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
2023(34)
2021(38)
2020(25)
2019(71)
2018(85)
2017(146)
2016(71)
2015(97)
2014(119)
2013(105)
2012(108)
2011(80)
2010(97)
2009(92)
2008(101)
2007(98)
2006(106)
2005(75)
2004(53)
作者
(216)
(175)
(173)
(150)
(92)
(87)
(84)
(76)
(71)
(66)
(65)
(62)
(61)
(57)
(56)
(54)
(54)
(54)
(52)
(48)
(47)
(47)
(46)
(45)
(44)
(41)
(38)
(38)
(37)
(35)
学科
管理(228)
(221)
经济(220)
教育(199)
(186)
(168)
企业(168)
中国(154)
教学(115)
方法(113)
数学(97)
数学方法(93)
技术(83)
理论(83)
(78)
(68)
思想(60)
学校(59)
政治(58)
研究(58)
德育(53)
思想政治(53)
政治教育(53)
治教(53)
学法(52)
教学法(52)
图书(50)
(49)
(49)
技术管理(49)
机构
大学(1184)
学院(969)
研究(396)
管理(307)
(304)
师范(303)
教育(298)
(281)
(278)
经济(269)
师范大学(258)
理学(254)
理学院(244)
中国(243)
科学(241)
管理学(238)
管理学院(233)
(200)
(197)
北京(195)
研究所(177)
(176)
中心(162)
(139)
(135)
技术(134)
业大(129)
财经(128)
(127)
图书(125)
基金
项目(494)
科学(406)
研究(397)
基金(348)
国家(280)
(280)
教育(252)
科学基金(244)
社会(242)
社会科(229)
社会科学(228)
(210)
编号(191)
成果(181)
基金项目(178)
(166)
自然(157)
自然科(156)
自然科学(156)
自然科学基金(152)
课题(143)
大学(137)
资助(128)
项目编号(127)
(123)
教育部(116)
(113)
(110)
人文(108)
(108)
期刊
教育(654)
研究(498)
中国(445)
(391)
经济(391)
学报(237)
大学(224)
(184)
(173)
图书(162)
学学(157)
农业(137)
高等(136)
科学(133)
管理(133)
书馆(130)
图书馆(130)
高等教育(128)
技术(125)
职业(102)
(93)
金融(93)
全球(89)
展望(89)
教育展(89)
财经(78)
业大(72)
技术经济(68)
农业大学(66)
(66)
共检索到2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苟顺明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教授从批判理论的传统出发来探讨教师的反思。他将反思看作教师不断学习、探究自己教学的方式。当教师开展批判性反思时,他们实际上是对自己作为成人学习者有更清晰的意识;通过反思,教师持续地了解自身,了解他们与同事的关系,了解他们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批判反思型教师不断质疑自己带到教学中的前提假设,尤其是课堂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确保课堂中的权力和权威被负责任地使用从而有助于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被误用或滥用而使学生感到不公或无益,或者是被胁迫或压制。他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运用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同事的感受、理论学习和对自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婧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批判教育学将教育置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权力这些更本源的问题框架之中,探究教育的功能,思考课程的实质。它不断地追问:"谁的知识?""重点学校对贫困生意味着什么?""现行教育政策是否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是公平的?""谁在其中受益了?"……它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自我观察和反思的镜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明  丁邦平  黄忠敬  
肯尼斯·M·沙科纳(Kenneth M.zeichner)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者研究。沙科纳曾任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学与教师教育部负责人、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任委员会委员。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而且将自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等专业实践的推进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SanneDijkstra是荷兰土温蒂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授。他的主要专业领域是工业、实验与教育心理学。他的主要研究性论文与著作大多数是有关内容领域概念学习的教学设计。目前 ,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问题解决掌握知识与技能。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涉及工业组织中的培训和交流。他还就职于培训化学、物理和数学教师的研究生院。作为当代教学设计领域的国际级专家 ,他参与了《教学设计———国际观点》上下两卷的主编工作。这次 ,他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我所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 2 0 0 0年 1 0月 9— 1 1日 )并为会议带来了反映自己在教学设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新炎  
对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许钧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中,许均教授回顾了他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经历,总结了发现、培养博士生的独特体会;鼓励广大研究生导师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面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任玥  
学生资助政策是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是这一研究领域系列访谈的提炼,概括地介绍了美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内容和状况,包括学生资助政策的体系、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学生资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阶段和趋势、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优越点等内容,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慧敏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伴随着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所产生的愤怒长大。他认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是一种投身于真实生活,饱含着情绪和认知的活动。愤怒是其中的一种情绪,它与希望同在,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早期的生活经历、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和对大学责任的期许可以保持着一个人的愤怒。在教育领域,愤怒的使命是要持续地发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呼吁,激发实际的行动,理论用之于现实。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是劳动者,无论是写书还是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关注社会良心。而未来的批判教育学要做真正的批判性工作,根据社会现实而发展自己的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伟  曲琳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历时八年有余,经历了理想与实践的碰撞。在回答两者落差问题之前,需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由来、所持的价值、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遭遇的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反思。鉴于我国高中教育所处的阶段,其定位应融合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课程结构需一以贯之的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发展。在未来的高中课程改革中,需借助专门的研究,进一步改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保障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志忠  
作为关键词的批判、民主等概念,其内涵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当前批判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热点问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遭遇的发展瓶颈,揭示了批判理论勃勃的生命力所在,为研究者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权力架构的关系,提供了可资照鉴的镜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兰璇  
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 W.Apple)教授是美国批判教育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呈现了他对美国一些重要教育政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标准运动、考试制度和教师工资制度等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围绕儿童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的论题,分析了如何联系儿童的"认知型教师形象",去准确地把握他们所抱有的"假定型教师形象"与"理想型教师形象"的必要性。真真切切地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教师认知的发展脉络,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得以成功的秘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晓敏  
自2008年开始,日本诞生了第一批教师研究生院(日文为"教职大学院"),这一新型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培养教师的高水准专业实践力为宗旨,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来编制课程,开展教学。市川博教授主持创立的帝京大学教师研究生院经过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严格审查于2008年获得认定。在市川博(Hiroshi Ichikawa)教授来我校访问之际,笔者约请市川教授就日本设立教师研究生院的背景以及教师研究生院的理念、课程和教学上的特点作答。市川教授早年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曾任教于东京教育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从事社会科教育以及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的研究。2003年从国立大学退休后,受聘于私立的帝京大学。他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