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3)
2023(3178)
2022(2514)
2021(2630)
2020(1949)
2019(4644)
2018(4712)
2017(6917)
2016(5127)
2015(6044)
2014(6230)
2013(5225)
2012(4953)
2011(4801)
2010(5159)
2009(4653)
2008(4521)
2007(4438)
2006(4162)
2005(3921)
作者
(12295)
(10245)
(10043)
(9945)
(6451)
(4948)
(4778)
(4198)
(3892)
(3782)
(3514)
(3410)
(3405)
(3324)
(3318)
(3196)
(3168)
(3026)
(3023)
(3003)
(2909)
(2629)
(2500)
(2500)
(2432)
(2382)
(2374)
(2248)
(2126)
(2078)
学科
教育(19614)
中国(10262)
(10181)
经济(10171)
管理(8540)
理论(8116)
教学(6681)
(6310)
(6106)
(5603)
企业(5603)
(4144)
思想(4077)
政治(3885)
发展(3812)
(3689)
思想政治(3642)
政治教育(3642)
治教(3642)
德育(3617)
(3477)
研究(3410)
高等(3274)
改革(3255)
(3248)
方法(3122)
学法(3105)
教学法(3105)
(3058)
学校(2891)
机构
大学(72612)
学院(66417)
教育(27474)
研究(26314)
(22015)
师范(21951)
师范大学(18195)
(17568)
(16362)
经济(15651)
管理(15486)
科学(15123)
(13209)
中国(12896)
(12620)
北京(12322)
理学(12319)
职业(12308)
理学院(11994)
研究所(11866)
管理学(11551)
技术(11538)
管理学院(11383)
教育学(10674)
(10311)
中心(10143)
(10002)
(9029)
职业技术(8395)
教育学院(7890)
基金
项目(35053)
研究(34600)
科学(28554)
教育(25467)
基金(20895)
社会(18375)
成果(18359)
编号(17453)
(17019)
社会科(16945)
社会科学(16939)
国家(16684)
课题(16038)
(14970)
(14960)
(14222)
科学基金(13148)
规划(11285)
项目编号(10436)
(10358)
(10147)
研究成果(9907)
基金项目(9745)
重点(9718)
(9602)
(9307)
(9278)
阶段(9259)
年度(9095)
教育部(9084)
期刊
教育(47984)
研究(33672)
中国(24694)
(22074)
经济(22074)
职业(11509)
技术(10461)
学报(10078)
大学(9101)
(9079)
科学(7743)
技术教育(7408)
职业技术(7408)
职业技术教育(7408)
学学(6449)
管理(6323)
(5894)
(5703)
论坛(5703)
高等(5633)
图书(5479)
财经(5437)
成人(5153)
成人教育(5153)
高等教育(4969)
(4784)
(4531)
书馆(4350)
图书馆(4350)
农业(3944)
共检索到118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新伟  
慕课借助前台技术性的"舞台装置"刻画的优秀教师、精品课程资源、知识观念等平等共享的形象,以及由慕课剧场观众自由控制舞台学习的个性化演义,都指向教育结果公平。但慕课后台掩盖了平等享受教育的附加条件,以及慕课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优势、先导知识储备、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不平等问题。慕课前台塑造的公平形象是基于慕课技术实现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功能,而后台事实揭示出实现这一功能的附加前提以及慕课当前尚未解决的学习过程公平问题。慕课依凭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学习过程中语言符码、先导知识和能力等技术能够克服的公平问题,但学习群体使用慕课学习的时间序列及时间长短等社会权力支配和主体权利分配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结构性不平等较难解决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尚菲菲  付景川  
"慕课"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莫大的机遇,中国成人教育应该借此契机,借助"慕课"之力,加速成人教育的纵深发展。"慕课"的大规模化、易获得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赋予其在成人教育转型中的应用优势,有助于保障教育公平,保证学习者学习便利,有助于教育的合作推广。成人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转变办学理念,实践"慕课"时代的教学改革,在"慕课"建设中打造优势学科,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秋林  
如何"因材施教"地向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与定制化的社区教育服务,已成为社区教育领域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在辩证分析MOOC与个性化社区教育互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设计了基于MOOC平台的个性化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主要包括建设MOOC资源库、进行学习分析、建立学习约束机制、构建良好的交互环境、提升教师MOOC教学技能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众告  
关于慕课与微课,本不想再说,因为曾吐槽"借问慕课你是谁",接着忧虑"微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已经快四年了。只是时有论坛派对相约,故有些按捺不住。从网上看,无论是Udacity、Coursera还是Edx平台,慕课首先是一个吸纳成千上万学子的真正的"网上课堂"。有环境、有师生,有讲授、有讨论,有作业、有反馈,可谓课堂结构完整,教学环节清晰。其次,慕课还是个完整的"课程实施",其中不仅有注册、有计划,有自测、有考试,有结业,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段雄春  
