624)
- 环境(7797)
- 地方经济(7697)
- 制(7574)
- 口(7493)
- 出口(7491)
- 出口贸易(7491)
- 融(7122)
- 金融(7121)
- 学(7008)
- 银(6971)
- 银行(6969)
- 机构
- 大学(137975)
- 学院(136450)
- 济(72977)
- 经济(72077)
- 研究(54138)
- 管理(49220)
- 理学(42342)
- 中国(42330)
- 理学院(41828)
- 管理学(41362)
- 管理学院(41110)
- 京(29420)
- 财(29194)
- 科学(28569)
- 所(26415)
- 经济学(25166)
- 研究所(24186)
- 财经(23984)
- 经济学院(22831)
- 中心(22773)
- 经(22125)
- 院(19804)
- 北京(19126)
- 财经大学(17990)
- 江(17750)
- 范(17613)
- 师范(17522)
- 贸(17334)
- 农(17322)
- 科学院(17037)
- 基金
- 项目(91214)
- 科学(73766)
- 基金(69922)
- 研究(68422)
- 家(61080)
- 国家(60703)
- 科学基金(51541)
- 社会(48013)
- 社会科(45866)
- 社会科学(45859)
- 基金项目(35797)
- 省(31094)
- 自然(30158)
- 教育(30116)
- 自然科(29472)
- 自然科学(29464)
- 自然科学基金(28966)
- 资助(28859)
- 划(27649)
- 编号(25212)
- 部(22421)
- 中国(22233)
- 国家社会(22047)
- 发(21550)
- 重点(21231)
- 成果(20355)
- 教育部(19606)
- 创(18690)
- 人文(18610)
- 发展(18501)
共检索到207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明
中国近年正面临区域非对称贸易方式转型,表现为东部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由升到降,而中西部省份显著上升,这一转型对各地就业与收入等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地劳动力工资、土地、交通运输、税收成本差异对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5年28个省份短面板数据,控制人口密度、教育水平、贸易开放度等基本面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制造业工资成本、税收成本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负向影响,及表征内生趋势性的贸易开放度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十分显著。中西部省份加工贸易发展对于低工资、低税收的依赖则更加严重,而贸易开放度则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比重呈正向线性影响。不同地区政府应针对各自贸易方式转型的阶段特点做好差别性就业保障工作。
关键词:
贸易方式 成本冲击 内生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明
中国近年正面临区域非对称贸易方式转型,表现为东部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由升到降,而中西部省份显著上升,这一转型对各地就业与收入等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地劳动力工资、土地、交通运输、税收成本差异对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5年28个省份短面板数据,控制人口密度、教育水平、贸易开放度等基本面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制造业工资成本、税收成本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负向影响,及表征内生趋势性的贸易开放度对各省份加工贸易比重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十分显著。中西部省份加工贸易发展
关键词:
贸易方式 成本冲击 内生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关键词:
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邹海英
国际市场的冲击影响他国农产品贸易,尤其是遭遇到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与工业品比较,伙伴国农产品贸易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为严重。当危机国—伙伴国的关系为中心—外围模式时,金融危机对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的非对称性影响尤其显著。其基本原理是,相对工业品,危机国对伙伴国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于工业品;相对于工业品,金融危机期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并恶化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危机国货币贬值也会相对恶化伙伴国农产品贸易收支。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推导上述理论假说,并以金融海啸为背景,以中国为案例,对理论假说予以实证检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宁 李娜丽沙
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和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经济增长非对称冲击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解释了这种非对称冲击效应的原因。研究表明:RCEP中的发达国家受到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最为显著,越南、柬埔寨受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不断加强,老挝、缅甸受到的冲击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体现在能够显著促进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而RCEP成员国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影响较小,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向冲击是非对称的,这种非对称冲击效应是由中国的经济网络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在RCEP区域内,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部门上看,中国的经济网络结构均处于首位度的位置,反映了中国在RCEP中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陆旸
本文在状态依存模型框架内,估计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粘性具有非对称的特征,同时企业的"异质性"也影响了产品的价格粘性。根据价格粘性理论,存在价格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通过调整货币数量能够影响短期内的产出。然而,由于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为了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产出减少,而非价格水平下降;相反,为提高产出而实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价格水平上升,而非产出水平提高。只有通货紧缩时期,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出现反转,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才更有效。
关键词:
价格粘性 状态依存定价模型 成本冲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光明
