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1)
2023(6318)
2022(5401)
2021(5058)
2020(4082)
2019(9591)
2018(9194)
2017(18017)
2016(9792)
2015(10611)
2014(10548)
2013(10444)
2012(9774)
2011(8708)
2010(8995)
2009(8588)
2008(8637)
2007(7684)
2006(7128)
2005(6344)
作者
(26390)
(21944)
(21687)
(20961)
(14350)
(10292)
(9944)
(8466)
(8429)
(8029)
(7376)
(7347)
(7113)
(6924)
(6895)
(6836)
(6515)
(6390)
(6390)
(6236)
(5493)
(5352)
(5209)
(5097)
(5063)
(4939)
(4914)
(4733)
(4298)
(4297)
学科
(39465)
经济(39403)
管理(30940)
(27863)
(21411)
企业(21411)
中国(14890)
方法(13589)
(12619)
(12280)
数学(12097)
数学方法(11915)
地方(10164)
(8301)
农业(8284)
(7902)
业经(7872)
(7804)
贸易(7802)
(7577)
(7563)
财务(7549)
财务管理(7536)
城市(6976)
环境(6943)
企业财务(6837)
(6626)
及其(6216)
(6183)
银行(6183)
机构
学院(134392)
大学(133024)
(59303)
经济(57745)
管理(52740)
研究(48180)
理学(44251)
理学院(43742)
管理学(43054)
管理学院(42778)
中国(38102)
(29210)
(28755)
科学(26622)
(23203)
中心(22506)
财经(21920)
(21831)
研究所(20395)
(19885)
(18612)
师范(18520)
北京(18504)
(18361)
(18138)
经济学(17727)
(17232)
业大(16442)
财经大学(15959)
经济学院(15855)
基金
项目(85068)
科学(68520)
研究(65215)
基金(62469)
(53034)
国家(52560)
科学基金(46090)
社会(42500)
社会科(40361)
社会科学(40353)
基金项目(32259)
(31999)
教育(29611)
自然(28948)
自然科(28278)
自然科学(28274)
自然科学基金(27753)
(27437)
编号(26840)
资助(25820)
成果(22383)
(19321)
课题(19040)
(18918)
重点(18737)
国家社会(17456)
教育部(16856)
(16822)
(16767)
人文(16538)
期刊
(71384)
经济(71384)
研究(46281)
中国(28242)
(22984)
管理(19758)
(16691)
(16352)
金融(16352)
科学(15970)
教育(14587)
学报(13760)
技术(11688)
业经(11587)
大学(11441)
经济研究(11063)
农业(10967)
问题(10589)
学学(10580)
财经(10454)
(9052)
(7681)
(7562)
城市(7383)
现代(7317)
技术经济(6934)
统计(6544)
国际(6475)
理论(6139)
资源(5939)
共检索到215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金莹   何冬华   欧静竹  
破解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困境、促进其增值收益回流公共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成本—收益”为视角,解构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成本与收益,提出其增值收益回流公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构建“成本—收益—回流”的动态均衡机制。在对广州市工业用地更新实践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导致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困境的原因,分别为反市场逻辑下的市场投机行为、时序逆差下的政府长期收益链断裂,致使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出现“双倒挂”现象。基于此,结合对国内典型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政策的归纳,提出破解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困境的两条政策脉络,即更新成本的市场化重置、增值收益的持续性捕获,为存量工业用地增值收益回流公共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昊婧  王金燕  陈春  
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导致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实践的困难,亟需促进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中多主体协同行动以适应城市存量发展趋势。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按照“利益诉求—协同行动—协调重点”的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北京市S老工业区和Q老工业区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更新模式均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整体性共同目标,虽然在相关城市土地政策框架下不同主体有差异化的利益诉求,但最终仍形成了共同目标下的协同行动。研究认为,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是在现行城市土地政策框架下进行的,为实现多主体的协同行动,应从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土地的实际用途、行政服务优化三方面进行利益协调。为优化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协同治理,应在现行土地政策框架下形成包含整体性共同目标和次级共同目标的多层次协同目标,完善相关政策工具以加强协同行动的利益协调,同时优化现行政策执行反馈中的公众参与,从而促进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中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行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天航   王志宏   范嘉芸   冯晶   魏巍  
在分析国内外的老旧厂房微更新改造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深入调研,分析北京城市更新在老旧工厂更新改造方面的政策和实践探索,并深入解析北京市金隅智造工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更新改造案例,在改造建设的前、中、后期过程中政府、企业、规划团队如何进行伴随式规划改造,及建立规划改造的政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有改造在工作环境体验、配套服务体验、日常活动体验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未来完善老旧工厂改造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龙泉  刘红忠  
目前,经常项目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到瓶颈阶段,如何安排资本项目下离岸人民币回流是关键。本文分析了资本管制下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问题,认为跨境资本流动对解决离岸市场人民币投资需求的作用有限;跨境回流的主要问题是离岸债发债人国际化程度不高,利差主导的回流机制不可持续;推进离岸市场发展需放松资本控制,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工具种类,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发挥离岸中心在人民币循环中的枢纽作用,重点在于提升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流动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芬  吴百花  
