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6)
2023(6571)
2022(5885)
2021(5588)
2020(4931)
2019(11571)
2018(11693)
2017(22632)
2016(12716)
2015(14694)
2014(15293)
2013(15072)
2012(14398)
2011(13036)
2010(13490)
2009(12598)
2008(12823)
2007(12091)
2006(10301)
2005(9254)
作者
(38298)
(32184)
(31866)
(30651)
(20302)
(15539)
(14910)
(12600)
(11924)
(11737)
(10885)
(10814)
(10363)
(10362)
(10037)
(10007)
(9985)
(9460)
(9436)
(9349)
(8054)
(8033)
(7803)
(7495)
(7270)
(7245)
(7244)
(7169)
(6611)
(6593)
学科
(51638)
经济(51526)
管理(36718)
(33996)
(27444)
企业(27444)
方法(25777)
数学(22670)
数学方法(22456)
(15247)
(14843)
中国(12218)
(11766)
(10653)
(10276)
贸易(10273)
(10149)
财务(10126)
财务管理(10090)
业经(9970)
(9967)
地方(9928)
农业(9701)
企业财务(9477)
理论(8760)
(8453)
(7857)
银行(7832)
(7733)
金融(7731)
机构
学院(187415)
大学(186785)
(72343)
经济(70480)
管理(69178)
研究(59905)
理学(58140)
理学院(57474)
管理学(56427)
管理学院(56076)
中国(47199)
(39855)
科学(38120)
(35152)
(34160)
(31981)
(30483)
中心(29062)
业大(29043)
研究所(28528)
财经(27635)
农业(26929)
北京(25408)
(24785)
(24414)
(24349)
师范(24092)
经济学(21828)
(21277)
技术(20759)
基金
项目(115796)
科学(88045)
研究(85182)
基金(80559)
(69718)
国家(69088)
科学基金(57762)
社会(50562)
社会科(47688)
社会科学(47669)
(46368)
基金项目(42881)
教育(39965)
(38625)
自然(37410)
编号(37011)
自然科(36375)
自然科学(36361)
自然科学基金(35720)
资助(34065)
成果(30948)
重点(25875)
(25562)
课题(25244)
(24357)
(23114)
科研(22425)
大学(22185)
(22100)
项目编号(21831)
期刊
(84316)
经济(84316)
研究(52745)
中国(38164)
(30804)
学报(30664)
(30657)
科学(26350)
管理(22819)
大学(22434)
教育(21507)
学学(20930)
农业(20140)
技术(17553)
(16962)
金融(16962)
业经(14589)
财经(13919)
经济研究(12364)
(11909)
问题(11531)
(11079)
图书(10928)
技术经济(10031)
(9959)
财会(9738)
理论(9491)
(9385)
商业(9101)
统计(8781)
共检索到282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培樟  
著作权法视阈下的慈善项目源于创意,成于作品,终于保护。以慈善项目的生成与运行为线索,慈善项目中的著作权可划分为前生成阶段、生成阶段和生成后阶段,每个阶段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各有不同与侧重。基于慈善项目的公益属性,一方面,慈善项目的著作权更应受到尊重与保护;另一方面,应选择"分阶段、有侧重、类型化"之保护路径,并构建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相结合之保护体系,切实有效地保护慈善项目的著作权,以从知识产权制度层面上激励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灵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著作权保护带来了诸多困扰。在网络著作权保护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发挥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权益失衡情况依然存在,尤其在归责原则、损害赔偿、授权机制、权利限制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应该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通过市场途径寻求授权许可,进一步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并规范其适用方式等措施,使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哲超  
我国现行法上对"孤儿作品"缺乏完整的制度设计,仅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条中对此有所提及。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对"孤儿作品"的范围、在使用前的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使用费用模式及费用归属存在争议。因此,应将"孤儿作品"的范围限定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能将特定类型的作品(例如摄影作品)排除在外。应尽可能量化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避免自由裁量权过大,确保同种情况得到相同的处理。对于没有作品原件的所有人的"孤儿作品",其使用费用应向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如著作权保护基金)缴纳。"孤儿作品"的勤勉查询义务,应当由使用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于使用费用的证明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崇慧  卿越  
著作权法自诞生伊始就始终与科技进步保持着互动关系,三网融合意味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再一次飞跃,不可避免地会在著作权领域掀起巨大波澜。在即将进入的三网融合时代,著作权人的权利进一步扩张,著作权保护范围得以拓展,授权价格大幅提高,同时也产生了新类型的侵权纠纷以及权利冲突。以三网融合的法律分析为基础,结合与之相关的著作权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著作权制度在三网融合时代进一步得到完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岚  