近年来,城镇全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女性就业人员占比出现明显下降,同期中国贸易方式结构及对应生产方式的变化可能是其结构性成因。基于2006-2012年28省市横向差异的短面板数据模型、全国总体1990-2012纵向冲击的时间序列模型和VAR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控制了人均GDP、贸易开放度、女性人口占比、女性受教育程度、人口中儿童与老人比重等变量后,无论从纵向冲击还是各省横向差异来看,加工贸易占比与女性就业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制造业女性就业占比受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全行业平均,东部省市受影响程度显著大于中西部。政府应重视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化对女性就业的挤出并防止就业性别歧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光明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入转型轨道,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贸易方式沿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不断高级化。本文基于多变量单方程协整和VAR方法,对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四省市加工贸易占比、来料加工占比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趋势性是近年长三角、珠三角贸易方式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人民币升值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也对长三角、珠三角加工贸易向高级形式转型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东部省市应为这一高级化趋势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
关键词:
加工贸易转型 汇率升值 工资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王萱
“稳外贸”是实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贸易网络视角出发,探讨国际需求萎缩冲击背景下企业贸易网络地位的“稳外贸”效应。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CEPI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测算了企业层面相对外生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指标和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指标。研究发现,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抑制了中国企业出口,提升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有助于缓解国际需求冲击的出口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增强网络信息效应和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网络地位主要缓解来自外围国家的需求萎缩冲击和多产品企业、需求网络集中度较低企业遭受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在国际复杂变局下,本研究对稳定中国外贸基本盘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杰琦 韩颖
本文基于季度数据,引入非对称协整模型,考察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鉴于油价波动对不发达经济体可能的冲击,还测度了油价的不确定性并探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中国因素"对全球油价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2)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油价下跌所产生的效应;(3)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导致油价波动在油价上涨时表现更加明显。油价不确定性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长期中则不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以上结果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安全问题,加强油价波动预警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宗明 吴正倩
国际油价与原油进口的相关关系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基于线性模型的传统研究显示,中国原油进口的价格弹性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估计范围,而已有的研究很难完全解释这一问题。考虑到经典线性模型很可能掩盖了两者真正的关联机制,本文将从非对称效应的角度解释这一"低弹性之谜"。首先利用非线性检验确认了传统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非线性成分,然后建立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LSTVAR)刻画国际油价与原油进口的动态关联机制。广义脉冲响应函数(GIRF)显示,油价冲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存在两个维度的非对称效应。首先是正负油价冲击效应的非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曹啸 孙天琦 计小青 伍银
本文关注了投资者保护效应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非对称性特征,从信任的视角出发,基于投资者的决策模式,把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相对稳定和投资者对于保护水平反应的变动性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更好地解释了投资者保护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对于投资者保护重要性以及投资者保护如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认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次贷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在公司层面上的投资者保护质量对于股票累积收益率影响的差异,发现投资者保护效应在危机前后存在非对称性,不同的治理变量在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上也存在差异,这也暗示了上市公司改进投资者保护水平和提升投资者对于我国股票市场信任和信心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婷婷
文章试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我国利率冲击作用于产出和物价水平效果是否具有非对称性以及非对称的程度、表现形式予以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正、负向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呈现非对称效应;利率冲击对物价的影响,相对于利率冲击对产出的影响而言,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利率冲击对物价作用的"非对称效应"强于利率冲击对产出作用的"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利率冲击 非对称效应 实证研究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程实
在特朗普时代,美联储加息的提速与中美贸易冲突的加剧可能同时出现,从而导致两国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危险共振。一旦共振形成,中国经济将面临复合型冲击,中国货币政策亦将持续承压。美国加息趋势尘埃落定虽然金融市场渴望宽松货币的盛宴永不谢幕,但美联储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撤走了狂欢的酒杯。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迈出了"一年一加息"的关键一步。尽管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