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9)
- 2023(10861)
- 2022(9556)
- 2021(9078)
- 2020(7603)
- 2019(17585)
- 2018(17608)
- 2017(33905)
- 2016(18517)
- 2015(20519)
- 2014(20546)
- 2013(20353)
- 2012(18583)
- 2011(16592)
- 2010(16296)
- 2009(14654)
- 2008(14145)
- 2007(12141)
- 2006(10327)
- 2005(8791)
- 学科
- 济(68940)
- 经济(68862)
- 管理(52472)
- 业(50167)
- 企(42367)
- 企业(42367)
- 方法(34419)
- 数学(29742)
- 数学方法(29391)
- 学(18021)
- 农(17710)
- 财(17650)
- 中国(16977)
- 业经(15401)
- 地方(13714)
- 理论(12421)
- 技术(12039)
- 农业(11965)
- 制(11837)
- 务(11811)
- 贸(11806)
- 贸易(11801)
- 财务(11751)
- 财务管理(11730)
- 和(11685)
- 易(11458)
- 企业财务(11178)
- 环境(10896)
- 银(10086)
- 银行(10042)
- 机构
- 大学(260416)
- 学院(257795)
- 管理(104074)
- 济(95736)
- 经济(93522)
- 理学(91649)
- 理学院(90561)
- 管理学(88809)
- 管理学院(88354)
- 研究(85424)
- 中国(60527)
- 科学(57327)
- 京(55223)
- 农(45701)
- 所(43414)
- 财(43016)
- 业大(42948)
- 研究所(40231)
- 中心(38192)
- 农业(36237)
- 江(35492)
- 财经(35438)
- 北京(34451)
- 范(33994)
- 师范(33594)
- 经(32375)
- 院(31008)
- 州(29672)
- 技术(27943)
- 经济学(27737)
- 基金
- 项目(186771)
- 科学(146055)
- 基金(135785)
- 研究(132262)
- 家(119820)
- 国家(118841)
- 科学基金(101613)
- 社会(81409)
- 社会科(77046)
- 社会科学(77025)
- 省(73277)
- 基金项目(73128)
- 自然(69123)
- 自然科(67512)
- 自然科学(67495)
- 自然科学基金(66273)
- 划(62144)
- 教育(60460)
- 资助(55776)
- 编号(53179)
- 成果(42419)
- 重点(41617)
- 部(40492)
- 创(39065)
- 发(38947)
- 创新(36375)
- 课题(36351)
- 科研(36273)
- 计划(35166)
- 大学(34513)
共检索到356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冬元 林继华 邓建平
对照刺葡萄染色体数目为2n=2x=38[1-7],变异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大多为2n→4x=76,少量为2n→2x=38+4、2n→2x=38+6;0.004%戊炔草胺处理对已萌发的刺葡萄种子浸渍24h有最佳倍性诱变效果,诱变率达41.7%;0.006%戊炔草胺处理套罩正处于生长状态的芽,倍性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达42.8%。不同浓度的戊炔草胺分别作用于刺葡萄已萌发种子与正处于生长状态的芽都有较好的倍性诱变效应。用戊炔草胺为倍性诱变试剂,诱导染色体发生倍性变异,为选育无籽或少籽、大粒、优质的刺葡萄新品系提供育种材料。
关键词:
戊炔草胺 秋水仙素 刺葡萄 多倍体 诱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林 徐扩 李川 马娟 董金皋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巧静 曹斌 钱萍仙 饶慧云 刘蓉 吴月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筛选适合葡萄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对52份葡萄种质进行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法分析葡萄诱变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优化的葡萄SSR-PCR反应体系为:MG2+1.5 MMoL·L~(-1),d NTP 0.2 MMoL·L~(-1),TAq酶1.0U,引物0.4μMoL·L~(-1),模板dNA 50 NG,总体积20μL.48对引物共扩增出2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2%,有31对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达到了100%.每对引物可扩增3~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6个.52个葡萄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889,各诱变...