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存量用地特别是存量工业用地的盘活、更新,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分类评估工业企业综合效能,创新工业用地改造更新模式,全面实施内涵式集约发展,明显提高了存量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助推了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晓蔚  周俭  
上海城市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不完全更新”现象如非正式转性、多种形态商办设施并存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推动“再开发”的关键是解决“发展权配置”问题。尝试运用发展权配置的分析框架,梳理上海存量工业用地发展权配置的政策脉络,挖掘不完全更新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琳  程诚  翁湉源  王璐  
目前国内对于工业用地更新的探索和研究,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由于一线城市发达的财政实力和灵活的事权范围,使得研究经验难以在其他一般城市推广落实。通过对烟台市的工业用地更新进行研究,探索对于从零起步的一般城市而言,更具操作性的工业用地更新策略,包括如何实现工业用地的现状评价、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引导等,以及设计符合一般城市现实情况和事权范围的具体政策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炎  项振海  袁奇峰  谭诗敏  
当前,存量更新成为半城市化地区空间修补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已经开展了近10年,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城市双修"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和改善。以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为例,建立"三旧"改造数据库,从时空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三旧"改造实施的现状格局和演化特征,并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冷艳菊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遭遇到融入城市与回流农村的双重困境,本文从立法、执法、公共服务均等化、心理关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绍基  
当前,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信贷资金的跟进。调查显示,部分县域信贷资金外流多与供给不足并存,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大与回流难并存,做好县域信贷资金回流与增加企业主体工作刻不容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映洁  吕斌  
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是现阶段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现行制度下为了将大量土地自然增值还原给社会,工业用地规划的调整必须通过政府土地收储再重新招拍挂的方式进行,但该机制存在较大交易成本,在实施中遇到阻碍。各地新出台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都在寻找一种替代性的机制,在实现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分析各地政策,识别工业用地更新过程中利益还原的具体机制,发现利益捕获与利益限制两类主要机制。接着,以上海和深圳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为例,对比不同利益还原模式的机制特征及其实施绩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艳飞  闫志宇  杨晨  刘释疑  
以国内代表性大城市为例,从供需视角分析大城市住房市场基本特征、住房困境,包括大城市住房利用率高、租赁市场发达、居民支付压力大等特征,面临住房供需关系紧张、供应结构与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不均衡加剧供需矛盾、新市民住房保障需求增多、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等困境。以满足住房消费需求为导向,提出因城制宜加大住宅用地供应规模、以住房可支付为准则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加强政策协同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优化住房、产业和教育布局拓展居住空间等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超  
通过剖析旧城更新的中心任务之一的老工业用地更新与再发展问题,认为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老工业用地更新可归结为产业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和触媒驱动等四种动力机制。其中,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进而使老工业区整体衰退和转型;市场机制下的区位再选择和房地产开发,影响了老工业区的再开发模式;新技术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区位选择,并使新兴产业趋向于"聚集";而城市事件则成为促动老工业用地更新的"触媒"。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戚拥军  彭必源  
本文认为,传统的财务理论仅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负债所导致的财务困境成本与收益,忽视了负债经营对债权人、客户、供应商、雇员及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企业财务杠杆过高会给潜在的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和雇员带来了隐性成本,而理性的利益相关者通常可以事先预见到这些成本,最终将由负债企业承担。企业财务杠杆过高还会导致竞争对手趁机掠夺其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未来利润大幅度下降。尽管有企业可以利用财务困境获得一些收益,但是相对于其财务困境成本,这些收益通常是微不足道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飞  
存量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存量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的困局呈现出四个特点:宏观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微观上致市场发育缓慢,使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用地存在低效和闲置利用问题;工业用地二次利用困难,且尚无完善的退出机制。从制度实施绩效的角度来看,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四个环节均存在较严重的制度失灵问题: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失灵,最低价格管制制度的失灵,集约利用“硬”指标被“软”化,退出再利用机制低效。提升存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促进指标管控与分区管控融合;进一步改革集体土地入市制度与征地制度;政府由土地一级开发者向工业地产运营商转变;建立弹性规划制度、多元融资制度及利益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