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
2023(481)
2022(427)
2021(412)
2020(385)
2019(829)
2018(818)
2017(1430)
2016(886)
2015(1016)
2014(947)
2013(749)
2012(695)
2011(446)
2010(437)
2009(374)
2008(325)
2007(323)
2006(273)
2005(232)
作者
(2259)
(1888)
(1880)
(1830)
(1239)
(925)
(905)
(782)
(733)
(678)
(648)
(634)
(630)
(622)
(617)
(616)
(610)
(602)
(572)
(565)
(542)
(457)
(434)
(433)
(429)
(429)
(427)
(417)
(412)
(411)
学科
(2229)
(1995)
企业(1995)
(1347)
管理(1276)
(1248)
中小(1235)
中小型(1235)
(1235)
乡镇(1235)
乡镇企业(1235)
小型(1235)
小型企业(1235)
(1185)
经济(1184)
教育(1014)
政治(851)
思想(845)
教学(821)
德育(813)
思想政治(813)
政治教育(813)
治教(813)
理论(728)
生物(526)
土壤(506)
(506)
方法(484)
(480)
水产(475)
机构
学院(9452)
大学(9263)
研究(3407)
科学(2805)
(2755)
经济(2671)
(2660)
中国(2550)
管理(2414)
农业(2125)
理学(2101)
理学院(2078)
管理学(1994)
管理学院(1981)
业大(1980)
(1886)
(1847)
研究所(1813)
技术(1796)
中心(1710)
(1590)
(1471)
实验(1379)
农业大学(1367)
(1341)
(1313)
实验室(1302)
师范(1284)
(1260)
重点(1205)
基金
项目(7188)
科学(5259)
基金(4904)
研究(4790)
(4634)
国家(4599)
科学基金(3723)
(3093)
自然(2695)
自然科(2644)
自然科学(2639)
社会(2627)
(2619)
自然科学基金(2594)
基金项目(2589)
教育(2455)
社会科(2430)
社会科学(2430)
编号(2139)
资助(2089)
重点(1776)
成果(1765)
计划(1707)
科技(1636)
(1591)
课题(1582)
(1554)
科研(1512)
(1507)
大学(1477)
期刊
学报(2886)
(2407)
经济(2407)
中国(2386)
(2264)
研究(2228)
教育(2174)
大学(2118)
科学(2015)
学学(1938)
农业(1537)
(1051)
(994)
金融(994)
业大(857)
技术(855)
(854)
管理(833)
图书(818)
职业(792)
(739)
农业大学(731)
书馆(567)
图书馆(567)
林业(547)
财经(534)
科技(523)
情报(518)
自然(517)
经济研究(514)
共检索到1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众告  
关于慕课与微课,本不想再说,因为曾吐槽"借问慕课你是谁",接着忧虑"微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已经快四年了。只是时有论坛派对相约,故有些按捺不住。从网上看,无论是Udacity、Coursera还是Edx平台,慕课首先是一个吸纳成千上万学子的真正的"网上课堂"。有环境、有师生,有讲授、有讨论,有作业、有反馈,可谓课堂结构完整,教学环节清晰。其次,慕课还是个完整的"课程实施",其中不仅有注册、有计划,有自测、有考试,有结业,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宇  
自2013年以来,edX、Coursera等慕课平台相继开始了微专业课程建设。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微专业课程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设计和组织模式。微专业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向学习者提供微专业认证;聚焦于某一主题,以短期项目为主;在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上强调以职业和能力为导向;加强与高校合作,推进学分认证。微专业课程的相关实践对我国慕课建设同样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放教育运动从开放课件到开放课程进而到开放专业的趋势。无论是慕课平台还是高等院校,都应该充分吸收国外慕课微专业的成功经验,并通过此方式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促进学习者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汤敏、郑也夫以及陈向东三位专家均提到慕课在应对大学扩招带来不利影响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微信上转发了相关访谈内容,但"朋友圈"中几位研究职业教育的"大咖"均不大看好慕课的发展。他们甚至提出,如果2012年是"慕课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反慕课元年"。未来究竟会怎样?慕课,究竟是刚刚拉开序幕的"幕课",还是如昙花一现的"日暮之课"?这里笔者结合职业教育谈点看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以彬  
慕课与微课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慕课和微课在成人教育培训中具有重大意义。慕课与微课更符合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慕课与微课更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要。但是,慕课与微课是依托网络技术而存在的,自身发展还不完善。因此,把慕课和微课应用到成人教育培训中,需要构建政府或者学校层面的认可制度,加强移动终端设备的开发,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慕课和微课资源的管理,加强成人教育培训改革,把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思远  
"小微课"平台作为网络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丰富了高职英语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旨在分析"后慕课"时代背景下"小微课"平台网络教学与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小微课"教学平台作为现代网络教学新型模式,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带来曙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斯蒂芬·哈格德  王保华  何欣蕾  
