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4)
- 2023(6717)
- 2022(5045)
- 2021(4505)
- 2020(3762)
- 2019(8100)
- 2018(8032)
- 2017(16193)
- 2016(8684)
- 2015(9898)
- 2014(9992)
- 2013(9786)
- 2012(8789)
- 2011(7893)
- 2010(7819)
- 2009(7310)
- 2008(7129)
- 2007(6338)
- 2006(5733)
- 2005(5132)
- 学科
- 济(46555)
- 经济(46512)
- 业(24541)
- 方法(23845)
- 管理(23506)
- 数学(20720)
- 数学方法(20622)
- 企(18731)
- 企业(18731)
- 农(12299)
- 中国(12280)
- 业经(10428)
- 财(9673)
- 地方(9087)
- 农业(8879)
- 贸(7135)
- 贸易(7132)
- 易(6883)
- 制(6786)
- 发(6454)
- 理论(6396)
- 产业(6336)
- 务(6108)
- 融(6101)
- 金融(6100)
- 财务(6094)
- 财务管理(6081)
- 学(5942)
- 企业财务(5913)
- 银(5583)
- 机构
- 学院(129002)
- 大学(128812)
- 济(55617)
- 经济(54687)
- 管理(50176)
- 理学(43690)
- 理学院(43258)
- 管理学(42597)
- 管理学院(42357)
- 研究(40591)
- 中国(30460)
- 京(26078)
- 财(25901)
- 科学(22951)
- 财经(21391)
- 经(19620)
- 江(19047)
- 中心(18814)
- 所(18791)
- 范(18712)
- 经济学(18621)
- 师范(18537)
- 农(17893)
- 经济学院(17024)
- 研究所(16970)
- 北京(16182)
- 业大(16023)
- 财经大学(15997)
- 州(15270)
- 师范大学(15146)
- 基金
- 项目(86589)
- 科学(69953)
- 基金(65276)
- 研究(63975)
- 家(55722)
- 国家(55284)
- 科学基金(48690)
- 社会(44371)
- 社会科(42320)
- 社会科学(42309)
- 基金项目(34821)
- 省(33248)
- 教育(29844)
- 自然(29760)
- 自然科(29085)
- 自然科学(29081)
- 自然科学基金(28619)
- 划(27223)
- 资助(27207)
- 编号(24568)
- 部(19800)
- 成果(19514)
- 发(19326)
- 国家社会(19289)
- 重点(19188)
- 教育部(17772)
- 人文(17730)
- 创(17360)
- 课题(16982)
- 大学(16711)
共检索到184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青原 刘文莉
自由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也是柏拉图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潜藏着对理想自由的向往,需要从《理想国》不同语境中把握自由之基本内涵。柏拉图以对雅典人欲望式自由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将雅典衰落的矛头指向民主制度下的自由,从中可以窥知他对原始自由概念进行修正的倾向;进而从善、理性的维度审视自由概念,把“善”作为建构原则对自由进行重新界定,开辟了一条以理性求知求善通往自由的路向。这种超时空的自由理论以教育为手段,把道德、善理念与理性统一起来,为现代人化解自由困境提供一定的价值指引,彰显了柏拉图自由思想的哲学内涵和独特气质。
关键词:
自由 欲望 善 理性 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个体人性探讨,社会伦理探究和政治秩序建构的经典著作,通过灵魂和城邦对比下正义本质的追寻来指引年青人在共同体中寻求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在其中教育是一个关键的主题,它与哲学、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铺就达成个人和城邦正义和幸福的道路。《理想国》中柏拉图对这一过程描绘至少存在两个理解结构,一是上升结构,一是对称结构,从而以一种顶点和中心的形式展现这一道路的确定与神圣。在对教育的言辞建构中,柏拉图通过培养护卫者的普通教育到养成哲学王的辩证法教育,完成了以理性追寻美好而高尚的真理和本质的灵魂秩序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青原 刘文莉
自由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也是柏拉图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潜藏着对理想自由的向往,需要从《理想国》不同语境中把握自由之基本内涵。柏拉图以对雅典人欲望式自由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将雅典衰落的矛头指向民主制度下的自由,从中可以窥知他对原始自由概念进行修正的倾向;进而从善、理性的维度审视自由概念,把“善”作为建构原则对自由进行重新界定,开辟了一条以理性求知求善通往自由的路向。这种超时空的自由理论以教育为手段,把道德、善理念与理性统一起来,为现代人化解自由困境提供一定的价值指引,彰显了柏拉图自由思想的哲学内涵和独特气质。
关键词:
自由 欲望 善 理性 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观念,提倡对人行为的理性制约;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人"思想,提倡道德的内化作用。"正义"就是守法践约,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并接受理性的统治;"仁人"是从亲缘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合理的秩序(礼)来维系人际间的关系,从而立人道之极,实现理想的完美人格。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因此,柏拉图提出了"正义"观念,重建标准来衡量一切是非曲直,
关键词:
正义 理性 仁人 德性 文化比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书峰
柏拉图在《会饮》和《理想国》中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灵魂图景:一是爱欲或爱若斯(Eros)向着美的理念自身的一种和谐的攀升模式(ascent model),二是在灵魂的理性部分与欲望和激情部分之间的一种冲突或斗争模式(conflict model)。这两种模式并没有任何内在的矛盾之处,而是对柏拉图的同一种实践主题的两种不同的描述:即欲求的秩序或逻辑。柏拉图在这两篇对话中虽然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实践哲学,但这两篇对话却为后来的实践哲学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形而上学基础:道德心理学,即灵魂的三分结构和爱欲的本性。理性的统治才是个体灵魂的最佳结构,爱若斯的最终目的是对美的理念的静观,只有在对美和善本身的静观和沉思中才找到了让自己安顿的栖身之所,而灵魂的理性部分通过哲学教化和对智慧的爱而摆脱激情和欲望的奴役,走向个体的正义之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采
