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8)
2023(4076)
2022(3413)
2021(2962)
2020(2462)
2019(5778)
2018(5707)
2017(10900)
2016(5611)
2015(6166)
2014(5885)
2013(6133)
2012(5520)
2011(4957)
2010(5040)
2009(4701)
2008(4543)
2007(3832)
2006(3329)
2005(3082)
作者
(16099)
(13339)
(13234)
(12694)
(8732)
(6464)
(6049)
(5146)
(5022)
(4859)
(4706)
(4590)
(4344)
(4184)
(4113)
(4109)
(4015)
(3968)
(3838)
(3793)
(3326)
(3324)
(3095)
(3046)
(3013)
(2909)
(2907)
(2852)
(2839)
(2726)
学科
(22040)
经济(21963)
管理(16652)
(16298)
(9823)
企业(9823)
环境(8354)
地方(7870)
方法(7429)
(7051)
服务(6367)
数学(6168)
数学方法(6131)
(5931)
中国(5771)
生态(5571)
业经(5498)
工作(5401)
服务业(4929)
农业(4783)
资源(4522)
(4452)
(4439)
(4412)
贸易(4410)
(4260)
(4211)
(4012)
(3884)
读者(3505)
机构
学院(76009)
大学(75477)
管理(30329)
(28644)
经济(27845)
研究(26583)
理学(26001)
理学院(25614)
管理学(25245)
管理学院(25096)
中国(20018)
科学(17902)
(17320)
中心(13249)
(12885)
(12277)
(12220)
师范(12149)
(12145)
(12142)
研究所(11848)
业大(11356)
北京(10961)
(10194)
(10188)
师范大学(9944)
财经(9649)
农业(9210)
(8960)
(8745)
基金
项目(56396)
科学(44823)
研究(41311)
基金(40886)
(35854)
国家(35560)
科学基金(30924)
社会(27194)
社会科(25640)
社会科学(25633)
基金项目(22679)
(21752)
自然(19787)
自然科(19220)
自然科学(19217)
自然科学基金(18860)
(18760)
教育(16942)
编号(16884)
资助(14942)
(13091)
成果(13003)
重点(12902)
(11640)
(11385)
国家社会(11326)
课题(11110)
创新(10836)
发展(10588)
科研(10497)
期刊
(34972)
经济(34972)
研究(19963)
中国(16609)
学报(11354)
科学(10921)
(9920)
管理(9246)
(8780)
图书(8359)
大学(8178)
学学(7493)
资源(7111)
农业(7019)
业经(6396)
教育(6380)
书馆(6226)
图书馆(6226)
(5752)
金融(5752)
技术(5067)
经济研究(4790)
问题(4458)
(4174)
财经(4098)
生态(3916)
(3786)
科技(3649)
情报(3637)
(3600)
共检索到115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卓雯静  
滩涂的匡围与开发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慈溪市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开展滩涂围垦和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从1990年到2010年,慈溪市滩涂围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由于滩涂淤涨,20年间海域面积共转化385km2,82.71%转化为滩涂生态系统。第二,1990年到2010年间,慈溪地区滩涂围垦开发,原有滩涂共有77.54%发生转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为17.91%,其次为养殖面积的增加。第三,从1990年到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总体看,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一致,其间接的生态服务功能由32.18亿元上升到52.61亿元,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显金  钟昌标  
论文综合利用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消费系数构建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能值拓展模型以测算滩涂在各时期的生态外溢价值,并以生态外溢价值改变量作为滩涂围垦生态损害的衡量标准,且以此为生态补偿依据,在生态价值系数调整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标准。最后以杭州湾新区为例,测算了该区域滩涂围垦过程中各年份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2000—2015年,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从2000年0美元/m2平缓递增到2015年0.05美元/m2。此研究表明,能值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显金  钟昌标  
论文综合利用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消费系数构建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能值拓展模型以测算滩涂在各时期的生态外溢价值,并以生态外溢价值改变量作为滩涂围垦生态损害的衡量标准,且以此为生态补偿依据,在生态价值系数调整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标准。最后以杭州湾新区为例,测算了该区域滩涂围垦过程中各年份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2000—2015年,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从2000年0美元/m~2平缓递增到2015年0.05美元/m~2。此研究表明,能值拓展模型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模型的一些不足,使评估标准相对客观化,评估结果动态化和体现对补偿主客体双方意愿的尊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于雪  朱明  蔡芳芳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许妙苗  钟太洋  杜文星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九发  戴志军  应铭  吴荣荣  付桂  徐海根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尤其近50余年来,采用围垦—促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圈围滩涂1.01×105hm2,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总结并提出: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促淤拦沙圈围方法,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形快速恢复,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保证了50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蔡林生   李若华   罗文   高永胜   李振宇   裴孝钟   王雪  
