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5)
2023(19473)
2022(16785)
2021(15603)
2020(13211)
2019(29919)
2018(29564)
2017(56900)
2016(31014)
2015(34189)
2014(33854)
2013(33180)
2012(30148)
2011(27177)
2010(26887)
2009(24620)
2008(23998)
2007(21049)
2006(18164)
2005(15608)
作者
(89492)
(74590)
(74054)
(70449)
(47336)
(36008)
(33489)
(29126)
(28301)
(26449)
(25202)
(25174)
(23886)
(23308)
(23047)
(23022)
(22641)
(22274)
(21346)
(21328)
(18619)
(18154)
(18152)
(17002)
(16665)
(16511)
(16502)
(16459)
(15031)
(14864)
学科
(114959)
经济(114794)
管理(94896)
(89351)
(76424)
企业(76424)
方法(54892)
数学(47372)
数学方法(46746)
(34026)
(30761)
中国(30390)
(27144)
业经(27094)
(25515)
技术(23164)
(21659)
财务(21579)
财务管理(21539)
地方(21321)
(21008)
贸易(20996)
企业财务(20492)
农业(20466)
(20424)
理论(20346)
(19106)
银行(19032)
(18359)
环境(18244)
机构
大学(433262)
学院(430848)
管理(169357)
(167373)
经济(163804)
理学(147846)
理学院(146165)
管理学(143388)
管理学院(142595)
研究(142099)
中国(104190)
科学(91286)
(90843)
(78934)
(76051)
(71229)
业大(69614)
研究所(65400)
中心(64863)
财经(63318)
(62477)
农业(60120)
(57723)
北京(56174)
(55144)
师范(54437)
(51795)
经济学(50810)
(50091)
财经大学(47416)
基金
项目(304450)
科学(239053)
基金(221729)
研究(215669)
(196176)
国家(194577)
科学基金(166630)
社会(136274)
社会科(129202)
社会科学(129170)
(119678)
基金项目(117872)
自然(111220)
自然科(108698)
自然科学(108663)
自然科学基金(106724)
(101338)
教育(99977)
资助(90691)
编号(85887)
成果(68807)
重点(68485)
(66548)
(66080)
(63584)
创新(61310)
课题(59355)
科研(59018)
计划(57110)
教育部(56786)
期刊
(175414)
经济(175414)
研究(120384)
中国(81970)
学报(76812)
(67933)
科学(67588)
管理(62628)
(61606)
大学(57813)
学学(54861)
教育(46714)
农业(46223)
技术(36582)
(35041)
金融(35041)
财经(31017)
业经(29175)
经济研究(28328)
(26583)
(24453)
科技(22963)
问题(22781)
(22204)
业大(20426)
图书(20340)
技术经济(20030)
理论(19522)
商业(18459)
现代(18239)
共检索到614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迪  刘婷  
团队成员激励是影响团队创造力提升的重要变量之一。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激励的个体成长与晋升、团队环境与气氛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团队成员的工作环境与物质奖励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的知识内隐化、外显化、组合化维度的影响显著,对知识社会化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知识隐性程度部分调节团队成员激励对团队知识创造的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从知识吸收的视角出发,探索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西安等5个地区227份问卷调研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激励程度越高,知识吸收对知识集成的正向影响就越强,进而降低了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的负面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渊  张同建  陈彪  
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丽梅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春  张义明  
从团队学习行为视角出发,探索团队认同情境下知识型团队异质性特质及其交互效应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构建异质性特质、团队学习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71个知识型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异质性特质对团队创造力影响不同,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正向影响,价值观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负向影响;基于两者交互作用的异质性竞争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两种异质性特质通过团队学习行为提升团队创造力;(3)团队认同在两种异质性特质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春  张义明  
从团队学习行为视角出发,探索团队认同情境下知识型团队异质性特质及其交互效应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构建异质性特质、团队学习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的概念模型。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71个知识型团队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异质性特质对团队创造力影响不同,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正向影响,价值观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有着负向影响;基于两者交互作用的异质性竞争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两种异质性特质通过团队学习行为提升团队创造力;(3)团队认同在两种异质性特质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辉  安立仁  
文章基于期望理论研究经济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识别认知风格、知识隐性程度及两者的交互对经济奖励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对400余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奖励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与创新者相比,适应者对经济奖励更敏感;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随着知识隐性程度的增加,经济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减弱;认知风格与知识隐性程度的交互的调节作用也得到验证。随着个体认知风格越来越偏向创新者,知识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廖飞  施丽芳  茅宁  丁德明  
知识工作者从事着复杂的、高度依赖于情境的知识工作,他们构成了知识型企业的价值来源。因此,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已成为现代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管理挑战。理解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是应对这一管理挑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自主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个人获得的来自知识的竞争优势和个人声誉这两个影响知识工作者自主性和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对其内生动机的作用机理。以两家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声誉激励和个人来自知识的竞争优势的感知直接强化了个体从事知识工作的内生动机,竞争优势感知在个人声誉激励与内生动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知识的隐性程度影响着整个过程。我们的研究检验了自主理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柏洲  赵健宇  苏屹  
在建立团队知识共享意愿、非正式隐性知识交流与知识创造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个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分别与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组合化和知识内隐化呈正相关关系,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社会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分别与非正式隐性知识面对面交流、非正式隐性知识虚拟对话交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团队知识共享意愿对非正式隐性知识面对面交流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非正式隐性知识交流的两个方式分别是团队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创造4个流程的中介变量。
[期刊] 预测  [作者] 闫森  郭瑜桥  吴文清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工作设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讨论了在模糊工作偏好条件下,基于工作设计的隐性激励机制。首先梳理了工作设计的相关理论,并用工作的系统性、授权度和自由度来描述工作的复杂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具有模糊偏好的工作设计激励模型,并依据模型的结果讨论了工作偏好、工作复杂程度以及工作关联度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最后,对基于工作设计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远  王定华  
员工知识分享是企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机制使员工更加有意愿参与分享知识的活动,藉由员工无私的分享,达到知识的散布及学习,快速提升员工的能力及问题发生时处理的态度,从而改善组织的知识分享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