关键词:
葡萄 SSR 体系优化 诱变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敏 曾蓓 赵玉华 白描 杨国顺
以刺葡萄为材料,设不同施钾量(0、135、270、540 g/株)研究其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较高,着色期时达最大,为8.91μmol/(m2·s);当施钾量为54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均较高;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刺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在膨大期较高,为5.33mmol/(m2·s);当施钾量为270 g/株时,除开花期之外,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钾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
关键词:
刺葡萄 钾 光合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爱红 范培格 孙建设 李绍华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茎段浸泡和秋水仙素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葡萄(Vitis.vinifera)京秀和红地球2个品种的组培苗进行诱导,并采用流式分析仪对诱变植株的细胞DNA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茎段浸泡秋水仙素法诱导四倍体葡萄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素培养基法。在低浓度秋水仙素(2000mg·L-1或低于2000mg·L-1)溶液中浸泡时间短于48h的所有处理,仅在继代2~5次后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在秋水仙素浓度2000mg·L-1对茎段浸泡3~4d或3000mg·L-1和4000mg·L-1对茎段浸泡2~4d,在茎段扦插的当代就获得了纯合四倍体植株,诱变四倍体植株的适宜条件为3000mg·L...
关键词:
葡萄 秋水仙素 四倍体 倍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淑君 胡璋健 师恺
【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重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及时可造成30%—40%减产。目前生产上多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农产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的风险。N-酰基乙醇胺(NAE)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类脂质生物活性化合物,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但其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N-酰基乙醇胺在诱导番茄对灰葡萄孢防御中的作用,为研发番茄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灰葡萄孢分别接种在含有硬脂酰乙醇胺(NAE 18:0)、亚油酸乙醇胺(NAE 18:2)、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NAE 22:5)的培养基上,观察灰葡萄孢的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以番茄‘Moneymaker’植株为材料,硬脂酰乙醇胺、亚油酸乙醇胺、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外源处理番茄叶片后接种灰葡萄孢,统计病情指数,测定荧光参数。采用qRT-PCR技术明确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番茄叶片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测定番茄叶片中主要抗病基因PI I、PR-1、NPR1、Nr、ACO1、PYR1a等的相对表达量及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乙烯(ethylene,ETH)、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含量。并以乙烯信号转导突变体植株never ripe(nr)及对照植株Pearson(PB)为材料,在外源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接种灰葡萄孢,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灰葡萄孢生长并不受外源N-酰基乙醇胺的影响,外源施用N-酰基乙醇胺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缓解由灰葡萄孢侵染导致的番茄叶片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的下降。3种N-酰基乙醇胺中,亚油酸乙醇胺施用后番茄叶片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最为明显,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下调60%,其诱导灰霉病抗性效果最佳。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抗性基因PI I、PR-1、NPR1、Nr、ACO1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使得番茄响应灰葡萄孢接种后PI I、Nr、ACO1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其中乙烯合成基因ACO1的表达水平最高。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叶片水杨酸、茉莉酸、生长素和乙烯含量增加,但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并接种灰葡萄孢后只有乙烯含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乙烯突变体nr植株中,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对灰葡萄孢的抗性诱导作用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外源施用亚油酸乙醇胺能够提高番茄内源光合效率和抗病基因的表达及内源激素乙烯的含量,增强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推测其诱导抗性作用可能与乙烯信号路径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石雪晖 徐艳 叶云
为建立良好的刺葡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刺葡萄进行品种改良,以刺葡萄叶片、根尖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经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处理,再经过0.45μm筛网过滤,1000r/min低速离心后分离产生原生质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材料以愈伤组织最好,叶片次之,根尖最差;4次以内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经2%纤维素酶+0.5%果胶酶+1%离析酶的酶液组合酶解8h后,原生质体的产量为5.12×106个,活力为88.57%.
