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5)
- 2023(12583)
- 2022(10860)
- 2021(9808)
- 2020(8470)
- 2019(19435)
- 2018(19722)
- 2017(37181)
- 2016(20642)
- 2015(23417)
- 2014(23941)
- 2013(23343)
- 2012(22012)
- 2011(20321)
- 2010(20694)
- 2009(19628)
- 2008(19496)
- 2007(17872)
- 2006(16021)
- 2005(14853)
- 学科
- 济(99829)
- 经济(99710)
- 管理(60309)
- 业(52495)
- 企(43685)
- 企业(43685)
- 方法(36160)
- 数学(31526)
- 数学方法(31253)
- 财(24488)
- 中国(24412)
- 农(23291)
- 制(23164)
- 地方(22564)
- 学(20266)
- 业经(20200)
- 体(17375)
- 银(15892)
- 银行(15858)
- 融(15663)
- 金融(15655)
- 行(15197)
- 农业(14752)
- 贸(14373)
- 贸易(14367)
- 地方经济(14193)
- 理论(14175)
- 易(13845)
- 环境(13720)
- 和(13661)
- 机构
- 大学(302310)
- 学院(301315)
- 济(132101)
- 经济(129232)
- 管理(108827)
- 研究(108417)
- 理学(91751)
- 理学院(90695)
- 管理学(89167)
- 管理学院(88587)
- 中国(82483)
- 京(64298)
- 财(64097)
- 科学(63817)
- 所(56261)
- 农(51444)
- 研究所(50388)
- 财经(49021)
- 中心(48885)
- 江(48522)
- 经(44033)
- 业大(42849)
- 经济学(41807)
- 北京(40969)
- 农业(40187)
- 范(39774)
- 师范(39357)
- 院(38391)
- 州(37387)
- 经济学院(37270)
- 基金
- 项目(188480)
- 科学(146774)
- 研究(140140)
- 基金(134443)
- 家(116643)
- 国家(115653)
- 科学基金(97504)
- 社会(88817)
- 社会科(84012)
- 社会科学(83987)
- 省(74357)
- 基金项目(70360)
- 教育(65340)
- 划(62115)
- 自然(60227)
- 自然科(58758)
- 自然科学(58737)
- 自然科学基金(57676)
- 编号(57427)
- 资助(55191)
- 成果(49137)
- 重点(43245)
- 部(42428)
- 发(41593)
- 课题(41217)
- 创(38579)
- 制(38079)
- 国家社会(36704)
- 教育部(36400)
- 性(36361)
- 期刊
- 济(158530)
- 经济(158530)
- 研究(97088)
- 中国(66757)
- 财(52510)
- 农(47363)
- 学报(47126)
- 科学(41948)
- 管理(41890)
- 大学(35838)
- 教育(35735)
- 学学(33642)
- 农业(30866)
- 融(30779)
- 金融(30779)
- 技术(27708)
- 财经(25929)
- 经济研究(25886)
- 业经(23263)
- 经(22436)
- 问题(20249)
- 业(16200)
- 技术经济(16001)
- 贸(15760)
- 统计(14881)
- 版(14526)
- 理论(14378)
- 世界(14353)
- 国际(13529)
- 商业(13416)
共检索到475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瑞琴
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观,完全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他领导苏联进行经济改革,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严重缺乏,其改革最终必然摧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才发
自苏共二十七大以来,戈尔巴乔夫不仅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逐步把他的思想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了他轰动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之所以能产生举世瞩目的影响,导致世界性的“震动”,关键在于这次会议客观地剖析了苏联改革三年来的成就与得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最痛点”,并且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顺乎逻辑地提出了对内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实行政策调整的新对策。本文拟就苏共二十七大以来戈尔巴乔夫思想言论的轨迹,对其新思维的内容实质作一点粗浅的评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永全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评介·李永全·按:前苏共中央书记、苏共中央总务部长、曾多年担任戈尔巴乔夫助手的瓦·博尔金撰写一部回忆录《宝座的坍塌——戈尔巴乔夫肖像》,揭示了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和苏联解体的深刻原因。该书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美国的福利经济体制改革评析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刘杰福利经济体制改革是近年来西方各国普遍的政策趋势。在美国,早在80年代初里根执政时期,共和党人为缓解财政压力就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但在长期的体制惯性和民主党人的强烈的反对下收效不大。克林顿上任以来,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谷书堂
从1978年底1979年初算起,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30年。本文对近30年来改革的进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出现的分歧和争论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最终总结出这些分歧和争论的焦点和实质问题,并坚持认为我国选择以市场经济为核心作为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十分正确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关系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智波 刘海月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均实行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过相似的意识形态,又先后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由于两国改革的模式不同,改革绩效差别很大。俄罗斯在激进改革后需要渐进式调整,中国在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后,应把握时机,不妨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加以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高民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迈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在新的历史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课题组 聂高民 李振京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中文
我国经济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受着经济改革进程的影响。在改革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大经济法理论产生。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大经济法理论有所限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法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此对应,市场经济法理论产生。
关键词:
经济改革 经济法 理论 阶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从实质上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 ,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 ,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 典型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冰
我国经济体制由基础性经济体制、政府、行业性体制三个层面组成。基础性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环境,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业性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当前阶段,不同层面体制改革的失衡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础性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滞后状态,政府主导作用弱化;行业体制改革发生扭曲。因此,应该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性,具体对策为:进行总体设计和部署,加快基础性经济体制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增进行业体制改革的配套和协调。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整体机制 协调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颖 牛坤玉
目前全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体制障碍,进行全面、深刻的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文章构建了环境保护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对新时期开展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环境保护经济体制 框架 改革 必要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小川 银温泉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来流行的关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驾马车"及"休克疗法"的论点,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的改革道路及其中的争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