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2)
2023(12416)
2022(10938)
2021(10490)
2020(8811)
2019(20117)
2018(20332)
2017(38633)
2016(21483)
2015(24406)
2014(24678)
2013(24131)
2012(22179)
2011(20012)
2010(20123)
2009(18589)
2008(18089)
2007(16059)
2006(14386)
2005(12627)
作者
(62451)
(51482)
(51268)
(49113)
(32945)
(24735)
(23452)
(20365)
(19813)
(18529)
(17747)
(17432)
(16563)
(16437)
(15916)
(15851)
(15363)
(15332)
(14847)
(14795)
(13007)
(12930)
(12444)
(11948)
(11650)
(11612)
(11594)
(11315)
(10476)
(10344)
学科
(80201)
经济(80023)
管理(60242)
(54886)
(47017)
企业(47017)
方法(35617)
数学(28710)
数学方法(28323)
(23146)
中国(23015)
(22547)
(20927)
业经(19138)
理论(17917)
(17475)
地方(16964)
(15516)
教育(14583)
农业(14506)
(13139)
银行(13090)
(12728)
(12726)
贸易(12719)
财务(12643)
财务管理(12616)
(12512)
(12462)
技术(12297)
机构
大学(302139)
学院(298070)
管理(116330)
(109880)
经济(107088)
研究(101071)
理学(99618)
理学院(98432)
管理学(96653)
管理学院(96085)
中国(74537)
(65492)
科学(64486)
(53390)
(51414)
(49867)
研究所(46663)
(46596)
中心(46223)
业大(45246)
(42792)
师范(42365)
财经(41993)
北京(41568)
农业(38923)
(37967)
(37411)
(36795)
师范大学(34152)
技术(33319)
基金
项目(201540)
科学(156670)
研究(149617)
基金(143402)
(124841)
国家(123707)
科学基金(105077)
社会(91967)
社会科(86085)
社会科学(86057)
(79406)
基金项目(76030)
教育(69651)
自然(68163)
(67135)
自然科(66527)
自然科学(66508)
自然科学基金(65290)
编号(62755)
资助(58951)
成果(53233)
重点(44791)
(44000)
课题(43773)
(41970)
(41251)
项目编号(38961)
科研(38393)
创新(38328)
大学(37788)
期刊
(127467)
经济(127467)
研究(91399)
中国(62050)
学报(51817)
(45796)
科学(45373)
教育(43310)
管理(43008)
(41105)
大学(38552)
学学(35519)
农业(31145)
技术(26113)
(25245)
金融(25245)
图书(21365)
业经(20607)
财经(20565)
经济研究(18815)
(17440)
问题(16305)
理论(15426)
(15285)
(15088)
书馆(14869)
图书馆(14869)
科技(14589)
实践(14301)
(14301)
共检索到451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范丽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洪富  
高深知识是大学的基础性材料同时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由此大学、高深知识与社会之间就具有了内在的关联。这正是知识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从大学产生时代的中世纪至今,人类社会的知识类型经历了形而上学型知识和科学型知识,并正走向文化型知识。这些知识类型在大学中分别表现为普遍与自由知识、资本知识和协商知识。大学知识的演变,使得大学从理性大学转变为学术资本大学,如今又出现了民主大学的雏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红霞  陈兰荣  
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贯彻落实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价值感,发挥其先导作用、育人作用和开发作用,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社会学视角分析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并提出对策,以期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董辉   李雨桐  
校园足球既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当下体教融合改革的关键枢纽。作为依托学校空间和教育制度运行的教育活动,校园足球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近十年蓬勃发展,但相关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建构工作却相对滞后。理论上的短板也制约着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校园足球的教育社会特征,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域切入,以功能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经典理论范式为引导,具体梳理了国外有关青少年足球的研究文献,展现了社会学理论对于足球运动的功能定位、文化创生以及秩序塑造等议题的学术贡献。据此,本文进一步着眼我国校园足球的本土实践,探讨了如何在范式整合基础上深化有关校园足球政策运行、文化分析和课程教学议题上的研究可能,以期打开围绕校园足球的教育跨学科研究新局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洪根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与理论归纳类文章。文章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旅游社会学在国外的开展状况 ;综合评述了主要的思想流派、理论观点、学术著作以及代表人物 ,具体包括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演进观、新迪尔凯姆学说、冲突批评理论、功能学派、韦伯主义、形式主义 现象学和民族方法学派 ,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 7种理论流派。文章的第二部分尝试性地建构了旅游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旅游活动主体类型、旅游系统与发展范式、主客交往、旅游吸引系统特征、旅游影响与社会文化变迁及现代化 ,以及旅游现象的两重性等旅游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6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洪根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与理论归纳类文章。文章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旅游社会学在国外的开展状况 ;综合评述了主要的思想流派、理论观点、学术著作以及代表人物 ,具体包括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演进观、新迪尔凯姆学说、冲突批评理论、功能学派、韦伯主义、形式主义 现象学和民族方法学派 ,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 7种理论流派。文章的第二部分尝试性地建构了旅游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旅游活动主体类型、旅游系统与发展范式、主客交往、旅游吸引系统特征、旅游影响与社会文化变迁及现代化 ,以及旅游现象的两重性等旅游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6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骏  邓国彬  
一、“消费社会”的探源 “消费”(consume),根据199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但这一现代词义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威廉斯(Williams)的考证,“消费”一词于14世纪在英语的最初使用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意指“毁坏”、“用光”、“浪费”、“耗尽”,其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才生  
“东北金融问题”的解决、东北地区进一步市场化改革以及东北地区吸引大量外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振兴东北的前提,而这些都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振兴东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基础。为此,东北地区必须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振兴东北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誉   刘子曦  
货币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深刻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与社会的组织形态。目前,以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货币革命”正成为塑造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带来的时代之问亟待社会学回应。有鉴于此,系统梳理社会学有关货币的研究成果,能够提炼出“特殊商品”“文化符码”“活力之物”三种研究路径,进而勾勒货币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具体面向,挖掘其学理意涵。此外,从“货币整体形态”和“货币表意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有助于对货币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学理开发,从而把握中国货币革命中正在出现的新型货币认知、实践特点与社会后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剑  
许茨的知识社会学具有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剖析许茨关于"理解"、"知识库"、"多重实在"等核心思想,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而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以及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得许茨知识社会学的价值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彰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靖国  
财政赤字政策长期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普遍特征。但人们对财政赤字形成原因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政府预算约束及扩张型财政政策方面,忽视了其背后更加深刻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形态由前工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进而又转向后工业社会或风险社会的进程中,曾经作为风险承担主体的传统共同体和核心家庭先后被解构。与此同时,人类个体行为选择约束的弱化,与其行为负外部性扩散之间形成紧张关系,这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主要矛盾。失去了传统风险承担主体的缓冲,政府不得不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由私人风险转化而成的公共风险。财政赤字政策正是私人风险向公共风险大量转化背景下的临时性应对方案。要彻底化解财政赤字以及相应风险,需要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以为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创造更好条件,从而使大量私人风险不必转化为公共风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菊艳  
本文运用叙述分析方法对24位教师的从教生涯自述予以分析,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及所呈现出的身份类型。研究发现,中国教师的身份认同在改革开放以来因其入职年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这些身份类型的出现是教师个人与其所处的人际和制度脉络互动的结果。不同身份认同的教师共同存在于学校场域,形成教师群体的区隔。鉴于教师群体性的归属感对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及当前我国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脉络,国家有必要自上而下形塑教师群体发展出"专业人"身份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