讨论了与城市建设关系较为密切的建筑作品的权利归属、修改权以及复制权等问题。认为为避免纠纷,设计方与建筑所有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建筑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修改权的行使等内容;对于建筑作品的抄袭问题,建筑作品复制的概念应限于从立体到立体的再现过程,对复制侵权的认定宜采用分解分析法,并且侵权的法律责任形式应主要采用改建和经济赔偿的形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罗娇  张晓林  
文本与数据挖掘(TDM)实现了从人工阅读到机器阅读的变革,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因而在科研界有强烈的应用需求,但也因著作权法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发展受限,实践界试图通过政策声明、司法个案和立法程序来解决TDM所面临的著作权问题。在厘清TDM著作权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实践中的应对措施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建议通过设立TDM著作权例外、推动"转化性使用"理论的司法适用、借助订购协议强化权利、发展开放获取事业等多种措施来应对TDM面临的著作权问题,为TD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法律政策支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姚玉萍  黄先蓉  
本文认为著作权法律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限制性规定来编辑数据库、建设数据库。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恒  
围绕《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7项所规定之著作权法权项弹性条款,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实务中亦存在适用上的困惑。当前,围绕这一条款的解释方法,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已经形成了基于地域而分化的裁判思路。这些裁判文书尚不同程度地存在说理不充分或者无说理的问题,可有损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可预见性,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潜在风险。结合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识别义务说”裁判思路相对具有较大优势,这是由于这一裁判思路与侵权法上的社会典型公开性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有关部门可尽早总结相关裁判经验,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裁判标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康平  徐冉  
近几年来,文艺圈中"模仿秀"表演形式发展迅速,模仿者逼真的模仿令人眼花缭乱,吸引了许多观众。可是,法学界从著作权法的视角对这种现象的关注并不太多。基于此,在阐述"模仿秀"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理论和现行法律,对"模仿秀"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认为,"模仿秀"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表演,也不具备著作权法上的独创性,而仅是一种非创造性劳动的技艺性表现形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晓燕  
同其他类型的文献比较,口述文献管理中的著作权问题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图书馆口述文献工作在口述文献采集、整理与开发利用中存在著作权问题。图书馆应制定和健全著作权保护规范,评估不同业务中的法律风险,以著作权合同约定权利义务,提高工作人员的著作权素养,建立完善的著作权管理体系与著作权危机防范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仁洁  
中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已于1990年9月7日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1991年6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继商标法、专利法颁布以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著作权法的实施无疑对尊重脑力劳动、尊重知识,对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促进国际经济、文化、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志宏  
新著作权法是在我国入世前夕颁布的一部知识产权法律。作者结合《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并与原著作权法相比 ,对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评论和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问题是人格权法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格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格权保护制度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框架,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依据风险提出了法律保护路径:通过人格权单独立法对人格财产利益的司法地位予以确认,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利用方式;从人格权的诉前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方面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法律救济途径;从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计算方式、确立全部赔偿制度方面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旨在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提出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成思  
199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了,并从1991年6月开始实施。在两年多的实施过程中,著作权保护制度本身,也不断地从立法、司法及行政管理、民间自我保护体系等多方面得到加强。中国的著作权保护水平正在向国际高水平发展;中国著作权法实施中反映出的一些缺点及不足,正在被认识到,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