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7)
2023(5203)
2022(4025)
2021(3588)
2020(2828)
2019(6879)
2018(7035)
2017(13957)
2016(7474)
2015(8513)
2014(8621)
2013(8448)
2012(7429)
2011(6805)
2010(6999)
2009(5982)
2008(5562)
2007(4777)
2006(4191)
2005(3622)
作者
(21321)
(17622)
(17493)
(16712)
(11308)
(8292)
(7901)
(6888)
(6770)
(6196)
(6127)
(5955)
(5631)
(5533)
(5508)
(5394)
(5247)
(5083)
(5063)
(5032)
(4321)
(4279)
(4178)
(4122)
(3917)
(3896)
(3825)
(3746)
(3498)
(3432)
学科
(36659)
经济(36634)
管理(22972)
方法(18236)
数学(17080)
数学方法(16605)
(16591)
(13715)
企业(13715)
中国(10982)
环境(10973)
地方(7759)
(7417)
(6637)
城市(6486)
(6369)
理论(6190)
业经(5886)
(5458)
资源(4908)
(4873)
(4828)
城市经济(4663)
(4604)
贸易(4601)
(4418)
规划(4361)
农业(4273)
环境规划(4154)
生态(4006)
机构
学院(106682)
大学(105526)
管理(43802)
(42687)
经济(41613)
理学(38397)
理学院(37970)
管理学(36958)
管理学院(36786)
研究(33157)
中国(24117)
(22583)
科学(21352)
(16865)
业大(15733)
(15588)
中心(15341)
(14925)
研究所(14330)
财经(14057)
(14047)
北京(13895)
(13832)
师范(13707)
经济学(13037)
(12792)
(12670)
(12228)
经济学院(11707)
经济管理(11337)
基金
项目(76652)
科学(61513)
基金(56639)
研究(53418)
(49438)
国家(49148)
科学基金(43660)
社会(34587)
社会科(33035)
社会科学(33024)
(30320)
基金项目(30004)
自然(29729)
自然科(29118)
自然科学(29116)
自然科学基金(28518)
(25708)
教育(25025)
资助(23634)
编号(20913)
重点(17188)
(16473)
(16103)
(15720)
成果(15055)
创新(14808)
课题(14642)
科研(14601)
计划(14350)
国家社会(14335)
期刊
(42412)
经济(42412)
研究(28816)
中国(17964)
管理(15714)
科学(14989)
学报(13872)
(11711)
(11676)
技术(11297)
大学(11000)
学学(10518)
教育(10318)
农业(8114)
统计(7946)
(7290)
问题(6980)
业经(6915)
城市(6914)
经济研究(6904)
(6632)
金融(6632)
决策(6611)
财经(6220)
(5910)
技术经济(5842)
资源(5841)
(5379)
现代(5287)
科技(5016)
共检索到145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明斗  王雅莉  
慢城自1999年在欧洲倡导以来,已有24个国家拥有慢城称号,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作为宜居城市,慢城能够在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新型城市和生活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启迪效应。基于文献回顾的基础,通过对我国建立慢城潜力因素的系统分析,认为培育城市个性,建立个性城市、利用示范启迪效应优势、优化地方风貌的生态空间、打造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及推崇慢哲学理念等措施和建议成为我国建立慢城的必经之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洪涛  
本文倡导慢城模式,论述了倡导慢城模式的背景,慢城模式的概念、内涵、慢城模式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总结了国外学者对"慢城模式"的研究,对中国发展慢城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对中国发展慢城模式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慢消费"的6个结论,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的"慢城消费模式"的实现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海啸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庄贵阳  
以"绿色之城——深圳建设低碳示范城市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二届深圳学术年会,日前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建设低碳城市是城市的基本问题,如何实施看得见的措施建设低碳城市等,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刊摘编了几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安敏  胡海洋  李文辉  
从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3个方面,分析了低碳消费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城市低碳消费模式选择的"科学、节约、环保、愉悦"原则。城市低碳消费模式具体体现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大领域,前者是指从事物质资料和有形产品的生产部门,后者是指第三产业、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居民生活3个部门。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从社会、经济、制度、法律、政策等多个层面开展工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安敏  陈略  
城市是工业、资源、人口高度集中的场所,也是碳消费和碳排放的高值区域。本文在综观世界各国城市低碳消费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初步提出了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广和实现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满文  
学术界对并购模式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框架,但这种框架多半都局限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只重视并购的经济效益考量,而忽视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现有的并购模式已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当前生态文明主导下下,基基于低碳技术整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低碳并购,将是崭新的并购模式。本文对低碳并购的各种可行模式,包括低碳能源型并购、低碳技术型并购、低碳产业型并购、森林碳汇型并购等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析,旨在进一步推动并购理论出与实践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文  
低碳金融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间接融资、直接投融资、项目咨询、风险投资、碳指标交易等。我国低碳金融起步较晚,目前得到充分发展的低碳金融领域较少,从业务结构看,大多集中在利润有限的产业下游;从区域结构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低碳金融发展模式,提高低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柳雅文  李梦明  
基于超边际分析理论,分析了封闭式技术创新、技术交易服务内化及技术交易服务外化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过程,对三类创新模式下的均衡效用、相对技术交易率及技术交易平台管理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利地证明低碳循环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演进趋势。研究表明,随着科研劳动分工的细化,相对技术交易率和联合技术交易率不断提高,技术交易的相对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并给出了相应的均衡条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萍  郭宝华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