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6)
- 2023(8076)
- 2022(6644)
- 2021(5821)
- 2020(4309)
- 2019(9876)
- 2018(9519)
- 2017(17322)
- 2016(9354)
- 2015(10163)
- 2014(10238)
- 2013(10310)
- 2012(9935)
- 2011(9335)
- 2010(9596)
- 2009(8774)
- 2008(8612)
- 2007(7761)
- 2006(7255)
- 2005(6752)
- 学科
- 济(50428)
- 经济(50373)
- 管理(22566)
- 业(22466)
- 中国(21072)
- 地方(20781)
- 农(17825)
- 企(14536)
- 企业(14536)
- 业经(13470)
- 农业(12699)
- 发(12042)
- 方法(11032)
- 地方经济(10518)
- 数学(9290)
- 数学方法(9220)
- 发展(9030)
- 展(9005)
- 融(8661)
- 金融(8660)
- 财(8566)
- 环境(8476)
- 银(8349)
- 银行(8341)
- 行(8249)
- 学(8160)
- 制(7822)
- 农业经济(7356)
- 贸(7308)
- 贸易(7297)
- 机构
- 学院(138916)
- 大学(135524)
- 济(58729)
- 经济(57211)
- 研究(55269)
- 管理(48966)
- 中国(41264)
- 理学(40484)
- 理学院(39862)
- 管理学(39262)
- 管理学院(38963)
- 科学(32764)
- 京(31046)
- 所(27801)
- 财(26158)
- 研究所(24829)
- 中心(24527)
- 农(23824)
- 江(22867)
- 范(22225)
- 师范(22057)
- 院(20262)
- 北京(20120)
- 财经(19596)
- 州(18887)
- 业大(18501)
- 经济学(18014)
- 农业(17881)
- 师范大学(17778)
- 省(17756)
- 基金
- 项目(88117)
- 科学(70118)
- 研究(67092)
- 基金(62174)
- 家(53613)
- 国家(53074)
- 科学基金(45531)
- 社会(44205)
- 社会科(41869)
- 社会科学(41861)
- 省(35574)
- 基金项目(32718)
- 划(29727)
- 教育(28968)
- 编号(27216)
- 自然(26712)
- 发(26254)
- 自然科(26085)
- 自然科学(26082)
- 自然科学基金(25577)
- 资助(23833)
- 成果(22289)
- 发展(21612)
- 展(21254)
- 课题(20305)
- 重点(19971)
- 国家社会(18370)
- 部(18326)
- 创(18083)
- 创新(16845)
共检索到230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勇
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形成,可以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说"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压力说"两种解释模式并加以中国化的解释给出说明。相应地,走出城市偏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赖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政治均衡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开明
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容易出现城市偏向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偏向与城乡差距的理论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影响城乡差距的效应进行回归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城市偏向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支出的城市偏向越明显,城乡差距越大。现阶段我国经济及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城乡差距产生正效应,城市化及开放程度提高则具有负效应。受之启示,消除二元结构、扭转城市偏向及推进城市化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偏向 工业化 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彦彦 郑江淮 孙军
城市偏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主导性政策选择。本文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史,把政府行为置于研究的中心,理解城市偏向经济政策演变的内生机制。研究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偏向是政府赶超的必然结果,而转型经济下的城市偏向则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必然产物。持续的城市偏向导致累进的社会成本,从而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契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用于刻画政府主导下城市偏向的内生演变机制。
关键词:
城市偏向 政府行为 迂回发展 赶超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春红 李真
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在替换及增加变量、改变样本省份和时间及更换实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背景、空间地理位置及农业生产规模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拓展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设计分类政策,促进资本要素双向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支出偏向 城乡融合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邝小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也呈现出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的均等化。
关键词:
城市偏向 城乡居民 消费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许宏伟
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城市偏向特征,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拉大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2001-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总体和区域两个层面对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和城市化加速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面积的增长会在短期内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影响逐渐减弱;(2)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较高,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市偏向 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开盛 杜跃平
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投票参政权差异的视角分析城市偏向制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作者指出,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远远高于农民,使城市居民在政策和制度制定上的影响力比农民大很多,从而使制度倾向于城市居民的利益,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和谐发展,应提高农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比例,改变城市偏向的政策和制度。
关键词:
投票参政权 城市偏向制度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迟诚
依据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所做的城乡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表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基于灰色关联的实证检验表明,政府的城市偏向型经济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原因。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调整政府的城市偏向型经济政策,以及制定更加均衡和谐的发展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关键词:
城乡互动 统筹城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文 王礼力 谢方
产业作为经济的基石,其不同的分布格局和效率对相关产业居民的利益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城乡二维经济空间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偏差问题,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名义下的"以工替农"、产业城乡空间布局名义下的"大城市一枝独秀"以及产业比较效率提升名义下的"农工效率此消彼长"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难以弥合的潜在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开明 李金昌
本文以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城乡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对城市化产生负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理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尧 孙维
[目的]精准把握我国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特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熵值法测算了乡村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以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1)2000-2020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技术进步呈现偏向劳动力要素特征但偏向的程度在逐渐减弱;(2)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本地效应为先偏向劳动力要素后偏向资本要素,邻地效应截然相反。(3)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要素的重要路径。[结论]发挥好政策的保障和调节作用,提升要素对技术进步的适配水平,重视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劳动收入分配恶化,从而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安苑
使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在一个动态框架下考察财政分权对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对于经济性支出的偏向经历了一个被强化的过程,而当分权程度进一步提高时,这种作用则逐渐弱化,这表明对于支出偏向问题而言,存在一个最优的财政分权度;进一步地,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分权对支出偏向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高峰,而后则变得不再显著,表明分权的支出偏向作用可能是一个收入现象。这种分权影响的动态考察为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的调整提供了实证层面的证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支出偏向 非参数逐点估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雷
城乡一体化是指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也是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一项伟大事业。因此,科学地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运作机制和制约因素,并且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
F320中国 城乡融合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武立永
强势的城市阶层与弱势的农村阶层的城乡阶层结构状态,导致了我国一系列城市偏向制度的出台。在制度的供给方面,中央政府为了追求政府合法性的最大化的决策目标,选择了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后也有了独特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并采取与城市阶层、中央政府结盟的策略,加速和固化了城市偏向制度。未来城市偏向制度能否改革,取决于该制度是否威胁到政府合法性、中央政府对政府地方的控制力及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