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9)
2023(18754)
2022(15435)
2021(14080)
2020(11593)
2019(26255)
2018(25690)
2017(48633)
2016(26106)
2015(29010)
2014(28905)
2013(27970)
2012(25853)
2011(23103)
2010(23231)
2009(21008)
2008(20440)
2007(18033)
2006(16040)
2005(14556)
作者
(74160)
(61826)
(61419)
(58199)
(39464)
(29557)
(28027)
(24119)
(23620)
(21900)
(21130)
(20990)
(19831)
(19526)
(19212)
(19065)
(18450)
(17998)
(17790)
(17700)
(15471)
(15185)
(15144)
(14294)
(13929)
(13699)
(13632)
(13630)
(12373)
(12368)
学科
(110915)
经济(110787)
管理(71847)
(69695)
(55388)
企业(55388)
方法(41078)
数学(35116)
中国(34896)
数学方法(34573)
(32729)
地方(30279)
业经(26394)
(24546)
(22618)
农业(22219)
(21006)
(19192)
贸易(19176)
(18800)
金融(18791)
(18751)
银行(18715)
(18518)
环境(18404)
(18104)
理论(17373)
技术(17132)
(17077)
(16982)
机构
学院(361766)
大学(360612)
(147597)
经济(144478)
管理(136803)
研究(128635)
理学(116906)
理学院(115494)
管理学(113265)
管理学院(112574)
中国(96756)
科学(78271)
(77652)
(67618)
(64292)
(60976)
中心(59117)
研究所(58365)
(56169)
财经(53103)
业大(52531)
(51221)
师范(50662)
北京(48807)
(48187)
农业(47350)
(47305)
(44838)
经济学(44812)
师范大学(40750)
基金
项目(246150)
科学(194967)
研究(182019)
基金(177529)
(155998)
国家(154430)
科学基金(132277)
社会(116161)
社会科(110042)
社会科学(110016)
(96945)
基金项目(92821)
自然(83753)
教育(83708)
(81938)
自然科(81839)
自然科学(81817)
自然科学基金(80295)
编号(73831)
资助(71145)
成果(60224)
(57844)
重点(56414)
(53518)
课题(52213)
(51693)
国家社会(48659)
创新(48288)
科研(46747)
发展(46247)
期刊
(168524)
经济(168524)
研究(108309)
中国(78805)
(57191)
学报(56789)
管理(53440)
科学(53066)
(51197)
教育(46405)
大学(43864)
学学(40878)
农业(39022)
(35103)
金融(35103)
技术(33477)
业经(29291)
经济研究(26610)
财经(25753)
(22263)
问题(22114)
(21195)
图书(18879)
(17411)
(17409)
科技(17378)
技术经济(16780)
资源(16713)
(16388)
论坛(16388)
共检索到555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滕祥河  林彩云  文传浩  
优化完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区域重大战略具有空间形态上突出摆脱行政区划束缚、影响效应上强化引领辐射作用、任务导向上存在特定主题、推进思路上制定顶层战略规划以及组织领导上设立中央统筹机制等典型特征。对标典型区域重大战略,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缺少区域重大战略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和必备条件。要真正担负起区域重大战略的角色,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跨区域一体化为突破口,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主题,规划建设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构想是立足于流域分工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遵循长江上游“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前提下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契合了成渝地区跨区域合作历程的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在创新发展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联结、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发展载体等方面上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可能条件。实现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需要提升昆明城市功能定位、打造贵州绿色发展的战略腹地、优化宜居宜业宜城的新发展空间、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开展跨域生态环境空间一体化大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珏   李琳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空间差异和结构差异双重维度,探寻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的来源;运用σ和β收敛,检验各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是否存在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整个样本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依次高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2)从空间维度看,超变密度是重大战略区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从技术结构维度看,纯技术效率差距是导致京津冀、长三角及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来源于纯技术进步差距和规模效率差距。(4)从要素结构维度看,能源利用生产率差距是导致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区域则主要来源于污染治理生产率之间的差距。(5)从收敛检验结果看,重大战略区域内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存在绝对俱乐部收敛和条件俱乐部收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例如在欧洲和北美区域,通过经济一体化达到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而且,这两个区域在其内部实现的贸易额已超过了它们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量;更重要的是,在区域集团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已经有超过40%的份额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定(RIA)实现的。由此可见,区域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国际市场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已非单个的贸易伙伴国,而是那些以区域联盟形式出现的群体国家。因此,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应当正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达  徐斌  刘杨倩宇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9年的数据,构造区域一体化综合水平指标,测度各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分析了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和财政支出规模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该作用受到产业结构水平的正向调节和财政支出规模的负向调节;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任何产业结构水平下区域一体化都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而财政支出规模过高时,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将由促进转为抑制;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溢出效应分别为不显著、负向效应、正向效应。区域一体化与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在考虑两种交互作用时,区域一体化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江伟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11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保平  