关键词:
刺葡萄 原生质体 分离 酶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昆玉 方芳 石雪晖 杨国顺 钟晓红 倪建军 徐丰 白描 聂松青 陈湘云
比较腺枝葡萄和刺葡萄2种野生葡萄与红地球、户太8号2个栽培品种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嫁接不同栽培品种后,通过调查砧穗组合的抗病性,分析腺枝葡萄与其他野生葡萄资源赋予接穗抗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刺葡萄抗黑痘病,但不抗霜霉病;嫁接后,刺葡萄作砧木的组合,抗病性明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均可作为真菌病害抗性育种的资源,刺葡萄可作为砧木育种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军 黄乐 刘昆玉 杨国顺 钟晓红 徐丰 白描 金燕 石雪晖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
关键词:
刺葡萄 叶 花 果实 种子 表型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楠 熊兴耀 刘东波
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壁材配方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阿拉伯胶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乳化剂用量、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固形物含量,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20∶38.5、5%、0.3∶1、25%;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风温度、进风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液温度,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92℃、190℃、5min、6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在90%以上,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关键词:
刺葡萄籽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泽发 闵子杨 孙小武 成娟 胡一鸿
为探索印度南瓜四倍体诱变方法,增加南瓜新的种质资源,以印度南瓜自交系M10-13-09为试材,秋水仙碱、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对印度南瓜种子进行处理,获得同源四倍体印度南瓜,并从形态及一些生理指标上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差异。发现诱变剂秋水仙碱最佳浓度为2.0 mg/m L,氨磺乐灵最佳浓度为0.05 mg/m L,其诱变率分别为0.33%和0.83%,染色体加倍后的数目为2n=4x=80,诱变剂氨磺乐灵比秋水仙碱诱变效果更好。与印度南瓜二倍体相比较,四倍体叶片变小、变厚,雌花开花节位明显降低,雄花花丝变粗,花冠颜色变深,多绒毛,生育期延长,果实表面色肋变宽,颜色变深;四倍体种子横径为1.0 cm,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清 李守勉 姚彬 王潇潇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利用茎段浸泡和秋水仙素培养基2种方法对库拉索芦荟进行诱变,结果表明,茎段浸泡秋水仙素法诱导四倍体葡萄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素培养基法,0.2%的秋水仙素处理4 d变异效果最好,诱变率达到最高值41.5%。变异株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叶片表皮气孔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增多。
关键词:
芦荟 秋水仙素 多倍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印山 郭修武 李坤 李轶晖 李成祥
以9个不同类型的葡萄品种为亲本,进行了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和后代染色体倍性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其中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种子形成率、种子出苗率都高于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中共产生6株三倍体,以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13.2%,高于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在以三倍体为育种目标的杂交中,应以优质的四倍体品种做为母本来配置杂交组合。
关键词:
葡萄 杂交 亲和性 染色体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莎 李华 郭安鹊 张静 糜川清 王华
【目的】探讨不同工艺酿造"媚丽"葡萄酒的氧化稳定性,为"媚丽"葡萄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工艺酿造媚丽干红、媚丽桃红和媚丽汽酒,以梅鹿辄干红为对照,在恒温鼓风干燥箱((50±1)℃)中进行加速氧化,研究不同工艺所酿"媚丽"葡萄酒的氧化褐变动力学。【结果】在媚丽葡萄酒加速氧化的30d中,7d后的氧化褐变(A420nm)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初始褐变速率k的变化为2.4×10-3~29.0×10-3d-1;加速氧化30d前后,主要测定指标变化量的相关分析显示,游离SO2含量变化量与氧化还原电位变化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与褐变程度变化量呈极显...
关键词:
媚丽葡萄酒 氧化褐变 动力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印山 陈文玲 郭修武 刘镇东 林洪 唐健
以葡萄二倍体品种无核红宝石与四倍体品种香悦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以杂交胚珠为试材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与染色体计数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无核红宝石×香悦于花后60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8.33%,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8株,其中有1株三倍体植株(12.5%);香悦×无核红宝石在花后83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29.38%,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56株,其中有16株三倍体植株(27.59%)。
关键词:
葡萄 二倍体 四倍体 胚挽救 倍性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