多年以来,我国教育史学界研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其对话录《理想国》。但根据中外哲学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实际上还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如柏拉图的其他对话录及一些未成文学说。德国图宾根学派的研究成果更揭示出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对于研究其哲学乃至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古代伟人多通过口传来进行教育活动,近代以来在研究人物思想方面崇尚书本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古代。柏拉图在其《斐德诺篇》和《第二封书信》中曾对书写著作进行的深刻批判不仅表明其对书写著作的根本态度,也具有教学方法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柏拉图 未成文学说 书写批判 教育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勇
为安顿灵魂与城邦,柏拉图提出以学园、对话作为实施其哲学教育的外在条件,但这些条件并未涉及哲学教育的内涵,因此他必须展开一段旨在界定其哲学教育内涵的思考。通过极力与诗人、智者设计的教学内容区别开来,柏拉图界定了自己的哲学教育,让自己的学园与对话教学有了满意的内容,同时也挑起了何为哲学、知识分裂与灵魂完美之悖论关系等千古课程难题,以至于尼采、海德格尔等现代思想家不得不重构柏拉图的哲学界定。但他们终究无法让教育安定下来,有关教育内容的思考仍可能会在柏拉图曾经遭遇的分裂与紧张中,寻求即使达不到也坚信一定存在或应当存在的完美。
关键词:
柏拉图 哲学 诗歌 智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伽达默尔从柏拉图的审美理论中汲取了诸多建构其哲学诠释学的养料,也再次证明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魅力。在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视域的关照下,柏拉图"美的理式与分有说"表现了"美"因其存在而显现出来的诠释学思想;被苏格拉底称为"模仿的模仿"文艺作品,伽达默尔则认为它并非是真理的影子,而是可以用以把握真理的再认识的媒介;即使是柏拉图最具争议的"审美意识非纯粹化"的理论也影响了伽达默尔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柏拉图的对话形式则是伽达默尔建构其"效果历史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柏拉图 美学理论 艺术 诠释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孔令新
《美诺》是一部关于德性可教问题的教育戏剧。美诺虽善记忆其心灵却极其懒于思考并过于渴慕权势,其灵魂狭隘且傲慢。他执迷于寻找德性教师来传授自己德性,却始终不愿在苏格拉底的鼓励下反思自己对德性的错误理解。此教育故事亦表明鉴于人的有限性,有完全智慧进而可以传授德性的完美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德性理论上虽可教却在现实中不可教。不过个体却可以通过坚定地去反思和探究关于德性的智慧获得更多真实的道德意见,以此来更加靠近德性本身,德性的不教而学亦由此而来。
关键词:
德性 探究 道德意见 柏拉图 美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彭磊
柏拉图在其《书简七》的开头讲述了自己的生平,故称柏拉图的"自传"。本文细致分析了苏格拉底、雅典以及柏拉图在这部自传中的角色,通过解析柏拉图的笔法。揭示出柏拉图在自传中对苏格拉底的辩护,对雅典的两重态度,以及柏拉图通过自我教育从政治上升到哲学的过程。
关键词:
柏拉图 自传 《书简七》 政治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二千年封建社会,孔子思想在中华大地上风靡不衰,孔子成为头号圣人。孔子影响之大,不只囿于中国,十七、八世纪,孔子对欧洲也颇有影响,尤以法、德为甚。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就非常赞赏孔子。他说:“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所征服”,“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在西方世界影响之深远也很少有人能望其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良华
古典西方教育哲学分为两个阵营: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组建他的"理想国",按照"理论理性"设计他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案;柏拉图坚持"哲人王"统治、公产制和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虽然坚持了哲学对政治的指导,但他看到了哲学对政治的危险,按照"实践理性"的优先性开创了不同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政治科学"以及相关的教育方案。亚里士多德重视轮流制、私有制和法制教育。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以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其游记成就亦斐然。本文从文学、美学、哲学三方面论说川端康成游记,探讨其独特卓异的旅游文化意义。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游记 旅游文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治·索罗斯 王宇
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和发展开放社会以适应全球化社会的要求,而市场原教旨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扭曲阻碍了开放社会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市场原教旨主义并不适用于一个次优社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开放社会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市场原教旨主义 开放社会 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