从完整的意义上看 ,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先后实施了均衡、倾斜和西部大开发等三种不同的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和倾斜发展战略 ,由于作为其实施基础的制度设置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存在内在冲突 ,故而前者导致了区域共同贫困 ,后者导致了区域两极分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真实意图是要实现市场空间结构的创新 ,培育区域共同富裕机制 ,因此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茜  吴利华  张平  
文章从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视角,利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对城市经济绿色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提高了城市绿色增长的整体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绿色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则对绿色GDP呈现出显著增长效应;区分城市异质性后发现,省会城市的绿色效率和其他地级市的绿色GDP受到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工业污染指标分解结果显示,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对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为明显,工业废水次之,工业烟尘不显著;"一带一路"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效应同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整体保持一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仅对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显著,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改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均有待提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申现杰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战略,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按照三大战略的国际区域层次、国内区域层次、城市群区域层次,推动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密切物流与产业布局发展关系,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跨区域物流通道,实现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以及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的高效化,需要建设点线串接贯通的"一带一路"物流体系、水陆空并举的长江经济带物流服务系统、一体化的京津冀区域快速高效物流体系、网络统筹下的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物流体系。同时,考虑到国际环境的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志彬  陈锐  
西江是南中国一条资源密集的"金腰带",是连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西南的黄金水道。本文提出了构建西江经济产业带的初步设想,并对流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实现西江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建立西江流域管理局、建立西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水银行和推行虚拟水贸易战略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学良  
今天的中国,区域共同市场也已初步建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中国区域发展初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格局,甚至城市群、都市圈、板块区域之间互相促进的空间格局也初步形成。就全国而言,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间形成了比较好的经济集聚特征,区域国家战略之间联系频繁;在黄河流域,有郑州与西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有济南和青岛两个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也需加强内部城市之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平   苏杭  
[目的/意义]从“问题不是目录学是否有用,而是在当下应如何应用、在哪里应用”出发,中国目录学发展亟待在国家重大战略这一根本目标指引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向。[研究设计/方法]以相关研究文献和会议纪要的观点作为支撑证据,梳理中国目录学重塑性发展的思路。[结论/发现]以“文化”和“数据”作为中国目录学未来发展的场域,目录学重塑性发展的路径包括强化目录学致用之学的形象、拓展目录学致用之学的应用场景、厘清目录学致用之学的理论方向;并将从目录学教育、目录学学术共同体和中外目录学交流三个方面来保障目录学重塑性发展。[创新/价值]⑴明确目录学重塑的基点是“致用”;⑵提出目录学在文化和数据战略背景下的重点实践领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建伟  胡彩娟  
在传统二元制度结构下,就城市而城市化的路径选择造成了城乡居民就业机会、财产制度、公共服务和消费市场等多方面的分割,使农村消费长期"启而不动"。为此,必须打破思维惯性,建立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手段、推进城市向农村"延伸"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才能有效释放和激发农村消费潜力,真正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蒲坤明  
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其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极大缓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建成上游生态屏障、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流动时身份规定一体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齐向炜  
我国正在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已经实施的各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相互配合,通过“叠加效应”“协同效应”“融合效应”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旨在全面擘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空间格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完善统筹机制,进一步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