通过综合分析一百多种现有的关于慕课和开放远程学习的近期文献,得出关于慕课的五个基本结论。第一,关于慕课的观点冲突分化了教育机构;第二,很多教育工作者不赞同慕课的价值;第三,慕课的破坏性及其对高等教育模式存在潜在威胁;第四,关于慕课学习体验的报导是积极的;第五,慕课正在成熟——集中于其商业和资格认证问题。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慕课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贵兰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关系主要呈现在以下五大方面:1.技术依托: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技术依托都是云物移大智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2.核心要素: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核心要素都是微视频。3.内在关联:微课不等于微视频;系列微课近似于慕课;内核式慕课近似于翻转课堂。4.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的独特优势是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5.发展前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和微视频共同的发展前景在课外、在线上,在网络视频课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秋  
文章针对高校思政课是否有必要引入慕课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对慕课的调整度有限、学生认知习惯对慕课的适应性不强和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对慕课的认同度不高等三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思政课不适宜引入慕课的原因。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在本、专科阶段引入慕课难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波  王奕俊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兴起时间很短,却已席卷全球,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有人预言,"慕课"将会彻底改变沿袭数百年的高等教育模式。"慕课"甚至被冠以"印刷术发明之后最伟大的一次教育革新"。面对"慕课"浪潮,我们要全面审视,积极应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尚菲菲  付景川  
"慕课"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莫大的机遇,中国成人教育应该借此契机,借助"慕课"之力,加速成人教育的纵深发展。"慕课"的大规模化、易获得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赋予其在成人教育转型中的应用优势,有助于保障教育公平,保证学习者学习便利,有助于教育的合作推广。成人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转变办学理念,实践"慕课"时代的教学改革,在"慕课"建设中打造优势学科,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杰里米·诺克斯  肖俊洪  
2012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下同)平台机构异军突起抢尽风头。迄今为止,慕课数量已经超过4,500门(Online Course Report,2016)。然而,虽然慕课被称为一项创新、一种破坏、一场革命,而这些所谓的创新性、破坏性和革命性使慕课的作用继续被夸大其词,但是人们对慕课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套路上,当然也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对慕课学习的认识仍然是建立在区别x型慕课和c型慕课的基础上:前者是集中式平台模式的慕课,后者则是更具分布式特点的网络化慕课。本文拟提出一些批判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业成  
慕课属于高校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习和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知识讲授枯燥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知识以系统化方式呈现,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时下,不管是在中小学,还是在许多职业院校,"微课"都是一个热门词汇。任课老师积极拍摄教学视频,主动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各地各种微课比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微课热"的背后,不可否认,很多教师也有着各种困惑,感觉微课虽然噱头很大,实用性却不是很强,对微课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笔者认为,"微课"不是一个好概念,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并不是一个好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克  
欧美国家兴起的"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简称"慕课"),被认为正在掀起一场教育革命。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平台edX,与Udacity以及Coursera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慕课领域的"三驾马车"。慕课对教育意味着什么,课程放到网上免费看是为了什么?首先,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一种社会责任,利用网络的优势,让更多公众可以享有这种教育资源。当然,如果学生要参加考试拿学分,还是要收费的。其次,我认为慕课的优势有如下几点:一是资源的开放性。我们学校有三十多门课是公开的,向社会开放,现在还有三十多门课在建设中;第二是上课的主动性,学生什么时候上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宇  罗淑芳  范逸洲  汪琼  
2017年,慕课在学习者人数、课程数量、参与高校数量上都取得了稳定的增长。回顾2017年慕课的发展,大体上可以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各大慕课平台的商业属性得以加强,纷纷通过收费模式的调整、领导层的更换以及以B2B项目为代表的产品线扩展帮助平台实现最大化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第二,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成为慕课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微专业项目、企业参与建课以及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设置,慕课平台纷纷将帮助在职学习者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和生涯发展作为目标和切入点;第三,慕课与高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和适应性变革仍在继续,一方面平台与高校合作的在线学位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慕课的校内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慕课在校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