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
- 2023(1534)
- 2022(1006)
- 2021(1033)
- 2020(798)
- 2019(1674)
- 2018(1902)
- 2017(2892)
- 2016(1903)
- 2015(2230)
- 2014(2343)
- 2013(2098)
- 2012(1811)
- 2011(1743)
- 2010(1981)
- 2009(1472)
- 2008(1547)
- 2007(1385)
- 2006(1238)
- 2005(1205)
- 学科
- 济(5285)
- 经济(5278)
- 业(4704)
- 管理(4062)
- 企(3622)
- 企业(3622)
- 教学(3222)
- 教育(3045)
- 农(2780)
- 中国(2751)
- 理论(2611)
- 业经(2072)
- 农业(2045)
- 计算(1776)
- 算机(1760)
- 计算机(1760)
- 机化(1740)
- 计算机化(1740)
- 制(1641)
- 方法(1584)
- 财(1536)
- 学(1490)
- 地方(1381)
- 策(1283)
- 和(1234)
- 体(1224)
- 银(1150)
- 银行(1147)
- 发(1143)
- 余(1126)
- 机构
- 大学(25608)
- 学院(24877)
- 研究(9516)
- 济(7836)
- 经济(7590)
- 管理(7046)
- 教育(6378)
- 中国(6154)
- 范(5992)
- 师范(5966)
- 京(5796)
- 理学(5787)
- 科学(5637)
- 理学院(5630)
- 管理学(5450)
- 管理学院(5391)
- 所(5013)
- 师范大学(4977)
- 江(4616)
- 研究所(4493)
- 财(4088)
- 农(4003)
- 中心(3965)
- 北京(3841)
- 技术(3792)
- 州(3420)
- 职业(3342)
- 院(3304)
- 业大(3105)
- 农业(3065)
共检索到43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樊凡
成人需要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现代社会中时有表现的成人学习的功利化、被动式和两段式等异化现象,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线性”“系统”和“封闭”的学习观,在“高度现代化”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解构与超越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成人学习也势必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将会伴随人们的一生,从而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知识爆炸以及不确定性,也让闲暇和碎片化时间得以被充分利用。因此,让学习融入成人的生活,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促进成人在快速多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才能切实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成人学习 终身学习 后现代主义 习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社区教育自组织是以居民的自愿性为核心,依靠社区自我的力量由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自我学习组织。社区教育自组织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如权威中心、行政中心、社区居民学习的被动性等问题。社区教育自组织在价值诉求上追求睦邻、守望、归宿;在组织存在上倡导平等、交互、妥协;在组织秩序中体现自治、多元、动态。这些理念,与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去中心、去权威、尊重多样性、追求差异性等的观点一致,凸显出丰富的后现代哲学意蕴。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自组织 后现代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STS教育在西方国家同时兴起。 STS教育的取向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旨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 ,STS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现代科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是 ,后现代主义在矫枉过正之时 ,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烙上了浓厚的泛神论 ,非理性主义色彩。STS教育在构建理念与实践时 ,自觉地摒弃了这些消极因素 ,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STS教育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科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秀辉
市场泡沫是对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历史否定,后结构主义先驱巴塔耶以"普遍经济"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有限"模式,二者有着内在气质的贯通。从巴塔耶的视角考察市场泡沫的后现代内涵,既能给予市场泡沫全新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定位,又能为超越现代经济的有限性提供可行思路。市场泡沫作为一种异质性,它与现代经济彻底决裂,却也开启着新的可能;作为耗费,它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和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运行的另类调节;作为"消尽",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欲望最深处,与整个人类社会共栖共存。
关键词:
市场泡沫 异质性 耗费 消尽 巴塔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艳 李家成
在全球竞争、生态可持续性危机和数字化时代,芬兰改革者坚信“生产”个体能力的最佳方式依赖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意蕴在芬兰被系统性创生,在思想层面,其在人本与功利立场融通作用下指向个体的持续学习和能力建构;在政治层面,终身学习被整体建构,以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与工作间的灵活过渡来预防社会排斥;在实践层面,强调在学会学习和激发学习动机中应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挑战。在芬兰,终身学习是一种治理技术,指向个体生命历程管理的“正常化”;学习发展机会提供指向“成人化”;在社会投资战略中指向“职业主义”。此外,芬兰终身学习结构性认知和个体化实践间的张力、作为连接外围和城市中心之间的治理路径及其系统性实践方法,值得深入审思。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王晓丹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顶点与归宿,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成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问题凸显,其中理性价值的迷失、发展模式的僵化、终身教育理念的旁落等成为重要原因。后现代主义哲学主张去中心、去权威、尊重差异性、追求开放性与多元性,其中的哲学精髓,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回归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说起知识,我们都不陌生,而谈到成人教育知识,似乎就多了几分神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斐成就,但是涉及成人教育知识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的价值取向身在何方,成人又该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后现代的知识观入手,选取了三个角度,即价值判断、类型体系、方法论,来论述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走向、体系建构以及方法选择,阐明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历史性转变,还原了成人教育知识从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成人教育知识 后现代知识观 知识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伶俐 李家成
第七届世界成人教育大会系列成果的发布,不仅呈现了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最新进展,也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行动建议。基于系统梳理,系列报告既逐渐明晰了成人学习与教育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也不断聚焦了需要明确其本质内涵贯彻权利导向和行动导向、丰富其内容形式助推数字化转型、关注现实议题以产生广泛社会效益等行动领域。最新报告和行动框架也勾勒出了保障更多人的赋权增能,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助推参与式成人教育模式、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发展愿景。同时,也给予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一定启示,要关注落实权利保障、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以更好地回应“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新时代发展诉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个体成长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绝非个体发展的终结。如果说个体成人或成熟的标志乃是个体的哲学自觉,也即意识到自我作为人的目的与责任,由此而走向自我生命的深度反思,那么个体哲学自觉发生的关键时段在青年期并延伸到成年阶段,个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一般在35-40岁。一个人青春年少,难免血气旺盛,不足以达成深度的反思,因而需要持续的实际生活历练。个体走向哲学自觉的标志性实践形式是成为父母并懂得如何恰切地教育子女,子女的成长成为见证个体完整成人的试金石。我们需要立足终身发展,重新审视家庭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并适当调
关键词:
个体成人 哲学自觉 终身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朝晖 孙建霞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是当今世界职教课程开发的新范式。我们通过后现代视角解读"学习领域"课程,发现其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情境性、对话性、建构性"等基本特征与后现代哲学的"多元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不谋而合。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透视课程背后的基本思想,体会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
德国“ 学习领域”课程 职业教育 后现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四耕
研究性学习是与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研究性学习亦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之特征。把握这些特征 ,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规范的转型以及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均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