研究镉(Cd)污染对滩涂湿地围垦区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求有益于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耐Cd细菌菌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Cd浓度分别为0,3.5,60 mg·kg~(-1)时对台州湾滩涂湿地围垦区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检测到的细菌菌群分属于35门、97纲、205目、315科、506属。低浓度Cd污染时,西兰花根际土壤细菌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对照相比大幅度升高,而高浓度Cd污染时,土壤细菌Chao 1指数和Shannon均大幅度下降。随着Cd污染程度的增加,西兰花根际土壤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呈一直下降的趋势,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呈一直升高的趋势。土壤变形菌门和髌骨菌门相对丰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土壤酸杆菌门、棒状杆菌门、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形菌门、拟杆菌门、髌骨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在高浓度Cd污染下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主体。土壤罗思河小杆菌属相对丰度在低浓度Cd污染时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浓度Cd污染时呈升高趋势,土壤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低浓度Cd污染时呈上升趋势,在高浓度Cd污染时呈下降趋势。土壤罗思河小杆菌属、马赛菌属、黄杆菌属和杜擀氏菌属可以被认为是西兰花根际土壤高抗Cd污染的细菌菌属。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滩涂地西兰花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钦杰  吴宇哲  
浙江省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沿海县市人口密度高于省内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更为稀少,当地淤积滩涂成了沿海县市的重要的土地储备资源。为科学利用滩涂资源,合理开展滩涂围垦工作,需要对沿海县市滩涂围垦进行优先排序。本文以县域(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当地耕地面积、滩涂资源总量、滩涂土壤质量、围垦开发度、滩涂淤涨速率等变量因子中,提取了社会驱动、资源驱动和经济驱动三大主成分因子,对滩涂围垦优先度展开分析与讨论,并进一步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分类功能,将评价单元划分成若干类型,进行优先度排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鹏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谢天  张润森  张晶  孙与杰  
通过引入聚集系数、变异系数和分形维数等参数揭示了不同围垦年限下的沿海滩涂土壤剖面盐分和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土壤盐分与土壤粒径的相关联程度,结果发现:①随着围垦年限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沿海滩涂土壤中总体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表现出有农作物生长的田间的脱盐效果明显快于、好于无农作物生长的田边土壤。同时沿海滩涂土壤经历了"均匀型-表聚型-震荡型-底聚型-震荡型-均匀型"的变化趋势;②围垦20~60a的无盐土盐分处于临界轻度盐化土的状态,土壤次生盐碱化风险较高;③沿海滩涂土壤各层盐分表现出"临层相关-隔层相关-上层相关"的变化过程,各层与平均含盐量的相关性体现了土壤剖面含盐量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通过对传统滩涂资源开发的生态伦理观的哲学反思,提出在当前滩涂开发中要解决生态伦理学方面几个矛盾问题,必须重视生态伦理观在滩涂资源开发中的运用,树立现代生态人类中心论和绿色生态理念,遵循生态伦理开发原则,建设和谐滩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调研组  
我国海岸线漫长 ,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沿海滩涂 ,对增加我国食物供给、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压力、保持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去年5月到今年1月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 ,对沿海11个省、区、市(不包括台湾)中的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7省、区沿海滩涂有重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深入到24个地区(市)的65个滩涂地段进行了实地考察 ,分别召开了北方和南方两个座谈会 ,约请国务院12个有关部、委、局(公司)进行了八次专题座谈。在此基础上 ,撰写出比较全面的调查报告 ,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濛  濮励杰  王小涵  王琪琪  于雪  
滩涂是陆地与海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以及生态系统之一,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滩涂围垦成为缓解区域土地利用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对不同围垦年限以及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的时空差异研究,比较了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垦区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60 a的围垦过程中,在强烈、中度和无人类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均表现出在脱盐过程中随围垦年限增加而砂粒减少、粉粒和粘粒增加的过程,脱盐后砂粒的年均下降率可达0.72%;2)在无干扰强度下,土壤粒径分布反映出滩涂围垦和脱离海水影响的自然过程,而强烈和中度干扰强度则...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凤武  徐彩瑶  濮励杰  陈一铭  王小涵  
研究目的:分析沿海围垦活动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研究方法:以江苏省东台围垦区为研究区,基于时空替代法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在60年的围垦开发活动影响下,(1)0—100 cm土壤TOC含量由0.764 g/kg升至3.660 g/kg,TN含量从0.152 g/kg增至0.534 g/kg,TP含量由0.739 g/kg降至0.681 g/kg,而0—20 cm土壤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从0.718 g/kg、0.127 g/kg和0.676 g/kg升至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仲阳康  周慧  施文彧  周晓  周立晨  王天厚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汝华  王震  
沿海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或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把江苏沿海滩涂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是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江苏沿海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模式的选择决定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方向。本文在介绍江苏沿海开发的现状和比较分析国外沿海滩涂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因素的SWOT分析,对我国江苏沿海开发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