"慕课",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兴起时间虽不长,但却已席卷全球220多个国家。这场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教育数字化大变革的迅猛演变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成人教育如何迎接"慕课"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这已成为我国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必须认真予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从"慕课"的发展及特点和"慕课"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欢  张烨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技术普及,世界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进一步催生了在线教育兴起,MOOC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更明确地了解"慕课"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应探求"慕课"的物质特性和实践逻辑,从根本上把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慕课"构成要素,并进而从技术层面探寻"慕课"的教育实践逻辑,以期对"慕课"体系本土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大东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客观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及公私差距等现象,给教育资源的公平消费带来了诸多不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扩大优势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有利于教育公平消费的实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邱伟华  
随着课程数量和学习人数持续增长,慕课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为慕课授予学分已成为大学应对挑战的一项策略。慕课的出现让大学的教育功能和授予学分的功能可以相分离。大学正在分化为开设慕课的大学和引进慕课的大学,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根据课程和学分的来源,大学为慕课授予学分可分为自授学分、联盟学分、合作学分和认证学分四种模式。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出现的慕课学分认定策略,本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会影响不同学分模式下授予慕课学分产生的成本和收益。不同国家所处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及其目标导致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慕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大规模开放式线上教育课程,"慕课"引发了新的教育手段革新,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者及学习者都有必要理解"慕课"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发挥慕课的价值功能。以分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理论为视角透析"四因说"思想内涵下"慕课"的本质属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桑新民  谢阳斌  杨满福  
方兴未艾的"慕课"潮流正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场变革范围广大、影响深远。对慕课的深层解读,用"大学堂、大数据、大变革、大论辩"来概括不为过:"慕课"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大学堂,大学课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必然要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学习评价、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大变革,针对思想碰撞与观念变革进行着大论辩,比这更重要的则在于大学文化精神的博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以彬  
慕课与微课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慕课和微课在成人教育培训中具有重大意义。慕课与微课更符合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慕课与微课更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要。但是,慕课与微课是依托网络技术而存在的,自身发展还不完善。因此,把慕课和微课应用到成人教育培训中,需要构建政府或者学校层面的认可制度,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慕课和微课资源的管理,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改革,把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汤敏、郑也夫以及陈向东三位专家均提到慕课在应对大学扩招带来不利影响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微信上转发了相关访谈内容,但"朋友圈"中几位研究职业教育的"大咖"均不大看好慕课的发展。他们甚至提出,如果2012年是"慕课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反慕课元年"。未来究竟会怎样?慕课,究竟是刚刚拉开序幕的"幕课",还是如昙花一现的"日暮之课"?这里笔者结合职业教育谈点看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同同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农民工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目前的农民工培训课程中的内容缺乏多样性、实施缺乏针对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下应运而生的慕课发挥了传统培训课程所没有的优势。笔者先从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农民工培训慕课可行性,然后在终身学习和以农民工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分别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构建实现策略,旨在为提升当前我国农民工培训效果提供一种新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英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撰文提出,网络上对教育公平如潮的抨击,各种媒体有关教育公平的专访,使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离教育公平似乎越来越远。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各种批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斯蒂芬·哈格德  王保华  何欣蕾  
通过综合分析一百多种现有的关于慕课和开放远程学习的近期文献,得出关于慕课的五个基本结论。第一,关于慕课的观点冲突分化了教育机构;第二,很多教育工作者不赞同慕课的价值;第三,慕课的破坏性及其对高等教育模式存在潜在威胁;第四,关于慕课学习体验的报导是积极的;第五,慕课正在成熟——集中于其商业和资格认证问题。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慕课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